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曾国藩《讨粤匪檄》)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严复《天演论》)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出版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是()

①《各国律例》②《康輶纪行》③《四洲志》④《瀛环志略》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广东最早成为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其表现应包括 (   )

①设立译馆②海外图书毕集于市

③洋货大量涌人④派遣海外留学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①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强调 “欲求制胜必求之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礼仪之士。”的派别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道路和社会进步 ④本质是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斗争与融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仿制西式武器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C深入了解西方

D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体上局限于“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B冲击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

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D促使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反映了哪一派的态度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维新变法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姚莹《康车酋纪行》一书介绍了

A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

B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

C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

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几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D“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思想”的实质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洪仁玕

D姚莹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是谁提出的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康有为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