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 共1132题
营业利润在数值上等于( )。
A.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B.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C.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D.营业利润总额-所得税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物业服务企业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补贴收入。其中,营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旅游企业的营业利润等于毛利减去( )。
A.营业费用
B.营业税金
C.管理费用
D.所得税金
E.财务费用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解析] 对旅游企业而言,从毛利中减去营业费用和营业税,就形成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其高低反映了企业费用控制能力、收入管理能力和税收规划能力。从经营利润中再减去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就形成了企业营业利润,它代表了旅游企业经营产品的最终成果。
关于减免税申请人办理减免税备案、审批、税款担保和后续管理业务等相关手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必须自行办理,不能代理
B.可以自行办理,也可以委托代理
C.可以委托报关企业代理,也可以委托进口货物收货人代理
D.可以委托报关企业代理,不可以委托进口货物收货人代理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对生产性的外资企业在筹办期内取得的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其所得税的税务处理是 ( )。
A.不缴纳所得税
B.作为企业当期所得缴纳所得税
C.减半征收所得税
D.作为计算减免税优惠期的获利年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属于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其企业所得税的是( )。
A.2000年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企业因分立而于2003年新设立的企业
B.2002年向民政部门注册、领取许可证的社会团体
C.2002年前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两个企业合并而于2003年新设立的企业
D.2002年前已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但未进行税务登记的企事业单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选项A、C错误是因为这些企业或事业单位虽然是2002年后新成立的,但是以之前归属地方政府管理的老企业为基础的,所以为保护既得利益不受影响,仍然归属地方税务局征管。选项D错误是因为该企业属于2002年以前设立的老企业,仍然归属地方税务局管辖。
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律师以个人名义再聘请其他人员为其工作而支付的报酬,应由该律师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B.个人在营利性的医疗机构任职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算个人所得税
C.香港同胞不可以附加减除费用
D.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若企业全部是个人独资企业性质的,应分别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律师以个人名义再聘请其他人员为其工作而支付的报酬,应由该律师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个人在营利性的医疗机构任职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个人所得税;附加减除费用也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2008,57)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优点有( )。
A.与股票相比,债券的发行成本较低
B.可以保持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C.财务风险小
D.所筹集资金的数量不受限制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真题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筹资方式中有关发行债券的知识点。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债券筹资具有以下优点:(1)与股票相比,债券的发行成本较低。此外,债券利息在税前支付,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因此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较低。(2)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保持了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3)债券利率是固定的,企业无论盈利多少,都只需支付固定的利息,更多的收益可以分配给投资者或用于扩大经营,因此债券筹资有可能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债券筹资的缺点主要表现为:(1)财务风险大。因为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如果企业一时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按期偿债,就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2)限制条件多。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比借款和发行股票要严格,因此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周期较长,而且严格的债券合同可能会限制企业在资金上的使用。(3)筹资数量有限。发行债券筹资的数量,通常受一定额度的限制,其规模由国家证券管理机构核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对电信企业计算企业所得税来说,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邮电附加费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B.寻呼企业预收的服务费不计入应税收入
C.电话卡收入不计入当期应税收入
D.纳入财政资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按规定上缴的电话初装基金不征税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居民纳税人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
B.居民企业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C.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机构、场所的,分别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D.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所得,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析]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A、B选项正确。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长江公司)为上市公司,20×7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396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99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根据20×7年颁布的新税法规定,自20×8年1月1日起,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25%。
该公司20×7年利润总额为5961.79万元,涉及所得税会计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7年1月1日,以2044.70万元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国债。该国债票面金额为2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到期日为20×9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2)20×6年12月15日,长江公司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支付购买价款、运输费、安装费等共计2400万元。12月26日,该设备经安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长江公司预计该设备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20年。假定长江公司该设备预计净残值和采用的折旧方法符合税法规定。
(3)20×7年6月20日,长江公司因废水超标排放被环保部门处以300万元罚款,罚款已以银行存款支付。
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法规所支付的罚款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4)20×7年7月13日,长江公司从二级市场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100万股,每股价格15元,手续费3万元;初始确认时,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江公司至20×7年12月31日仍持有该股票,该股票当时的市价为16.03元。
(5)20×7年9月12日,长江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某股票,支付价款500万元(假定不考虑交易费用)。长江公司将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
假定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出售时一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6)20×7年10月10日,长江公司由于为乙公司银行借款提供担保,乙公司未如期偿还借款,而被银行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担保责任。12月31日,该诉讼尚未审结。长江公司预计履行该担保责任很可能发生担保支出,发生2200万元支出的可能性为80%,发生2000万元支出的可能性为20%。
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债务提供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7)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长江公司预计20×7年1月1日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将在20×8年1月1日以后转回。
②长江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
③长江公司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 )。
A.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0万元
B.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20万元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40万元
D.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2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400-2400÷10=2160(万元),计税基础=2400-2400÷20=228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0万元。
站在开发商的角度上,企业税后利润等于利润总额减去()。
A.管理费
B.财务费
C.经营费
D.所得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熟悉范畴。根据教材的有关利润的公式内容部分。
以下关于生产税收管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如果企业处在所得税免税期,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减少当期材料成本,扩大利润
B.如果采取直线折旧法,企业各期税负均衡
C.企业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受计税工资的限制,不能全额据实扣除
D.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减少当期利润、推迟纳税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工资薪金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时,不再受计税工资或工效挂钩扣除限额的限制,可以全额据实扣除,C选项错误。
下列关于利润表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利润总额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等后得出
B.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
C.净利润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D.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减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得出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A项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后得到。D项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即为营业利润。
某外商投资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销售成本25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500万元,销售费用1000万元,管理费用800万元,财务费用74万元,投资收益-26万元,营业外支出100万元,账面利润和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均为0。
会计师事务所在汇算清缴时发现下列其他资料:
(1)投资收益-26万元包括用权益法核算对境内居民公司甲的投资损失26万元。
(2)财务费用74万元中,50万元为购建固定资产的利息支出(该固定资产当年未达到使用状态);24万元为向该企业向其他企业借款9个月用于生产经营的200万元的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年利率为9%。
(3)管理费用中,25万元为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准备;60万元为预计负债支出;5万为一项专利权的摊销金额,该专利权为当年以100万元价款向境外企业购买,付款期已到但企业因故尚未支付价款,未做相关涉税处理。
(4)营业外支出100万元中的70万为违约购销合同的罚款支出,10万为诉讼费支出,20万为违反政府规定被职能部门处罚的罚款支出。
(5)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在2月接受了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的赠与,对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企业自行支付0.3万元运杂费将该设备运回,当月投入使用,但是企业将该项赠与挂在往来账上,也没有对该设备计提折旧(该企业设备净残值规定为10%,采用平均折旧法,折旧年限为10年)。假定该企业在2009年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要求按顺序计算并说明理由:
(1)该企业投资收益的纳税调整金额;
(2)该企业借款利息的纳税调整金额;
(3)该企业管理费用的纳税调整金额;
(4)该企业营业外支出的纳税调整金额;
(5)该企业接受捐赠及设备使用的纳税调整金额;
(6)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7)该企业应纳的所得税额;
(8)该企业应扣缴的税款。
正确答案
(1)该企业投资收益的纳税调整金额26万元。
(2)该企业借款利息的纳税调整金额60.5万元。
①50万元应资本化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不得扣除;
②向其他企业经营性借款可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利息=200×9%÷12×9=13.5(万元)
该企业经营性利息超支24-13.5=10.5(万元)。
(3)该企业管理费用的纳税调整金额85万元
25万元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和60万元预计负债在所得税前不得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4)该企业营业外支出的纳税调整金额20万元
①70万为违约购销合同的罚款支出以及10万为诉讼费支出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
②20万违反政府规定被职能部门处罚的罚款支出在所得税前不得扣除。
(5)该企业接受捐赠及设备使用的纳税调整金额11.7-0.9=10.8(万元)。
①该企业受赠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1.7=11.7(万元);
②该企业当年将没备提取折旧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1.7+0.3)×(1-10%)÷10÷12×10=0.9(万元)。
(6)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0+26+60.5+85+20+10.8-0.9=201.4(万元)。
(7)该企业应纳的所得税额
201.4×25%=50.35(万元)。
(8)该企业应扣缴的税款15万元
①扣缴营业税=100×5%=5(万元);
②扣缴预提所得税=100×10%=10(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国有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在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时向税务机关申报:200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950.4万元,已累计预缴企业所得税285万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8.63万元。
在对该企业纳税申报表进行审核时,税务机关发现如下问题,要求该企业纠正后重新办理纳税申报:
(1)税前扣除的工资总额比计税工资总额超支43万元;
(2)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税金62万元已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又重复扣除;
(3)将违法经营罚款20万元、税收滞纳金0.2万元列入营业外支出中,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4)9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1台机器设备,合同约定租赁期10个月,租赁费10万元,该企业未分期摊销这笔租赁费,而是一次性列入2006年度管理费用中扣除;
(5)从境外取得税后利润20万元(境外缴纳所得税时适用的税率为20%),未补缴企业所得税。
已知:该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要求:
(1)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境内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
(2)按分国不分项抵扣法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境外所得税应补缴的所得税税额;
(3)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境内、境外所得应补缴的所得税总额。
正确答案
(1)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含境外所得)=950.4+43+62+20+0.2+(10-10÷10×4)=1081.6(万元)
2006年度境内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1081.6×33%=356.93(万元)
(2)境外收入应纳税所得额=20÷(1-20%)=25(万元)
境外收入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25×33%=8.25(万元)
境外所得税税款抵扣限额=(356.93+8.25)×[25÷(1081.6+25)]=8.25(万元)
境外所得已缴纳的所得税额=20÷(1-20%)×20%=5(万元)
境外所得应补缴所得税额=8.25-5=3.25(万元)
(本问的简便算法:20÷(1-20%)×(33%-20%)=3.25(万元)
(3)境内、境外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356.93+3.25=360.18(万元)
2006年度境内、境外所得应补缴的所得税总额=360.18-285=75.18(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