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通过( )账户核算。

A.待处理财产损溢
B.在建工程
C.营业外支出
D.固定资产清理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企业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账户中,根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数据的有( )。

A.应收票据
B.固定资产
C.短期借款
D.长期借款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析]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如:“应收票据”项目,根据“应收票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短期借款”项目,根据“短期借款”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故A、C选项正确。“长期借款”项目,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中反映的将于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按照现行规定,下列事项中发生的借款费用,不予资本化的有( )。

A.为兴建厂房,企业已经用银行存款购置了土地,且专门借款已经划入企业账户,但厂房的实体兴建工程尚未开始
B.企业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为购建固定资产专门借款已经划入企业账户,已预付了第一笔工程款
C.飞机制造公司为制造飞机而向银行借入资金,已用于制造过程
D.固定资产购建工程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累计超过3个月
E.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

正确答案

A,C,E

解析

[解析] 为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只有在同时满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三个条件,才可以开始资本化,因此选项A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即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资本化条件,应予以资本化。关于选项C,按规定,除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存货)的购置、建造或者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费用化,符合题意;而购建固定资产期间发生的非正常中断,只有连续超过3个月(含3个月)的中断时间,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才暂停资本化,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的。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200×年6月,U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达到了预计使用年限,按规定办理了报废手续。注册会计师在检查U公司对这一业务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时,不应实施以下( )实质性程序。

A.检查累计折旧科目下到200×年5月为止对这台机器设备计提的折旧、减值准备与计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金额之和是否等于该台机器设备的原值
B.查阅固定资产明细账,检查机器设备在持有年度内累计折旧额是否等于报废时所转销的“累计折旧”的账面金额
C.检查固定资产明细账上所记载的原始成本金额是否与报废时贷记的“固定资产”账户金额一致
D.检查报废时涉及营业外收入或支出科目的金额是否正确,并检查U公司6月份是否仍对该机器设备计提折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按规定,U公司在200×年6月份仍应对这台设备计提折旧。程序A没有考虑这部分折旧,所述的钩稽关系不可官自成立,注册会计师不应实施这样的程序。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一)
沪东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年2月初,“固定资产”账户借方余额3000000元,“累计折旧”账户贷方余额500000元,2月未发生固定资产增减变动,2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0000元,其中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4000元。2013年3月份发生的有关固定资产的业务有:
(1)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设备一台,当即交付生产车间使用,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为200000元,且该约定价值是公允的(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2)购入管理用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为17000元,发生运杂费27000元,价税款及运杂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不需安装,当即交付公司行政管理部门使用。
(3)计提2013年3月固定资产折旧。
3月购入管理用设备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______。

A.借:固定资产 144000 贷:银行存款 144000
B.借:在建工程 144000 贷:银行存款 144000
C.借:固定资产 144000 贷:在建工程 144000
D.借:固定资产 12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 1440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 外购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解析] 购入固定资产,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计算相应的增值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百度题库 > 会计从业资格 > 会计基础 > 固定资产的账户设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