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
- 共1341题
(1)(6分)如图所示,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波的传播速度是5m/s。则从t=0到t=1.5s的时间内x=0.2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t=1.5s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_m。
(2)(9分)如图所示,一个盛有折射率为的液体的槽,槽的中部扣着一个屋脊形透明罩ADB,顶角(∠ADB)为30°,罩内为空气,整个罩子浸没在液体中。槽底AB的中点C处有一点光源,在纸面内从点光源发出的光与CD的夹角在什么范围时,光线可从液面上方射出。(液槽有足够的宽度,罩壁极薄)
正确答案
(1)3.75,-0.05。(每空3分)
(2)由如图,有一条光线从C点射向DB时,在M点折射后进入液体中,射向空气时在N点发生全反射。(画出光图2分)
入射角为C,有,∠
(1分)
可知∠DNM=45°
由题意知∠NDM=75°,故∠DMN=60°,=30° (2分)
由折射定律,所以
=45° (2分)
(1分)
故从点光源发出的光与CD的夹角在0°~30°范围内时光线可从液面上方射出。
(1分)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简谐波的传播问题,先计算出周期,从t=0到t=1.5s的时间内x=0.2m处的质点振动了18.75个周期,则M通过的路程为
=3.75m,该质点在负的最大位移处;
第二小题考查对全反射问题的认识,根据在液体中的全反射现象,能够确定射出的光线范围。
在真空中黄光的波长为6.0×10-7m,紫光的波长为4.0×10-7m。现有一束频率为5×1014 Hz 的单色光,它在折射率为 1.5 的玻璃中的波速和波长各是多大? 它在这种玻璃中是什么颜色?
正确答案
该单色光在玻璃中的波速为:
V =" C" /n =" 3" ×108 /1.5 = 2×108(m/s),…………………………(3 分)
该单色光在玻璃中的波长为:
λ =" V/" f = 2×108 / 5×1014 = 4.0×10-7(m) …………………………(3 分)
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λ0 =" C" / f = 3×108 / 5×1014 =" 6.0" ×10-7(m),……………………………(3 分)
由题给出的黄色光波长知,λ0 = λ黄,而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在玻璃中频率不变,因此该光仍是黄色光。……………………………………(2 分)
该单色光在玻璃中的波速为:
V =" C" /n =" 3" ×108 /1.5 = 2×108(m/s),…………………………(3 分)
该单色光在玻璃中的波长为:
λ =" V/" f = 2×108 / 5×1014 = 4.0×10-7(m) …………………………(3 分)
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λ0 =" C" / f = 3×108 / 5×1014 =" 6.0" ×10-7(m),……………………………(3 分)
由题给出的黄色光波长知,λ0 = λ黄,而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在玻璃中频率不变,因此该光仍是黄色光。……………………………………(2 分)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这群氢原子能发出________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的光子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3 , 12.09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种频率不同的光(3—1,3—2,2—1)其中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的光子的能量为:-1.51+13.60=12.09
(即光子能量最大的;3—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国文学家们用浪漫的手法把人生的遭遇与某些天文现象联系起来,在古代又有“天狗食日”等许多传说,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日食的形成原因,并说明人在何处才可以看见日全食.
正确答案
如图所示,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做出太阳发出的光被月球挡住的光路图.处在月球的本影区a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看不见太阳的任何光线,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全食;处在月球半影区b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只能看见太阳上部或下部发出的光,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偏食;处在月球半影区c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能看到太阳的边缘发出的光,却无法看到太阳中心发出的光线,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环食.
如图所示,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做出太阳发出的光被月球挡住的光路图.处在月球的本影区a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看不见太阳的任何光线,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全食;处在月球半影区b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只能看见太阳上部或下部发出的光,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偏食;处在月球半影区c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能看到太阳的边缘发出的光,却无法看到太阳中心发出的光线,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环食.
补充
日食,即人在白天却看不见太阳的现象,与人在夜晚看不见太阳略有不同.人在夜晚看不见太阳,是因为太阳发出的光被地球遮住,照射不到人眼所致;而“日食”却是太阳发出的光被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挡住,即被月球挡住,人无法看见太阳的现象.
光源发出的光被物体挡住后,在物体后面形成物体的影子,任何光线都照不到的地方被称为“本影区”,人眼处于“本影区”内将看不到光源的任何部分;光源发出的光,只有一部分光线可以照射得到而另一部分照射不到的区域被称为“半影区”,人眼如果处在“半影区”内,将只可以看到光源的一部分.本题中,为说明日食的形成,只须找到太阳发出的光被月球挡住后,在地球上形成的本影区和半影区即可.
如图所示,MN和PQ中的一条线是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另一条线是分界面的法线;OA、OB、OC分别是光线在这个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中的某一条光线。可以分析出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是入射线;________是折射线;玻璃在界面的________侧。
正确答案
PQ BO OC 右
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也分居于法线两侧,所以可判断OE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PQ为界面,玻璃中的角度较小,因为,则可判断玻璃在界面的右侧
故答案为:PQ BO OC 右
.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
正确答案
ABD
海市蜃楼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射击中所用的三点一线瞄准方法,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所以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有A、B、D.
锌的逸出功是W,现将波长λ的光照射锌的表面.已知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电子电量为e.
(1)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求遏止电压;
(3)求锌的截至频率.
正确答案
(1)(2)
(3)
本题主要考查对光电效应公式的记忆和理解
①(2分)
(1分)
②(3分)
③当U = 0时,(3分)
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照射该光电管时,________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这两种光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_________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若这两种光的强度相同,______光产生的饱和光电流大;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______光的偏折程度大。
正确答案
b , a , a ,b
分析:要明确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和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折射率越大则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对于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判定a、b两种单色光谁的频率大,反向截止电压大的则初动能大,初动能大的则频率高,故b光频率高于a光的.
解:由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由题图可得b光照射光电管时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b光的频率大,波长小,发生双缝干涉时,△x=λ,b光波长小,相邻条纹间距b光小,a光大,在玻璃中的折射率nb>na,b光的偏折程度大,由图象可以直接看出a光产生的饱和光电流大.
故答案为:b;a;a;b
如图示,一不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满折射率n =的透明液体。容器底部正中央O点处有一点光源S,平面镜MN与底面成45°角放置。若容器高为2
dm,底面半径为R=(1+
)dm,OM=1dm,在容器中央正上方1dm 处水平水平放置一足够长的刻度尺,求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刻度尺上的长度。(不考虑容器侧壁和液面的反射)
正确答案
解:作出光路图如图示:
由几何关系得:
M S' =" M" S ="1dm"
S'P=3dm
PQ= R-OM=dm
在Q点的入射角i=30º
根据折射定律,得
nsini=sinr,折射角r=45º
由几何关系得:AC="(1+" ) dm
略
假设太阳与地球之间充满了水而不是真空,那么光从太阳到达地球要多花的时间是 s。已知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km,水的折射率为1.33。
正确答案
165
试题分析:由于可得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因此光从太阳到达地球要多花的时间
如下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R=10cm, 折射率为,直径AB与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θ1=30°射入玻璃砖的圆心O,在屏幕MN上出现了两个光斑。求这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L 。
正确答案
0.23(m)
作出光路如图所示
据折射定律知 ①
所以: ②
由图知L1=Rtan30°,L1=Rtan60°
所以L=L1+L2=R(tan30°+ tan60°)≈0.23(m)③
评分标准:①②每式3分,③式6分,共12分
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下同一竖直线上有两个点光源Sa、Sb,可分别发出a、b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在光源的正上方放置一个圆形的遮光板,在水面上方同时恰好看不到两个光源。则a光的频率 (选填“>”、“=”或“<”,下同)b光的频率;若在同一装置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宽度 b光的干涉条纹宽度。
正确答案
< >
看不到光源的原因是光线在交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由光路图可知b光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小,折射率较大,频率较高,波长较小,由可知b光干涉条纹较窄;
(7分)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mm
(2)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_____(用x1、 x2、L1或 L2、d表示,不用计算),_____nm.
(3)在屏上观察到了干涉条纹.如果将双缝的间距变大,则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 ;(选大或小)
正确答案
(1)2.190mm,7.868mm (2)、676nm (3)小
略
一个氦氖激光器能发出4.74×1014 Hz的红光,求它在真空中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_m;进入折射率为的透明介质中,这束激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m,波速为__________m/s.
正确答案
6.63×10-7 4.69×10-7 2.12×108
由波速、波长和频率关系c=λf,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
m=6.33×10-7 m,进入介质中,由n=
得λ=
=
=
m=4.69×10-7 m.
由n=得v=
=
m/s=2.12×108 m/s.
Morpho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见题1 图。一束光以入射角i从a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b点出射。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d,两片之间空气层厚度为h。取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求光从a到b所需的时间t。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设光在鳞片中的折射角为γ,根据折射定律有:sini=nsinγ
根据折射率定义式可知,光在鳞片中传播的速度为v=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光从a到b的过程中,在鳞片中通过的路程为:s1=
在空气中通过的路程为:s2=
所以光从a到b所需的时间为:t=+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