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82年宪法)
- 共95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造反派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在动乱中,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一课本
材料二 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材料三 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哪部法律文献制定后的变化?这部法律对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建国初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尚不健全;“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政府行为。意义:使“民告官”有法律保障。
(3)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执行到“民告官”有法律保障。认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进入法制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影响: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
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动乱,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现行宪法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出台。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请回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所呈现的阶段特征并指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76年:遭到严重破坏,法律制度名存实亡。原因:专制主义思想的的毒;“左”倾错误和“文革”的破坏;人们法制意识淡薄;个人崇拜盛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新发展,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原因:吸取“文革”教训;解放思想,破除个人崇拜,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倡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借鉴国外法制建设的经验;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中国的1978”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的学者说,这是中国的重新出发,一个国家的重新开始。历史为什么选择了1978年,这既是那个时代一批人面对中国与世界的过去和未来的集体思考,也和一代伟人邓小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已为世界所瞩目。
站在30年后的今天,以“中国的1978”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围绕某一中心、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展开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叙述要通顺流畅
正确答案
“略”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加强法制建设。“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2)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首都北京见证了新中国诞生与发展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末和70年代末在北京发生了哪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简要说明这些政治事件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事件:40年代末: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了国家的主人。70年代末: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关系: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迅速恢复和完善,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