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新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渐进改革。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解决民族独立和确立现代政治体制问题。

(3)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政治民主化尤其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将作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而长期存在。

材料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刘少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和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材料三:见下图。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基层民主选举。

(3)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初渡江,颇有重典……命(李善长)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明史·刑法志》

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

——《明史·李善长传》

材料二

材料三 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

材料四 苏联、新中国、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明朝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两部法典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它们实施的结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典的关系,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法制建设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说明的问题: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明朝统治者,很注重法律规范的修订。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稳定了社会统治秩序。

(2)相同之处: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结果及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遭到破坏;不适合中国国情,袁世凯掌握实权。1787年宪法成功实施;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并掌握国家实权。

(3)关系: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源泉。态度:各国政府十分重视法律的制定;出现了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国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等。

(4)部分借鉴了苏联的相关法律经验,又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百年中国的宪政之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中国百年宪政之路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维新派提出效法日本明治维新,欲开国会、设议院、颁宪法,实行君主立宪。但在顽固派的反扑下陷于失败。

       ②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民主共和政体。但随着辛亥革命的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临时约法》也最终被废除。

       ③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召开政协会议和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施“宪政”。但因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反共的方针而未能付诸实施。

       ④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但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之后遭到践踏。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制定完善了社会主义宪法,提出依法治国,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走民主政治的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的目标。实现民族独立,是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前提。我国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下一知识点 :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82年宪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