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则与治法
- 共114题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使用扶正兼祛邪。
患者,女,30岁,近1周来寒战壮热,休作有时,间日一发,发前先有乏力,继则寒栗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此治疗当以
A.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B.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C.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D.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E.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患者咳嗽痰多,灰白清稀,食少便溏,近日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苔白,脉弱。治疗应选用
A.党参
B.薏苡仁
C.山药
D.白术
E.黄精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1.根据病证不同,可与驱邪药配伍应用,用于邪盛正衰的病证,达到扶正驱邪的目的;还可与健脾消食药配伍应用,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凡身体健康,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闭门留寇。
2.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均为甘温或甘平之品,都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气亏虚,中气不足的病证,人参补气作用尤强,可益气固脱,可同补脾肺,还可生津安胎;党参也可生津,还有养血之功;黄芪还可用于中气下陷病证,同时还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白术还可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甘草尚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3.西洋参、太子参和山药都可补气健脾,西洋参和太子参还都有生滓的功效,另外西洋参还可清火;山药还可滋养阴津。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用于肺肾虚弱、阴虚内热等病证。
4.白扁豆、大枣、蜂蜜都可健脾补中,白扁豆还可化湿消暑;大枣还可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蜂蜜还可缓急润燥解毒。
5.注意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药物的特殊用量和用法,注意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内容。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属阳证实证者,不宜使用黄芪;白术在用法上有生用、炒用和炒焦用的不同,应注意区别;湿盛浮肿者不宜用甘草,另外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也可引起浮肿。
心脏病病人患感冒后先治疗感冒,属于
A.祛邪
B.扶正
C.标本同治
D.急则治标
E.缓则治本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先病为本而后病为标的关系中,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先治将影响本病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时,也当先治其标病。如心脏病的治疗过程中,病人得了轻微感冒,也当先将后病感冒治好,方可使先病即心脏病的治疗方案得以实施。
气的温煦作用表现于( )
A.人体正常体温的恒定
B.与邪气抗衡以祛邪外出
C.防止内脏下垂
D.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
E.保持血和津液在体内正常的运行
正确答案
A,D,E
解析
[知识点] 气的生理功能
左某,男,45岁。患慢性肝炎10余年。近一周来出现腹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疼痛,纳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爽,小便短少,苔白腻,脉弦。此时治疗宜用
A.柴胡疏肝散
B.五苓散
C.胃苓汤
D.调营饮
E.中满分消丸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评析] 1.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酒食不节、感染血吸虫、黄疸、积证失治、脾肾亏虚等因素引发或加重鼓胀。(2)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气、血、水也常相因为病。(3)本虚标实,虚实并见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4)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 3.临床表现:初起脘腹作胀,腹渐胀大,按之柔软,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及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膨隆,高于胸部,仰卧位时腹部胀满以两侧为甚,按之如囊裹水,病甚者腹部膨隆坚满,脐突皮光,四肢消瘦,或肢体浮肿。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现肝掌。危重阶段尚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痉厥等象。 4.鉴别诊断:(1)水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2)肠覃是一种小腹内生长肿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证,类似卵巢囊肿。 5.辨证要点:(1)辨缓急。(2)辨虚实的主次。 (3)辨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 6.治疗原则:治疗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 7.分证论治:(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健脾利水,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7)鼓胀出血: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8)鼓胀神昏:清心开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月.或用醒脑静注射液。
痰饮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从痰饮的成因、性质和治疗要求:痰饮是由肺脾肾三脏阳虚,气化失常,水液运化输布障碍,停积身体某些部位(随虚而留)所致;饮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阳气;痰饮性质总屑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饮为阴邪,非阳不运,非温不化”。二是从温药的作用:温药既能振奋阳气以扶正助阳,又能开发腠理,通调水道心治标祛饮。三是从“和之”的含义:“和之”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扶正祛邪兼顾,单纯温补以扶阳治本,则易碍邪,单纯温散或温燥以祛饮治标,则易伤正,而应“和之”,即温化以扶正温阳,治标祛饮,标本兼顾;二是指用药来和,温散固可汗而散饮,但太过又可伤阳;刚燥固可化饮,但太过又可使用胃中燥热,而应“和之”,即用药平和,既不可过度温散,也不可过于刚燥;三是指调和阴阳,饮属有形,不去则阴阳不“和”,而欲去其饮,必以出路,所以用药当寓有行消开导之效,通过行消开导去饮而调和阴阳。总之,痰饮为病,治疗应温以振奋阳气,祛除饮邪,用药平和,使阳复饮消,则阴阳调和。
解析
暂无解析
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正确答案
E
解析
[解析] 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先祛邪后扶正。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使用扶正兼祛邪。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使用扶正兼祛邪。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