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一种磁性材料的磨削废料(含镍质量分数约21%)主要成分是铁镍合金,还含有铜、钙、镁、硅的氧化物。由该废料制备纯度较高的氢氧化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6.合金中的镍难溶于稀硫酸,“酸溶”时除了加入稀硫酸,还要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稀硝酸,反应有N2生成。写出金属镍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17.“除铁”时H2O2的作用是________,为了证明添加的H2O2已足量,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填“铁氰化钾”或“硫氰化钾”)溶液。黄钠铁矾[NaxFey(SO4)m(OH)n]具有沉淀颗粒大、沉淀速率快、容易过滤等特点,则x∶y∶m∶n=1∶3∶2∶________。

18.“除铜”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Na2S或Na2S2O3代替H2S除铜,优点是________。

19.已知除杂过程在陶瓷容器中进行,NaF的实际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倍,用量不宜过大的原因是________。

20.100kg废料经上述工艺制得Ni(OH)2固体的质量为31kg,则镍回收率的计算式为________。

21.镍氢电池已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电池类型,其工作原理如下:

(式中M为储氢合金)

写出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Ni+12H++2NO3-=5Ni2++N2↑+6H2O

解析

按照题目背景,正确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要注意细节。

考查方向

考察一定背景下的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去发现反应物与生成物,注意配平技巧。

易错点

1.容易写成化学方程式;

2.注意电荷守恒。

教师点评

难度不大的一个陌生离子方程式书写,只要准确把握好物质,配平难度是不大的,算基础考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将Fe2+氧化为Fe3+

(2)铁氰化钾。

(3)6

解析

(1)H2O2是常见的氧化剂,要将溶液中过量的Fe2+氧化为Fe3+

(2)要理解题意,本题要考察的是Fe2+的检验,而不是Fe3+的检验。

(3)运用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思想解决物质的组成问题。

考查方向

(1)H2O2的常见性质之一,将Fe2+氧化为Fe3+

(2)考察Fe2+的检验与Fe3+的检验。

(3)物质的组成

解题思路

(1)原溶液有HNO3反应,但溶液中仍有可能存在少量的Fe2+

(2)因Fe2+被氧化了,所以不能用硫氰化钾检验Fe3+;必须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是否存在。

(3)运用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基本知识,计算出n=6

易错点

①受到前面HNO3的影响,没有想到仍有过量的Fe2+

②容易想到用硫氰化钾检验Fe3+,没有理解题意。

③没有运用化合价知识来判断阴离子数目。

教师点评

(1)基本常规要求,考察了H2O2氧化Fe2+的性质。

(2)考察了离子检验,Fe2+与Fe3+的检验。

(3)难度不大,运用化合价知识就能很好解决问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H2S + Cu2+=CuS↓+2H+

(2)不会生成易挥发的有毒气体H2S。

解析

(1)H2S的性质之一: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难电离的CuS,促进H2S的电离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最终生成CuS与H2SO4

(2)H2S是有毒气体。

考查方向

(1)考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

(2)H2S是有毒气体。

解题思路

(1)根据题意,正确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

(2)常识性知识:H2S是有毒气体。

易错点

(1)H2S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2)认识H2S是有毒气体。

教师点评

考察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有较厚实的化学基本功,对常见有毒物质的认识与理解要有知识贮备能力。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过量的F-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HF,HF会腐蚀陶瓷容器。

解析

反应生成的H+,与过量的F-结合,生成弱酸HF,进而腐蚀陶瓷。

考查方向

氢氟酸的化学性质:与SiO2反应,会腐蚀硅酸盐质仪器。

解题思路

前面“除铜”中加入H2S,会使溶液酸性增加,加入过量的NaF,过量的F-会转化为HF,HF能腐蚀玻璃、陶瓷等。

易错点

(1)没有想到之前反应生成的H+,就没有意识到生成弱酸HF,进而不会联想到HF腐蚀陶瓷的性质。

(2)应该有“造成产物不纯,产物含有F-”等类似的答案,这是没有充分理解题意造成的。

教师点评

该小题较难,需要从前面环节认识到H+的存在,过量的NaF会转化为HF,针对HF化学性质的考察也是有难度的。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认真理解题意,把握好元素守恒思想,进行化学计算。

考查方向

考察化学计算能力,能理解元素守恒思想来解决计算问题。

解题思路

总镍量:100×21%=21

产物中镍量:

两者相比,得到镍的回收率。

本题只需要列出计算公式,不需要计算出结果。

易错点

没有理解题意,不理解计算过程。

教师点评

难度不大的一个化学计算,但需要细心,需要理解题意,运用守恒思想解决问题。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NiOOH + e- +H2O=Ni(OH)2 + OH-

解析

理解题意,把握好“放电”和“正极”两个关键词,要注意酸碱性条件。

考查方向

考察了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解题思路

首先要注意要求是“放电过程”,即考察原电池原理;然后要从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向左边观察,找到正极反应物NiOOH;最后根据电解质环境写出正极NiOOH得电子的电极反应式。

易错点

(1)题目没看清,写成负极电极反应;

(2)写成“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式;

(3)电解质酸碱性环境要注意。

教师点评

仔细阅读,认真看题,拒绝粗心大意,掌握好基本知识,肯定能得高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钒(V)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航空、化工等行业。石煤是低品位的含钒矿石,其中钒元素主要以VO2、V2O3、V2O5形式存在。工业上以石煤为原料,采用钙化焙烧提钒和钠化焙烧提钒的部分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25.“钙化焙烧提钒”工艺中,可能用到的工业设备有________ A. 离心机        B.  焙烧炉       C. 离子交换柱        D. 分馏塔

26.“钙化焙烧提钒”工艺中,VO2、V2O3均被氧化为V2O5,再与CaO反应。

①由V2O3得到Ca(VO3)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在此生产工艺中,CaO可用_______替代。

②“浸取”操作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已知Ca(VO3)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③NH4VO3焙烧时产生的碱性气体A可循环利用,具体措施是________。

27.“钠化焙烧提钒”工艺中,固体1的含钒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__。其焙烧过程需通入空气,反应的气体产物Cl2、HCl会污染环境,可用_______(填化学式)吸收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28.以V2O5为原料,通过铝热反应冶炼钒,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某石煤中矾元素的含量为1.2%,使用“钠化焙烧提钒”工艺,矾的总回收率为77%,则10t石煤理论上最多可以生产________t金属钒。(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工业上为了加快过滤速度,通常需要离心机来加快沉淀过程。

考查方向

考察化学生产技术中的生产设备,如沸腾炉、冷却塔、热交换器、离心机等。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有焙烧关键词,所以选择焙烧炉;根据流程图,有固液分离步骤,需要离心机加速沉淀。

易错点

容易漏选A答案。

教师点评

容易漏选答案,针对选项,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减少失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V2O3 + O2 =高温= V2O5  ;

    V2O5 + CaO =高温=  Ca(VO3)2;CaCO3

②Ca(VO3)2 + CO32- = CaCO3 + 2VO3- 

③用盐酸吸收NH3,生成NH4Cl,并用于“中性沉钒”。

解析

(1)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认真审题,Ca(VO3)2不能把拆成离子形式;

(3)要理解循环使用的意义。

考查方向

①考察一定背景下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拆”与“不拆”的问题;

③考察理解与综合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

①根据题意,分步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CaO来源于石灰石CaCO3

②根据题意,Ca(VO3)2溶解度不大,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生成物CaCO3也不能拆。

③考察NH4Cl分解的NH3必须要用盐酸吸收,才能得到循环利用的NH4Cl。

易错点

①两个化学方程式容易漏写一个(两个合并也算对);

②容易把Ca(VO3)2拆成离子形式;

③漏写HCl环节,没有把握好题意。

教师点评

(1)两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CaO的来源也是容易得出答案的;

(2)Ca(VO3)2的信息要把握好,才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问题设置的很好,有一定的难度,但认真思考,理解NH3的化学性质,完全可以得出相关的答案。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NaVO3;NaOH

解析

按照上题信息,准确找到答案:NaVO3

考查方向

根据前面的信息,判断焙烧产物,考察了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思路

运用根据前面的信息:第2小题,准确判断焙烧产物。

易错点

没有联系上题信息,无法准备找到焙烧物质。

教师点评

(1)把握好信息,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

(2)尾气吸收处理的绿色思想要具备。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0Al + 3V2O5 =高温= 5Al2O3 + 6V;

0.092

解析

把握好题意,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考查方向

①考察铝热反应,注意反应条件

②考察基本化学计算,运用元素守恒,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①化学方程式书写难度不大,注意条件不要遗漏;

②运用元素守恒,10×1.2%×77%=0.0924,取两位小数,结果为0.092。

易错点

没有理解,不会计算。

教师点评

难度不大的一个计算,需要细心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好守恒思想,进行相关计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碱式氯化铝[ Al2(OH)nCl6-n ] 是利用工业铝灰和活性铝矾土为原料(主要含Al、Al2O3、SiO2及铁的氧化物)经过精制加工而成,此产品活性较高,对工业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制备流程如下:

32.原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                     ;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            

33.步骤①在煮沸过程中,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检验溶液中呈浅绿色的阳离子常采用加入                 溶液进行检验(填试剂化学式)。

34.步骤②中加入适量的Ca(OH)2并控制pH,其目的:一是生成碱式氯化铝;二是       ;已知碱式氯化铝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则区别滤液I与碱式氯化铝两种液体的物理方法是            ;若Ca(OH)2溶液过量,则步骤③得到的碱式氯化铝产率偏低,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为                      

35.某温度下若0.1 mol AlCl3溶于蒸馏水,当有2.5%水解生成Al(OH)3胶体时,吸收热量Q kJ ,该水解过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Al3+的浸出率; SiO2 (或:二氧化硅)

解析

(1)原料都是固体,将固体物质粉碎,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Al3+的浸出率);Al、Al2O3、Fe2O3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都能溶于酸,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SiO2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Al3+的浸出率; SiO2

(2)步骤①在煮沸过程中,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检验溶液中呈浅绿色的阳离子常采用加入                 溶液进行检验(填试剂化学式)。

考查方向

实验过程的评价,物质的判断

解题思路

原料都是固体,将固体物质粉碎,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Al3+的浸出率);Al、Al2O3、Fe2O3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都能溶于酸,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SiO2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Al3+的浸出率; SiO2

易错点

能够溶解于酸的物质判断不完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K3[Fe(CN)6]

解析

步骤①在煮沸过程中,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此时溶液中呈浅绿色的阳离子Fe2+常采用加入K3[Fe(CN)6]溶液的方法来检验。

故答案为:K3[Fe(CN)6]

考查方向

物质的检验

解题思路

步骤①在煮沸过程中,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此时溶液中呈浅绿色的阳离子Fe2+常采用加入K3[Fe(CN)6]溶液的方法来检验。

易错点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出所含离子的种类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除Fe3+    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Al3+ + 4OH=AlO2- + 2H2O

解析

步骤②中加入适量的Ca(OH)2并控制pH,其目的:一是生成碱式氯化铝;二是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由于碱式氯化铝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所以属于胶体;而滤液则属于溶液。因此区别滤液I与碱式氯化铝两种液体的物理方法是利用胶体的性质,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有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的就是胶体,否则就是滤液。若Ca(OH)2溶液过量,则会发生反应Al3+ + 4OH=AlO2-+ 2H2O,导致步骤③得到的碱式氯化铝产率偏低。

故答案为:除Fe3+    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Al3+ + 4OH=AlO2- + 2H2O

考查方向

离子的检验;胶体的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步骤②中加入适量的Ca(OH)2并控制pH,其目的:一是生成碱式氯化铝;二是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由于碱式氯化铝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所以属于胶体;而滤液则属于溶液。因此区别滤液I与碱式氯化铝两种液体的物理方法是利用胶体的性质,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有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的就是胶体,否则就是滤液。若Ca(OH)2溶液过量,则会发生反应Al3+ + 4OH=AlO2-+ 2H2O,导致步骤③得到的碱式氯化铝产率偏低。

易错点

书写离子反应是忽略物质的用量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lCl3(aq) + 3H2O(l) == Al(OH)3(胶体) + 3HCl(aq)   ΔH =+400Q  kJ∕mol

解析

某温度下若0.1 mol AlCl3溶于蒸馏水,当有2.5%水解生成Al(OH)3溶液时,吸收热量Q kJ ,该过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Cl3(aq) + 3H2O(l)Al(OH)3(胶体) + 3HCl(aq)  ΔH =+400Q  kJ∕mol.

故答案为:AlCl3(aq) + 3H2O(l) == Al(OH)3(胶体) + 3HCl(aq)   ΔH =+400Q  kJ∕mol

考查方向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某温度下若0.1 mol AlCl3溶于蒸馏水,当有2.5%水解生成Al(OH)3溶液时,吸收热量Q kJ ,该过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Cl3(aq) + 3H2O(l)Al(OH)3(胶体) + 3HCl(aq)  ΔH =+400Q  kJ∕mol.

易错点

反应热的计算错误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3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