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传染病
- 共236题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霍乱弧菌产生3种毒素,I型毒素为内毒素,是制作菌苗引起疫苗反应的主要成分。II型毒素为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在体内繁殖时产生的代谢产物,霍乱的剧烈腹泻就是由这种毒素引起的,有抗原性,可使机体产生中
除哪项外均是霍乱患者泻吐期的临床特点A.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
正确答案
解析
霍乱患者泻吐期持续数小时或1~2天,先泻后吐,一般无发热,少数患者有腹部隐痛,无里急后重。起初大便含粪质,后为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无粪臭,大便量多、次频,每日可达10余次,甚至排便失禁,所以A、C、D和E均是泻吐期的临床表现,故选B。
男,41岁。腹泻1天。1天前进食海产品后出现腹泻。大便30余次,为米泔样便。 査体:P 110次/分,BP80/50mmHg,皮肤干皱,弹性稍差,眼窝凹陷。血常规:Hb162g/L,WBC13.7×109/L,N:0.85,Plt142×109/L,该患者腹泻的发病机制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严重腹泻+米泔水样便=霍乱。霍乱发病机制主要是霍乱肠毒素,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 (cAMP),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提高,促使一系列酶反应加速进行,导致空肠到回肠部腺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引起大量液体及血浆中的钠、钾、氯等离子进入肠腔。 导致严重腹泻。
患者,男,26岁。腹泻半天,于8月15日 来诊。腹泻30多次,幵始为稀便,后为水样便,继之多次呕吐。查体:T36.5℃,P110次/分,BP60/40mmHg,神志清楚, 皮肤干燥,弹性差。腹软,无压痛。粪常规:水样便,镜检WBC0~3/HP,RBC0~2/HP。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典型霍乱症状: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以上,为水样或者米泔水样便,有明显失水体征,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不符合。
霍乱引起暴发流行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重症患者吐泻物带菌较多,极易污染环境,是重要传染源。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患者吐泻物和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后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伤寒治疗首选
正确答案
解析
伤寒治疗首选药物是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孕妇和儿童禁忌。
霍乱传播途径不包括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霍乱。霍乱通过污染水源、食物可引起爆发流行,能通过污染水产品引起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媒介也可传播。
患者,女,42岁,农民以高热伴食欲明显减退、呕吐2周入院。实验室检查:WBC3.2X109/L,为该患者做了肥达试验。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肥达试验(Widal test)是采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使用凝集法分别测 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伤寒杆菌 凝集价正常值为;H效价<1 : 160,O效价< 1 : 80。评价时应注意:①接种过伤寒疫苗者H 效价可明显升高,因此单独出现H效价增高,0 效价不高,只能提示预防接种过;②无论伤寒还是副伤寒血清0效价均可增高,单独0效价增高,H效价不高,只能诊断伤寒沙门菌属感染,而不能区别伤寒和副伤寒;③只有两者同时增 高,当H效价>1 : 160,0效价>1 : 80时才有助于伤寒的诊断,故选E项。
关于伤寒病原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伤寒的病原学特点。伤寒杆菌属沙门菌D组,革兰染色阴性,有鞭毛、能运动。含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人体感染伤寒杆菌后可产生相应抗体,应用血清伤寒杆菌凝集反应检测血清中“O”和“H”抗体,有助于临床诊断;“Vi”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调查伤寒带菌者。伤寒杆菌菌体裂解时释放内毒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女,18 岁,持续发热 10 天,于 9 月 2 日来诊,体温逐日升高,伴乏力,纳差。查体:T39. 8°C , P 8O 次/分,精神萎靡,腹部可见 6 个充血性皮疹,腹部胀气,脾肋下可及。实验室检查 WBC 3. 7×109/ L。此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出现伤寒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持续高热;食欲不振明显,舌苔厚腻,腹部不适,腹胀,可有便秘或腹泻,下腹有轻压痛;心血管系统症状;反应迟钝,听力减退;肝脾大;淡红色斑丘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