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细菌性痢疾的病理改变的主要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变部位在直肠或乙状结肠,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发热,无力,食欲不振,腹痛,以左下腹明显, 腹泻早期稀便,大便次数增多后转为粘液脓血便,并有里急后重。应诊断为

A急性胃肠炎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肠伤寒

D食物中毒

E肠阿米巴痢疾

正确答案

B

解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细菌性痢疾的渗出和坏死物形成

A伪膜

B化生

C渗出

D转化

E增生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纤维素性炎,其渗出和坏死物质共同形成伪膜。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急性痢疾临床分型不包括

A中毒性

B爆发性

C轻型

D普通型

E重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急性痢疾的临床分型有轻型、普通型、重型及中毒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某70岁女患者,因尿路感染于10天前开始服用氨苄青霉素,现出现腹泻。取标本,培养出大量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病人腹泻的机制是

A菌群失调

B肠毒素使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

C细菌侵袭肠粘膜所致

D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

E肠蠕动加快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但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引起鹅口疮、阴道炎、肠道和肛门感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腹痛,腹泻全身乏力,询问病史常在街边小摊进食,查体精神淡漠,P 88 次/分,则患者的病理不包括

A大量浆液分泌亢进

B黏膜水肿

C巨噬细胞浸润

D黏膜下有凹陷细胞

E中性粒细胞浸润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细菌性痢疾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大量浆液分泌亢进;黏膜水肿,出血;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检查休克型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不恰当的措施为

A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B脱水

C扩容

D使用抗生素

E纠正酸中毒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痢疾,应积极抗休克治疗,采取扩充血容量的措施,而不是脱水。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男孩,14岁。中午参加聚餐,晚上开始发热,腹泻,初为水样便。后为黏液脓血便,呕吐3次,粪镜检WBC 30-40/HP,RBC 4~8/HP,吞噬细胞1~2/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D沙门菌食物中毒

E霍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腹泻, 初为水样便,后为黏液脓血便,呕吐3次,粪镜检 WBC 30~40/HP,RBC 4~8/HP,吞噬细胞 1-2/HP,提示可能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女,38岁。发热、腹泻2天。每日排便5-8次。查体:T37.8℃,腹软,左下腹压痛(+)。实验室检查:血WBC11X109/L,中性粒细胞0.72,粪便镜检WBC20/HP,RBC10/HP,潜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肠炎

B霍乱

C食物中毒

D消化道出血

E急性细菌性痢疾

正确答案

E

解析

细菌性痢疾是较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所致。临床上以发热、腹痛(左下腹为主,呈阵发性,大便后减轻)、腹泻、里急后重及排含黏液、脓血的稀便为其主要症状。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及巨噬细胞。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试验检查,最可能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环丙沙星

B头孢菌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E青霉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氯沙星、环丙沙星。

下一知识点 : 性传播疾病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