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气的性质
- 共2347题
(4分)(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6分)在新制氯水的各种微粒中,
(1)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填写,下同) ;
(2)能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 ;
(4)能使红纸褪色的是 ;
(5)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
(6)能使KI溶液变褐色的是 。
正确答案
(各1分,共6分)
氯水的成分复杂,性质多样性
(1) 氯水显黄绿色是有氯气溶于水中,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2) 硝酸银与氯水中的氯离子作用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的原故;
(3) 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为溶液中有氢离子;
(4) 能使红纸褪色的是,有漂白性物质HCLO存在
(5) 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为氢离子存在
(6) 能使KI溶液变褐色是有强氧化性物质HCLO和氯气;
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 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_.
(3)请完成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 _________.
(4)如果14.2g氯气与足量的氢气反应,然后生成的气体用5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则此NaOH的浓度为 (请写出计算过程)
(5)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
和SO
.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SO32-、ClO
都存在。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与实验步骤相应的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1H2SO4、1moL
L-1NaOH、0.01mol
L-1KMnO4、淀粉-KI
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正确答案
(1)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2)Na2SO3
(3)MnO2 + 2Cl +4H+ ="== " Cl2 + Mn2+ + 2H2O
(4)解:n(Cl2 )=14.2g/71g·mol=0.2(mol)
Cl2 + H2 ="== " 2HCl
0.2mol 0.4mol (2分)
HCl + NaOH ="== " NaCl + H2O
0.4mol 0.4mol
C( NaOH)=" 0.4mol/0.5L=0.8mol/L " (2分)
(5)②
略
通常状况下,X、Y和Z是三种气态单质。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Y和Z均由元素R组成,反应Y+2I-+2H+====I2+Z+H2O常作为Y的鉴定反应。
(1)Y与Z的关系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同位素 b.同系物
c.同素异形体 d.同分异构体
(2)将Y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品红溶液,都能使品红褪色。简述用褪色的溶液区别二者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出实例说明X的氧化性比硫单质的氧化性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4)气体(CN)2与X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与H2反应生成HCN(其水溶液是一种酸)。
①HCN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CN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条件下,足量的Z与某金属M的盐MCR3(C为碳元素)完全反应生成CR2和MmRn(m、n均为正整数)。若CR2质量为w1 g,MmRn质量为w2 g,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MmRn中m∶n=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w1、w2和a的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1)c
(2)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则原通入气体为SO2;若溶液不变红,则原通入气体是O3
(3)2Fe+3Cl22FeCl3、Fe+SFeS(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①H—C≡N
②CN-+H2OHCN+OH-
(5)16w1∶(44w2-aω1)
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X是Cl2,反应Y+2I-+2H+====I2+Z+H2O,Y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能是O3、O2,能发生上面反应的Y是O3、Z是O2。(1)由同一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2)SO2、O3都具有漂白性,但其漂白原理不同。SO2是与有机色质发生化合而褪色,是暂时性的,加热会恢复原有的品红颜色,而O3是发生强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是永久褪色,不恢复。(3)比较氧化性强弱的方法很多,置换、与同金属反应价态的高低等。(4)利用化学键知识可以得到答案。KCN溶液显碱性是由于水解消耗H+产生OH-所致,得到CN-+H2OHCN+OH-。
(5)2mMCO3+(n-m)O22mCO2+2MmOn
w1 g w2 g
列式,结果为16w1∶(44w2-aw1)。
用化学方法测定微量碘化物时,必须利用“化学放大”反应将碘的量“放大”,然后再进行测定。下面是“化学放大”反应的实验步骤:
①向含微量I-并且呈中性或弱酸性溶液里加入溴水,将I-完全氧化成,煮沸去掉过量的Br2;
②向由①制得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酸性KI溶液,振荡使反应进行完全;
③在②得到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Cl4,振荡,把生成的I2从水溶液里全部转移到CCl4中,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层;
④向③得到的CCl4层加入肼(即联氨H2N—NH2)的水溶液,振荡,使I2完全以I-形式从CCl4层进入水层,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CCl4层。
经过以上四步得到的水溶液里,含有通过反应而“放大”了的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②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右图所示的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的操作步骤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旋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到一个烧杯里,当下层液体全部流出活塞的细孔时,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④旋开活塞,将留在颈部的下层液体放出到盛接下层液体的烧杯里。
(3)若忽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损失,经过一次“化学放大”的溶液里,I-的量是原溶液里I-的量的____________倍。经过n次“化学放大”的溶液里,I-的量是原溶液里的量的________倍。
正确答案
(2)①取下漏斗口上的塞子 ②迅速关闭活塞
(3)6 6n
考查氧化还原和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经过该反应得到的I2又和H2N—N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这样得到的I-是原来的6倍,所以经过n次“化学放大”的溶液里,I-的量是原溶液里的量的6n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