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博客开户数已经达到3500万。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运用

B广播的出现

C网络技术的推广  

D印刷媒体的推广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0年2月11日,是中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2周年纪念日,这一方案采用世界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拼写汉字。这是

[ ]

A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趋同

B弘扬传统文化

C借助大众传媒,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D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这一走就走了300多年,它对内蒙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走西口”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旅游活动

D口语传播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文化交流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