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1分)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中均为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________棒,乙池中的________棒。

②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溶液:

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池中碳极上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池中碳极上电极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③若乙池转移0.02 mol e后停止实验,该池中溶液体积是200 mL,则溶液混匀后的pH=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碳; 铁; ②4OH-4e===2H2O+O2↑;(2)①2Cl+2H2O通电Cl2↑+H2↑+2OH

②2H2O+O2+4e===4OH 氧化反应;③13。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甲池是原电池,乙池是电解池; (1) ①对于甲池来说,Fe为负极,失去电子,Cu2+在碳棒上得到电子,变为单质Cu附着在上边。所以若两池中均为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碳棒上会有红色的铜单质产生;对于乙池来说,C为阳极,Fe为阴极。所以Cu2+在铁棒上得到电子,变为单质Cu附着在上边。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铁棒上会有红色的铜单质产生;②在乙池中OH-的放电能力比SO42-强,所以是OH-在阳极放电。该电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溶液,①在乙池中阳离子的放电能力是H+>Na+,所以在阴极上H+放电;阴离子的放电能力是Cl- >OH,所以是Cl-在阳极上放电。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l+2H2O通电Cl2↑+H2↑+2OH;②对于甲池中来说,碳极为正极,由于是中性环境,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C棒上电极反应式是2H2O+O2+4e===4OH;②乙池中碳极是阳极,所以在C棒上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反应式是2Cl-2e-= Cl2↑;③若乙池转移0.02 mol e后停止实验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产生OH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由于V=0.2L,所以c(OH)=0.1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得c(H+)=10-14÷10-1=10-13mol/L所以溶液混匀后的pH=1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氧化反应的烧杯是________(填“甲”或“乙”)。

(2)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________到________。(填“a”或“b”)

(3)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________(填“甲”或“乙”)烧杯。

(4)甲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乙 (2)a b (3)乙

(4)MnO4+8H+5e=Mn2+4H2O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可知:甲烧杯中石墨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MnO4+8H+5e=Mn2+4H2O;乙烧杯中石墨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Fe3,外电路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即从a到b。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即SO42移向乙烧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人类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熔融状态下,钠的单质和氯化亚铁能组成可充电电池,如图9-8工作原理示意图,反应原理为2Na+FeCl2Fe+2NaCl,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时,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电极接电源的负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________。

(2)某同学用铜片、石墨作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停止通电取出电极。若在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0.98 g氢氧化铜粉末恰好完全溶解,经测定所得溶液与电解前完全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Y电极材料是________,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②电解过程中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在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小苏打,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Fe2+2e=Fe 钠 β—Al2O3

(2)①石墨 氧化

②Cu2+2e=Cu 2H+2e=H2↑或2H2O+2e=H2↑+2OH

③0.448 L或448 mL

(1)该电池的电解质为熔融的β­Al2O3,熔融的钠电极作负极,钠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熔融的FeCl2电极作正极,Fe2发生得电子还原反应,充电时,电池负极接电源负极,电池正极接电源正极。(2)由加入Cu(OH)2可使电解质溶液复原,可知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铜片。相当于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消耗完后又电解的水,故阴极首先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u2消耗尽后又发生反应2H+2e=H2↑。根据电子守恒和铜元素的守恒,溶液中生成的n(H)=2n(Cu2)=2×=0.02 mol,与足量NaHCO3反应可产生0.02 mol CO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①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                能设计成原电池(填“A”或“B”)。

②如果(A或B)不能,说明其原因                                      

(2)如图所示装置,烧杯中盛有滴有酚酞的NaCl饱和溶液,C(1)、C(2)为多孔石墨电极。

①接通S1后,两极均有气体生成,C(1)附近溶液显        色。装置内发生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有11.7g NaCl发生反应,理论上生成Cl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电极未脱离液面),断开S1,接通S2,观察到二极管发光。此时:C(2)的电极反应式是               

正确答案

(1)B      A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红   2NaCl+2H2O = 2NaCl+Cl2↑+ H2↑      2.24L          Cl2+2e=2Cl

(1)原电池是电子在线路中定向移动,所以原电池反应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

(2)①接通S1后,此装置为电解饱和氯化钠的装置:2NaCl+2H2O = 2NaCl+Cl2↑+ H2

负极所对应电极为阴极C(1):2H+2e=H2

,导致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溶液呈碱性。②由总方程式计算即可2NaCl~Cl2

③断开S1,接通S2,则形成了原电池,总反应为:H2+Cl2=2HCl,C(1)极为氢气极,失电子,为负极;C(2)极为氯气极,得电子为正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

②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③放电时,NH4+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移动。

(2)废电池中的锌皮常用于实验室制氢气,废锌皮和纯锌粒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过量的纯锌粒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E.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正确答案

(1)①NH4Cl(或氯化铵)溶液 ②2MnO2+2NH4++2e=Mn2O3+H2O+2NH3 ③正极

(2)废锌皮 废锌皮在稀硫酸中可构成原电池,加快负极失电子速率,相应产生氢气速率较大 AC

(1)该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正极上富集电子,阳离子向正极移动。(2)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构成原电池能加快负极失电子。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6分)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 负 )。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代号)。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g。

正确答案

(1)Zn(或锌) 正极 (2)锌与还原出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3)2H+2e===H2↑ 87

试题分析:(1)在Zn­MnO2干电池中负极材料是Zn(或锌);正极材料是石墨。在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Zn流向正极C。(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是因为锌与还原出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Zn作负极,从而加快锌的腐蚀速率。欲除去Cu2,但是又不与其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也不产生杂质,则应该加入Zn.因此选项为B。(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在阴极由于阳离子的放电能力H+>Mn2+,所以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e===H2↑;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电子守恒的规律可得1mol的MnO2,质量为87g.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21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是使汽油氧化直接产生电流,新研制的某汽油燃料电池的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汽油蒸气,用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填写下列空格。 

(1)汽油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固定的熔沸点。炼制汽油的原料是石油,工业上生产汽油的常用方法是         。(填序号)

①分馏   ②干馏   ③裂化   ④聚合

(2)汽油中有一种烃的成分为,它的分子式是        ,名称是                                  

(3)汽油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形式是将       能直接转化为      能。通入空气的那个电极是燃料电池    极(选填“正”或“负”)。若汽油的组成用上述烃的分子式表示,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确答案

(10分)

(1)没有(1分)   ①③(各1分,共2分。错选1个倒扣1分,扣完为止。)

(2)C11H24 (1分)    3,4–二甲基–5–乙基庚烷(1分) 

(3)化学能  电能 (各1分) 正极(1分) 

C11H24-68e+ 90OH=11CO32+ 57H2O (2分)

试题分析:(1)汽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工业上生产汽油的常用方法分馏和裂化,答案选①③。

(2)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是C11H24,名称是3,4–二甲基–5–乙基庚烷。

(3)燃料电池也是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所以通入空气的那个电极是燃料电池正极,汽油在负极通入。由于电解质是氢氧化钠溶液,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11H24-68e+ 90OH=11CO32+ 57H2O。

点评:该题以汽油为载体,前面考查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无污染、无噪音、高效率的发电设备,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它主要由燃料、氧化剂、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燃料电池的结构和传统电池一样具有正负电极,正负电极被电解质分隔,它以还原剂(用氢作燃料)为负极反应物,以氧化剂(如空气中的氧气等)为正极交换物,在燃料电池中,氢气等燃料在通常条件下就能在电极上进行电极反应(一般用多孔镍、铂等作电极材料).电池中的电解质为有机高分子高聚物,它可以交换质子.

(1)燃料电池的电极在常温条件下就能持续发生电极反应,写出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

(2)氢氧燃料电池可作为载人航天器的首选电池,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产生持续电流的过程中生成的产物是水,这正好解决航天员的饮水问题,航天员饮用这些合成水通过消化系统,大部分在被___________吸收.

正确答案

(1)2H2-4e=4H、O2+4H+4e=2H2O  (2)小肠

(1)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所以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电极反应式分别是2H2-4e=4H、O2+4H+4e=2H2O。

(2)人体内水主要在消化系统小肠内被吸收。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6分)(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填“有”或“没有”)         气泡产生。

(2)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表的两端后,再与溶液中的锌片和铜片相连(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了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从上述现象中可以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一些条件是                                                    ,

有关的电极反应式:锌片                   ;铜片                        

图丙所示原电池中,电子流向为                     

(3)图乙、图丙是一个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人们把它叫做原电池。

正确答案

(1)没有(2分),有(2分);

(2)两电极要插入电解质溶液,并用导线连接形成回路  (2分)

Zn-2e=Zn2+(2分),2H+ + 2e =H2↑(2分),从锌通过导线流向铜(2分)

(3)化学(2分),电能(2分)

考查原电池的应用及其判断。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所以和稀硫酸不反应。当用导线和锌相连并插入稀硫酸中,则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是正极,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负极:Zn-2e=Zn2+;正极:2H+ + 2e =H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线相连,并且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 2CH3OH+3O2+4KOH2K2CO3+6H2O

(1)请回答图中甲、乙两池的名称。

甲池是           装置;乙池是           装置。

(2)请回答下列电极的名称:通入CH3OH的电极名称是            ,B(石墨)电极的名称是            

(3)写出电极反应式: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当乙池中A(Fe)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           mL(标准状况下)

正确答案

(1)原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电解池(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2)负极  阳极

(3)O2+2H2O+4e=4OH

(4)4AgNO4+2H2O=4Ag+O2↑+4HNO3

(5)280

试题分析:(1)由装置图可以看出甲池为原电池,乙池是电解池。(2)通入燃料CH3OH的电极名称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在乙池中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的石墨电极B为阳极。与电源的负极相链接的Fe电极为阴极。(3)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由于是碱性环境,所以在通入O2的电极即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5)由于在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的数目相等。所以当乙池中A(Fe)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n(Ag)=n(e-)=5.40g÷107g/mol=0.05mol.则n(O2)= 0.05mol÷4=0.0125mol.所以V(O2)= 0.0125mol×22.4L/mol=0.28L=280m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1)将锌、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2mol/L的稀硫酸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子从

     经外电路到     (填锌或铜),溶液中H+       移动(填正极或负极),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区pH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将铁片和石墨电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并露置在空气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请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H++2e-=H2↑   还原   锌   铜   正极   变大

(2) Fe-2e= Fe2+    Fe+2Fe3+=3Fe2+

(3)负极:2Fe-4e=2Fe2+   正极: O2+4e+2H2O=4OH

(1)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过导线传递到正极是,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此时铁是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溶解。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亚铁离子。

(3) 将铁片和石墨电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并露置在空气中,此时将发生铁的吸氧腐蚀,铁作负极。石墨作正极,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得到电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J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这两种金属和NaOH组成原电池,A作负极;F常温下是气体单质,各物质有以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条件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该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时pH=12的C溶液中,溶质的阳离子与溶质的阴离子浓度之差为          。(写出计算式)

(4)若③中J的氧化物为磁性氧化物,且每生成1mol J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A→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2Al+2NaOH +2H2O=2NaAlO2+ 3H2

(2)4NH3+5O24NO+6H2O

(3)(10-2–10-12)mol·L1 ,或c(OH-)–c(H+)   

(4)3Fe3O4(S)+8Al(S)="9Fe" (S)+4 Al2O3(S) △H=-9Q kJ·mol1 

由题意知,(1)由题意可推知:A是Al;J是Fe.当这两种金属和NaOH组成原电池,Al作负极,Fe作正极。该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2Al +2NaOH +6H2O="2Na" AlO2+ 3 H2↑ C是NaAlO2,D是H2;E是Al(OH)3H是Al2O3,M是FeS。F是N2,G是NH3,I是NO,K是NO2,L是HNO3

(2)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3)常温时pH=12的C溶液中,C(H+)=1×10-12mol/L,

C(OH-)=Kw/C(H+)=(1×10-14)÷(1×10-12)=1×10-2mol/L。因为溶液呈电中性,所,以C(Na+)+C(H+)=C(AlO2-)+C(OH-),C(Na+)-C(AlO2-)=C(OH-)-C(H+)=(10-2-10-12)mol/L.(4)③中铝与Fe3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Fe3O4(S)+ 8Al(S) =9Fe (S)+4 Al2O3(S) △H="-9Q" kJ·mol-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可以说都离不开能源。在 ①石油、②电能、③风能、④煤、⑤天然气、⑥秸杆、⑦水力、⑧水煤气这些能源中,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填序号)

(2)甲、乙两种金属: ①甲单质能与乙盐的溶液反应;   ②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   ③分别与氯气反应生成金属阳离子时,甲失去电子数比乙多;④甲、乙两元素的单质和盐酸组成原电池,乙单质表面生成氢气。其中一定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有              。(填序号)

(3)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浓度为               

正确答案

(每空1分,共6分。答不全或有错误选项的不得分,不写单位或单位写错不得分。)

(1)②⑧; ①④⑤   (2)④

(3)3X+Y2Z(不用可逆符号不得分); 0.05mol/(L·min);  0.45mol/L。

试题分析:(1)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它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电能、水煤气均属于“二级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故属于“二级能源”的是②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①④⑤。

(2)④乙单质表面生成氢气,说明乙是正极,即甲的金属性大于乙的金属性。故选④

(3)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故方程式为3X+Y2Z。

v(Z)=△c(Z)÷t=△n(Z) ÷V÷t=0.2mol÷2L÷2min=0.05mol/(L·min)。

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为0.9mol,体积为2L,浓度为0.9mol/2L=0.455mol/L。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二级能源和不再生能源的概念,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如下两个反应:

A  2HCl+Ba(OH)2===BaCl2+2H2O

B  2Fe3++Cu==2Fe2++Cu2+

(1) 根据两反应的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     B      (填“能”或“不能” )不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原因是                                                    

(2) 根据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①负极材料是_______,正极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        ___;

②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

③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Cl-从__________极向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④若导线上转移电子0.2mol,则负极质量变化是    ___ 减少    ___   ;

 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若电解质溶液为H2SO4

请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5分)(1)A不能,B能,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每空1分)

(2)①铜,石墨,氯化铁溶液(每空1分);②(2分)Cu-2e===Cu2;③(各1分)正、负;④减少6.4g

(3)(2分)负极:H2-2e===2H;(2分)正极:O2+4H+4e===2H2O。

试题分析:(1)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生成原电池,A是中和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①根据B的方程式可知,铜失去电子,被氧化,则负极一定是铜,而正极材料可以是石墨等。铁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电解质溶液应该是氯化铁溶液。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

③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Cl-从正极向负极移动。

④若导线上转移电子0.2mol,则负极质量减少0.1mol×64g/mol=6.4g。

(3)根据反应式可知,氢气失去电子,在负极通入。氧气得到电子,在正极通入。由于电解质溶液是硫酸,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是H2-2e===2H,正极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在注重对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有如下两个反应

A:2HCl+Ba(OH)2=BaCl2+2H2O    B:2Fe3++Cu=2Fe2++Cu2+

(1)根据两反应的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       ,B        ,(填“能”或“不能”)不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原因是                                          

(2)根据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①负极材料是         ,正极材料是         ,电解质溶液是               

②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③若导线上转移电子0.2 mol,则负极质量减少               

正确答案

(1)不能;能;没有电子的转移(每空1分)

(2)①Cu;C(或Ag);FeCl3溶液[或Fe2(SO4)3溶液];(每空1分)

②Cu-2e-=Cu2+(2分)   ③6.4g(2分)

(1)由于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A中中和反应,不能设计车原电池。B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根据反应式可知,铜失去电子,所以铜是负极。铁离子得到电子,因此电解质溶液应该是可溶性的铁盐。电极反应式分别是负极:Cu-2e-=Cu2+,正极:2Fe3+2e=2Fe2。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当转移0.2mol电子时,消耗的铜是0.1mol,质量是6.4g。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电化学基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