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它是空间技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可将氯碱厂、炼钛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钛铁矿经氯化法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TiCl4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冒白烟,白烟主要为白色的二氧化钛的水合物H2TiO3,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已知:①Mg(s)+Cl2(g)=MgCl2(s)△H=-641kJ•mol-1

Ti(s)+Cl2(g)=TiCl4(l)△H=-385kJ•mol-1

则Mg 与TiCl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在氩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

(4)在上述产业链中,合成96t 甲醇理论上需额外补充H2______t (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任何损失).

正确答案

解:(1)从图示可知氯化时的反应物为FeTiO3、C、Cl2,生成物为FeCl3、TiCl4、CO,再根据得失电子和原子守恒即可得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故答案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3H2O═H2TiO3+4HCl,故答案为:TiCl4+3H2O═H2TiO3+4HCl;

(3)反应2Mg(s)+TiCl4(l)═2MgCl2(s)+Ti(s)可看做反应①×2-②得到,根据盖斯定律得△H-641kJ/mol×2-(-770 kJ/mol)=-512kJ•mol-1,反应2Mg(s)+TiCl4(l)═2MgCl2(s)+Ti(s)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Mg和Ti都有较强还原性,在高温下都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故答案为:2Mg(s)+TiCl4(l)═2MgCl2(s)+Ti(s)△H=-512 kJ•mol-1;Mg和Ti都有强还原性,在Ar气氛中可以防止被氧化;

(4)由方程式CO(g)+2H2(g)⇌CH3OH(g)、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2NaCl+2H2O=2NaOH+H2↑+Cl2↑得如下关系式:6CH3OH→6CO→7Cl2→7H2,而6CH3OH→12H2,故每生产6molCH3OH(192g)需额外补充5molH2(10g),则生产96t甲醇,至少需额外补充5t氢气,故答案为:5.

解析

解:(1)从图示可知氯化时的反应物为FeTiO3、C、Cl2,生成物为FeCl3、TiCl4、CO,再根据得失电子和原子守恒即可得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故答案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3H2O═H2TiO3+4HCl,故答案为:TiCl4+3H2O═H2TiO3+4HCl;

(3)反应2Mg(s)+TiCl4(l)═2MgCl2(s)+Ti(s)可看做反应①×2-②得到,根据盖斯定律得△H-641kJ/mol×2-(-770 kJ/mol)=-512kJ•mol-1,反应2Mg(s)+TiCl4(l)═2MgCl2(s)+Ti(s)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Mg和Ti都有较强还原性,在高温下都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故答案为:2Mg(s)+TiCl4(l)═2MgCl2(s)+Ti(s)△H=-512 kJ•mol-1;Mg和Ti都有强还原性,在Ar气氛中可以防止被氧化;

(4)由方程式CO(g)+2H2(g)⇌CH3OH(g)、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2NaCl+2H2O=2NaOH+H2↑+Cl2↑得如下关系式:6CH3OH→6CO→7Cl2→7H2,而6CH3OH→12H2,故每生产6molCH3OH(192g)需额外补充5molH2(10g),则生产96t甲醇,至少需额外补充5t氢气,故答案为: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银、铜均属于重金属,从银铜合金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含铜化合物产品的工艺如图所示:

(1)熔炼时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酸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为提高酸浸时铜元素的浸出率及浸出速率,酸浸前应对渣料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是______

(2)操作a是______,固体B转化为CuAlO2的过程中,存在如下反应,请填写空白处:______CuO+______Al2O3______+______↑.

(3)若残渣A中含有n mol Ag,将该残渣全部与足量的稀HNO3置于某容器中进行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为彻底消除污染,可将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与V L(标准状况)空气混合通入水中,则V至少为______L(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

(4)已知2Cu+  Cu+Cu2+,试分析CuAlO2分别与足量盐酸、稀硝酸混合后,产生现象的异同点______

(5)假设粗银中的杂质只有少量的铜,利用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精炼,则粗银应与电源的______极相连,当两个电极上质量变化值相差30.4g时,则两个电极上银质量的变化值相差______g.

正确答案

解:由工艺流程图可知,废料在空气中熔炼时,Cu被氧化,滤渣中含有CuO及少量Ag,向滤渣中加入硫酸进行酸浸,CuO与硫酸反应,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含有硫酸),滤渣A为Ag;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铝、氢氧化钠,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铜,灼烧中会得到CuO、Al2O3,二者反应得到CuAlO2

(1)由上述分析可知,空气中熔炼时Cu被氧化;用硫酸进行酸浸,CuO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将渣料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Cu;CuO+2H+=Cu2++H2O;将渣料粉碎;

(2)操作a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与固体,应是过滤;由上述分析可知,CuO、Al2O3反应得到CuAlO2,由电荷守恒可知,O元素化合价升高,有氧气生成,反应前Cu为+2价,反应后为+1,化合价降低1,反应前氧为-2价,反应后为0,化合价升高2,两者的最小公倍数是2,再根据原子守恒得:4CuO+2Al2O3=4CuAlO2+O2↑,

故答案为:过滤;4; 2; 4CuAlO2;O2

(3)Ag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NO与水,反应方程式为:3Ag+4HNO3=3AgNO3+NO↑+2H2O;反应生成的NO、氧气与水反应又得到硝酸,纵观整个过程,Ag失去电子等于氧气获得电子,故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0.25n mol,标况下需要氧气的体积为0.25n mol×22.4L/mol=5.6n L,需要空气的体积为5.6n L÷20%=28n L,

故答案为:3Ag+4HNO3=3AgNO3+NO↑+2H2O;28n;

(4)CuAlO2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Cu、氯化铜、氯化铝,现象为得到蓝色溶液、有红色固体生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过量的硝酸与CuAlO2反应得到硝酸铜、硝酸铝、NO,溶液变蓝色,相同点是均得到蓝色溶液;不同点是与盐酸混合有红色固体出现,而与硝酸混合没有固体出现,但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相同点是均得到蓝色溶液;不同点是与盐酸混合有红色固体出现,而与硝酸混合没有固体出现,但有气泡产生;

(5)电解精炼时,粗银作阳极、纯银作阴极,阳极上Ag、Cu都失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阴极上只有银离子得电子生成Ag,两个电极上质量变化值相差30.4g为Cu放电析出的Ag与Cu的质量之差,设Cu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Cu放电形成Ag为2x mol,故2x×108-64x=30.4,解得x=0.2,两个电极上银质量的变化值之差为Cu放电生成Ag的质量,故为0.2mol×2×108g/mol=43.2g,

故答案为:正;43.2g.

解析

解:由工艺流程图可知,废料在空气中熔炼时,Cu被氧化,滤渣中含有CuO及少量Ag,向滤渣中加入硫酸进行酸浸,CuO与硫酸反应,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含有硫酸),滤渣A为Ag;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铝、氢氧化钠,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铜,灼烧中会得到CuO、Al2O3,二者反应得到CuAlO2

(1)由上述分析可知,空气中熔炼时Cu被氧化;用硫酸进行酸浸,CuO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将渣料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Cu;CuO+2H+=Cu2++H2O;将渣料粉碎;

(2)操作a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与固体,应是过滤;由上述分析可知,CuO、Al2O3反应得到CuAlO2,由电荷守恒可知,O元素化合价升高,有氧气生成,反应前Cu为+2价,反应后为+1,化合价降低1,反应前氧为-2价,反应后为0,化合价升高2,两者的最小公倍数是2,再根据原子守恒得:4CuO+2Al2O3=4CuAlO2+O2↑,

故答案为:过滤;4; 2; 4CuAlO2;O2

(3)Ag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NO与水,反应方程式为:3Ag+4HNO3=3AgNO3+NO↑+2H2O;反应生成的NO、氧气与水反应又得到硝酸,纵观整个过程,Ag失去电子等于氧气获得电子,故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0.25n mol,标况下需要氧气的体积为0.25n mol×22.4L/mol=5.6n L,需要空气的体积为5.6n L÷20%=28n L,

故答案为:3Ag+4HNO3=3AgNO3+NO↑+2H2O;28n;

(4)CuAlO2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Cu、氯化铜、氯化铝,现象为得到蓝色溶液、有红色固体生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过量的硝酸与CuAlO2反应得到硝酸铜、硝酸铝、NO,溶液变蓝色,相同点是均得到蓝色溶液;不同点是与盐酸混合有红色固体出现,而与硝酸混合没有固体出现,但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相同点是均得到蓝色溶液;不同点是与盐酸混合有红色固体出现,而与硝酸混合没有固体出现,但有气泡产生;

(5)电解精炼时,粗银作阳极、纯银作阴极,阳极上Ag、Cu都失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阴极上只有银离子得电子生成Ag,两个电极上质量变化值相差30.4g为Cu放电析出的Ag与Cu的质量之差,设Cu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Cu放电形成Ag为2x mol,故2x×108-64x=30.4,解得x=0.2,两个电极上银质量的变化值之差为Cu放电生成Ag的质量,故为0.2mol×2×108g/mol=43.2g,

故答案为:正;43.2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3秋•潮南区校级期中)钼是银白色高熔点金属,易加工成丝、带、片、棒等,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应用.钼也大量用于制合金钢,可提高钢的耐高温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工业上可由辉钼矿(主要成分为MoS2)提取金属钼,其提炼过程如下:

(1)辉钼矿在焙烧前应粉碎,其目的是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工业上从成本因素考虑,滤液2加入______(填化学式)后可循环利用于反应①.

(5)实验室模拟灼烧钼酸,应该选择的仪器是酒精灯、____________、三脚架、坩埚钳和玻璃棒.

正确答案

解:辉钼矿焙烧生成MoO3和SO2,MoO3属于酸性氧化物,和氨水反应生成钼酸铵和水,钼酸铵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钼酸,过滤得到钼酸,灼烧钼酸得到MoO3,然后用氢气还原MoO3得到金属单质Mo,

(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将固体粉碎,使反应更充分,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故答案为:增大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2)MoO3是酸性氧化物,氨水具有碱性,所以MoO3能和NH3•H2O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oO3+2NH3•H2O═(NH42MoO4+H2O,故答案为:MoO3+2NH3•H2O═(NH42MoO4+H2O;

(3)盐酸的酸性大于钼酸,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知,钼酸铵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钼酸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MoO42-+2H+═H2MoO4↓,故答案为:MoO42-+2H+═H2MoO4↓;

(4)滤液2中含有氯化铵,氯化铵能和碱液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从而将氨气循环利用,减少成本,Ca(OH)2具有碱性且价格低廉,所以可以用Ca(OH)2和氯化铵制取氨气,故答案为:Ca(OH)2

(5)做灼烧实验时需要酒精灯进行加热、用坩埚盛放钼酸、用三脚架和泥三角放置坩埚、用坩埚钳夹取坩埚,用玻璃棒搅拌,所以还需要的仪器是坩埚和泥三角,故答案为:坩埚;泥三角.

解析

解:辉钼矿焙烧生成MoO3和SO2,MoO3属于酸性氧化物,和氨水反应生成钼酸铵和水,钼酸铵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钼酸,过滤得到钼酸,灼烧钼酸得到MoO3,然后用氢气还原MoO3得到金属单质Mo,

(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将固体粉碎,使反应更充分,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故答案为:增大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2)MoO3是酸性氧化物,氨水具有碱性,所以MoO3能和NH3•H2O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oO3+2NH3•H2O═(NH42MoO4+H2O,故答案为:MoO3+2NH3•H2O═(NH42MoO4+H2O;

(3)盐酸的酸性大于钼酸,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知,钼酸铵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钼酸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MoO42-+2H+═H2MoO4↓,故答案为:MoO42-+2H+═H2MoO4↓;

(4)滤液2中含有氯化铵,氯化铵能和碱液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从而将氨气循环利用,减少成本,Ca(OH)2具有碱性且价格低廉,所以可以用Ca(OH)2和氯化铵制取氨气,故答案为:Ca(OH)2

(5)做灼烧实验时需要酒精灯进行加热、用坩埚盛放钼酸、用三脚架和泥三角放置坩埚、用坩埚钳夹取坩埚,用玻璃棒搅拌,所以还需要的仪器是坩埚和泥三角,故答案为:坩埚;泥三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钴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LiCo02)废料--铝钴膜中回收钴的工艺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工业上用Al2O3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工艺图中加入氢氧化钠净化的目的是______

(3)为使钴浸出.需将LiCo02的结构破坏,选择在硫酸和双氧水体系中进行浸出,请写出浸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锂可由电解制得,以石墨为阳极,低碳钢为阴极,电解液为熔融的LiCI和KCI的混合液,电解槽压为6.0-6.5V,这样可得到纯度为99%的锂.

①在电解液中加人KCl的原因______

②阴极产物与镁的性质相似,在常温下与氮气反应,请写出其与氮气反应的生成物与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③已知阴极产物在500℃与氢气能反应生成氢化物,请写出该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

(5)已知钴与铁的性质相似,请写出四氧化三钴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铝钴膜废料的成分为LiCo02和铝箔,将废料先用碱液浸泡,将Al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为含有偏铝酸钠,滤渣为LiCo02;通过调节滤液的pH,将偏铝酸钠转化成氢氧化铝沉淀,通过加热得到氧化铝,再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金属Al;将滤渣用双氧水、硫酸处理后生成Li2SO4、CoSO4,溶液中含有杂质铝离子,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从而除去铝离子,最后对滤液用草酸铵洗涤处理,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碳酸锂和金属Co,

(1)电解熔融氧化铝可以获得金属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

故答案为:2Al2O34Al+3O2↑;

(2)滤渣用硫酸和双氧水处理后Co元素全部留在滤液中,且滤液中含有杂质铝离子,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可以将杂质铝离子除掉,

故答案为:除去杂质离子(Al3+);

(3)酸浸时反应物有硫酸、过氧化氢以及LiCoO2,生成物有Li2SO4和Co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

故答案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

(4)①电解液中加入氯化钾后,可以大大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增强电解效果,

故答案为:增强电解液的导电性;

②电解熔融LiCl过程中,阴极得到的是金属Li,锂与氮气反应生成Li3N,氮化锂与水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3N+3H2O=NH3↑+3LiOH,

故答案为:Li3N+3H2O=NH3↑+3LiOH;  

③电解熔融LiCl过程中,阴极得到的是金属Li,锂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锂,氢化锂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Li+[:H]-

故答案为:Li+[:H]-

(5)已知钴与铁的性质相似,则四氧化三钴与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性质相似,四氧化三铁与碘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Fe3O4+8H+=3Fe2++4H2O+I2,则四氧化三钴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O4+8H++2I-=3Co2++I2+4H2O,

故答案为:Co3O4+8H++2I-=3Co2++I2+4H2O.

解析

解:铝钴膜废料的成分为LiCo02和铝箔,将废料先用碱液浸泡,将Al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为含有偏铝酸钠,滤渣为LiCo02;通过调节滤液的pH,将偏铝酸钠转化成氢氧化铝沉淀,通过加热得到氧化铝,再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金属Al;将滤渣用双氧水、硫酸处理后生成Li2SO4、CoSO4,溶液中含有杂质铝离子,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从而除去铝离子,最后对滤液用草酸铵洗涤处理,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碳酸锂和金属Co,

(1)电解熔融氧化铝可以获得金属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

故答案为:2Al2O34Al+3O2↑;

(2)滤渣用硫酸和双氧水处理后Co元素全部留在滤液中,且滤液中含有杂质铝离子,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可以将杂质铝离子除掉,

故答案为:除去杂质离子(Al3+);

(3)酸浸时反应物有硫酸、过氧化氢以及LiCoO2,生成物有Li2SO4和Co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

故答案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

(4)①电解液中加入氯化钾后,可以大大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增强电解效果,

故答案为:增强电解液的导电性;

②电解熔融LiCl过程中,阴极得到的是金属Li,锂与氮气反应生成Li3N,氮化锂与水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3N+3H2O=NH3↑+3LiOH,

故答案为:Li3N+3H2O=NH3↑+3LiOH;  

③电解熔融LiCl过程中,阴极得到的是金属Li,锂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锂,氢化锂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Li+[:H]-

故答案为:Li+[:H]-

(5)已知钴与铁的性质相似,则四氧化三钴与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性质相似,四氧化三铁与碘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Fe3O4+8H+=3Fe2++4H2O+I2,则四氧化三钴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O4+8H++2I-=3Co2++I2+4H2O,

故答案为:Co3O4+8H++2I-=3Co2++I2+4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过碳酸钠(Na2CO3•3H2O2),有固体双氧水的俗称,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过碳酸钠的某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2Na2CO3+2H2O2=2Na2CO3•3H2O2△H<0;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填序号)______

A.FeCl3溶液  B.H2S    C.稀硫酸    D.NaHCO3溶液

(2)反应①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

(3)在上述流程中,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______

(4)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5)生产过碳酸钠的流程中遗漏了一步,造成所得产品纯度偏低,请简述该步操作过程______

(6)实验室利用图2装置制备过碳酸钠,该装置中恒压滴液漏斗中支管的作用是______,冷凝管应从______处进水.

(7)由实验测定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如下表: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反应最佳的温度选择的范围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FeCl3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氯化铁也与过碳酸钠反应,故A正确;

B.H2S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也与过碳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因此也与过碳酸钠反应,故C正确;

D.NaHCO3溶液与碳酸钠以及双氧水等均不反应,因此也与过碳酸钠不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反应①应先通入的气体是氨气,故答案为:NH3

(3)由于双氧水稳定性差,易分解,因此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双氧水分解,故答案为:防止双氧水分解;

(4)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即A是碳酸钠,B是二氧化碳,因此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故答案为:CO2

(5)从溶液中过滤出固体后,需要洗涤沉淀,因此该步操作是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数次,故答案为: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数次;

(6)恒压滴液漏斗能保持压强恒定,因此恒压滴液漏斗中支管的作用是使液体顺利流下.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即a处进水上端出水,故答案为:使液体顺利流下;a;

(7)根据表数据可知温度超过20℃后,活性氧百分含量和产率均降低,所以反应最佳的温度选择的范围是15~20℃,故答案为:5~20℃.

解析

解:(1)A.FeCl3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氯化铁也与过碳酸钠反应,故A正确;

B.H2S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也与过碳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因此也与过碳酸钠反应,故C正确;

D.NaHCO3溶液与碳酸钠以及双氧水等均不反应,因此也与过碳酸钠不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反应①应先通入的气体是氨气,故答案为:NH3

(3)由于双氧水稳定性差,易分解,因此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双氧水分解,故答案为:防止双氧水分解;

(4)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即A是碳酸钠,B是二氧化碳,因此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故答案为:CO2

(5)从溶液中过滤出固体后,需要洗涤沉淀,因此该步操作是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数次,故答案为: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数次;

(6)恒压滴液漏斗能保持压强恒定,因此恒压滴液漏斗中支管的作用是使液体顺利流下.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即a处进水上端出水,故答案为:使液体顺利流下;a;

(7)根据表数据可知温度超过20℃后,活性氧百分含量和产率均降低,所以反应最佳的温度选择的范围是15~20℃,故答案为:5~20℃.

下一知识点 : 其他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气体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