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______,操作Ⅱ为______

(2)无色液体A是______,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______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检验该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则进一步提纯白色固体B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白色固体B产品的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溶解在甲醇中配成100mL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该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苯甲酸能溶于水,甲苯不溶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根据实验目的知,从而得到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中含有甲苯、水相中含有苯甲酸,有机相中的甲苯采用蒸馏方法得到无色液体A,A是甲苯,将水相盐酸酸化再蒸发浓缩,根据苯甲酸的溶解度知,得到的固体B是苯甲酸,

(1)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根据流程图中,水相和有机相不互溶,所以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有机相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答案为:分液;蒸馏;

(2)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甲苯,甲苯中有甲基,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苯甲酸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苯,故答案为:甲苯;酸性KMnO4溶液;

(3)苯甲酸和KCl都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重结晶法;           

(4)设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25mL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物质的量=0.025xmol,

C6H5COOH+KOH→C6H5COOK+H2O

1mol    1mol

0.025xmol 2.40×10-3mol

1mol:1mol=0.025xmol:2.40×10-3mol

x==0.96,

则100mL苯甲酸中苯甲酸的质量=0.096mol/L×0.1L×122g/mol=1.1712g,

其质量分数==96%,

故答案为:96%.

解析

解: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苯甲酸能溶于水,甲苯不溶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根据实验目的知,从而得到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中含有甲苯、水相中含有苯甲酸,有机相中的甲苯采用蒸馏方法得到无色液体A,A是甲苯,将水相盐酸酸化再蒸发浓缩,根据苯甲酸的溶解度知,得到的固体B是苯甲酸,

(1)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根据流程图中,水相和有机相不互溶,所以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有机相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答案为:分液;蒸馏;

(2)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甲苯,甲苯中有甲基,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苯甲酸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苯,故答案为:甲苯;酸性KMnO4溶液;

(3)苯甲酸和KCl都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重结晶法;           

(4)设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25mL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物质的量=0.025xmol,

C6H5COOH+KOH→C6H5COOK+H2O

1mol    1mol

0.025xmol 2.40×10-3mol

1mol:1mol=0.025xmol:2.40×10-3mol

x==0.96,

则100mL苯甲酸中苯甲酸的质量=0.096mol/L×0.1L×122g/mol=1.1712g,

其质量分数==96%,

故答案为:9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武穴市拥有较丰富的大理石矿产资源,但原生矿的纯度较低.武穴大理石含有的杂质主要是Fe2O3、Al2O3、SiO2.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纯净CaCO3粉末的实验步骤(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武穴大理石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任写一个)______

(2)固体残渣A的化学式为______

(3)试剂B的作用是使滤液A中的Fe3+、Al3+尽可能沉淀完全,则试剂B可以是______

A.NaOH溶液   B.稀氨水    C.NaHCO3溶液   D.Na2CO3溶液

(4)检验滤液B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______

(5)滤液C的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武穴大理石用足量的硝酸溶解,发生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Fe2O3+6H+=2Fe3++3H2O,Al2O3+6H+=2Al3++3H2O,过滤除去固体残渣A为二氧化硅,则滤液A含有钙离子、铁离子、铝离子,加入足量的试剂B即成弱碱性使铁离子、铝离子以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而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铵与溶液中的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铵,过滤得到碳酸钙;

(1)根据以上分析,武穴大理石用足量的硝酸溶解,发生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Fe2O3+6H+=2Fe3++3H2O,Al2O3+6H+=2Al3++3H2O,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或Fe2O3+6H+=2Fe3++3H2O或Al2O3+6H+=2Al3++3H2O;

(2)根据以上分析,固体残渣A的化学式为SiO2;故答案为:SiO2

(3)试剂B的作用是使滤液A中的Fe3+、Al3+尽可能沉淀完全,根据氢氧化铝会继续与强碱反应,所以试剂B呈弱碱性,但不能使钙离子也沉淀所以不选碳酸盐,故选:BC;

(4)检验滤液B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3+,否则不含有Fe3+;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3+,否则不含有Fe3+

(5)根据以上分析,滤液C的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NH4NO3,故答案为:NH4NO3

解析

解:武穴大理石用足量的硝酸溶解,发生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Fe2O3+6H+=2Fe3++3H2O,Al2O3+6H+=2Al3++3H2O,过滤除去固体残渣A为二氧化硅,则滤液A含有钙离子、铁离子、铝离子,加入足量的试剂B即成弱碱性使铁离子、铝离子以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而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铵与溶液中的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铵,过滤得到碳酸钙;

(1)根据以上分析,武穴大理石用足量的硝酸溶解,发生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Fe2O3+6H+=2Fe3++3H2O,Al2O3+6H+=2Al3++3H2O,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或Fe2O3+6H+=2Fe3++3H2O或Al2O3+6H+=2Al3++3H2O;

(2)根据以上分析,固体残渣A的化学式为SiO2;故答案为:SiO2

(3)试剂B的作用是使滤液A中的Fe3+、Al3+尽可能沉淀完全,根据氢氧化铝会继续与强碱反应,所以试剂B呈弱碱性,但不能使钙离子也沉淀所以不选碳酸盐,故选:BC;

(4)检验滤液B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3+,否则不含有Fe3+;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3+,否则不含有Fe3+

(5)根据以上分析,滤液C的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NH4NO3,故答案为:NH4NO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2+、SO,可选用Ba(OH)2、HCl和K2CO3三种试剂,按如下步骤操作:

(1)上述试剂中,B是______,C是______

(2)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

(3)加过量A时发生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一份无色稀溶液中可能含有Na+、Fe3+、H+、Mg2+、CO、OH-、HCO、Cl-等离子中的若干种.为了确定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石蕊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试纸显蓝色;

②取2毫升溶液,先加足量稀硝酸酸化,有气体产生,再加氯化钡溶液进行检验,没有明显现象;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经过上述操作后,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是否存在这种离子.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2+、SO,根据氢氧化钡可以将少量的Mg2+、SO分别沉淀而除去,但除杂时,每一步所加的试剂均是过量的,过量的氢氧化钡需用碳酸钾除去,而多余的碳酸钾需用再由盐酸来除去,故试剂A、B、C依次是Ba(OH)2、K2CO3、HCl,最后纯净的氯化钾溶液经过蒸发结晶就可以得到氯化钾晶体,以此解答;

(1)氢氧化钡可以将少量的Mg2+、SO除去,除杂时,每一步所加的试剂均是过量的,过量的氢氧化钡需用碳酸钾除去,而多余的碳酸钾需用盐酸来除去,故试剂A、B、C依次是Ba(OH)2、K2CO3、HCl,故答案为:K2CO3、HCl; 

(2)物质的溶液获得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3)氢氧化钡可以将少量的Mg2+、SO除去,方程式分别为:Mg2++2OHˉ=Mg(OH)2↓;Ba2++SO4=BaSO4↓;

故答案为:Mg2++2OHˉ=Mg(OH)2↓;Ba2++SO4=BaSO4↓;

Ⅱ.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溶液显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与OH-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Fe3+、H+、Mg2+、HCO

②取2毫升溶液,先加足量稀硝酸酸化,有气体产生,则含有CO,再加氯化钡溶液进行检验,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碳酸根与硝酸已经反应;

综合①②一定含有OH-和CO3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所以溶液中含一定含Na+;一定不含有Fe3+、H+、Mg2+、HCO;不能确定的是Cl-

(1)根据以上分析,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a+,CO32ˉ,OHˉ,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H+,Mg2+,HCO3ˉ,故答案为:Na+,CO32ˉ,OHˉ;Fe3+,H+,Mg2+,HCO3ˉ;

(2)根据以上分析,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Clˉ;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少量AgNO3,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有Clˉ,否则没有;故答案为:Clˉ;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少量AgNO3,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有Clˉ,否则没有.

解析

解:Ⅰ.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2+、SO,根据氢氧化钡可以将少量的Mg2+、SO分别沉淀而除去,但除杂时,每一步所加的试剂均是过量的,过量的氢氧化钡需用碳酸钾除去,而多余的碳酸钾需用再由盐酸来除去,故试剂A、B、C依次是Ba(OH)2、K2CO3、HCl,最后纯净的氯化钾溶液经过蒸发结晶就可以得到氯化钾晶体,以此解答;

(1)氢氧化钡可以将少量的Mg2+、SO除去,除杂时,每一步所加的试剂均是过量的,过量的氢氧化钡需用碳酸钾除去,而多余的碳酸钾需用盐酸来除去,故试剂A、B、C依次是Ba(OH)2、K2CO3、HCl,故答案为:K2CO3、HCl; 

(2)物质的溶液获得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3)氢氧化钡可以将少量的Mg2+、SO除去,方程式分别为:Mg2++2OHˉ=Mg(OH)2↓;Ba2++SO4=BaSO4↓;

故答案为:Mg2++2OHˉ=Mg(OH)2↓;Ba2++SO4=BaSO4↓;

Ⅱ.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溶液显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与OH-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Fe3+、H+、Mg2+、HCO

②取2毫升溶液,先加足量稀硝酸酸化,有气体产生,则含有CO,再加氯化钡溶液进行检验,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碳酸根与硝酸已经反应;

综合①②一定含有OH-和CO3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所以溶液中含一定含Na+;一定不含有Fe3+、H+、Mg2+、HCO;不能确定的是Cl-

(1)根据以上分析,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a+,CO32ˉ,OHˉ,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H+,Mg2+,HCO3ˉ,故答案为:Na+,CO32ˉ,OHˉ;Fe3+,H+,Mg2+,HCO3ˉ;

(2)根据以上分析,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Clˉ;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少量AgNO3,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有Clˉ,否则没有;故答案为:Clˉ;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少量AgNO3,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有Clˉ,否则没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和化工原料,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在制备硫酸的同时,利用其煅烧后炉渣的主要成分Fe2O3可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其工艺流程如下(杂质不参与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煅烧时,黄铁矿要粉碎成细小的颗粒,其目的是______

(2)黄铁矿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4)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____________、洗涤等.蒸发与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5)取a g黄铁矿,按上述流程制得FeCl3•6H2O晶体,将该晶体溶于水,再将所得溶液蒸干、灼烧,得到b g固体产物(整个过程中的损耗忽略不计),黄铁矿的纯度为______ (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由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可知,在焙烧时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硫,然后四氧化三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过滤后滤液中加氧化剂氯气(或氯水等),除去混有的亚铁离子,最后结晶制备晶体,

(1)高温煅烧时,黄铁矿要粉碎成细小的颗粒,这样可以增大黄铁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根据黄铁矿高温煅烧时的炉渣是氧化铁,推知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故答案为:4FeS2+11O22Fe2O3+8SO2

(3)炉渣氧化铁用盐酸溶解后,得到的是氯化铁,其中的铁离子易水解,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这样既可以使Fe2O3完全溶于酸还可以防止FeCl3水解,

故答案为:使Fe2O3完全溶于酸;防止FeCl3水解;

(4)从溶液获得溶质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在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过滤;搅拌;引流;                   

(5)取a g黄铁矿,按上述流程制得FeCl3•6H2O晶体,将该晶体溶于水,再将所得溶液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产物是氧化铁(Fe2O3),其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是=mol,所以FeS2的物质的量是mol,黄铁矿的纯度为×100%=×100%,故答案为:×100%.

解析

解:由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可知,在焙烧时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硫,然后四氧化三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过滤后滤液中加氧化剂氯气(或氯水等),除去混有的亚铁离子,最后结晶制备晶体,

(1)高温煅烧时,黄铁矿要粉碎成细小的颗粒,这样可以增大黄铁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根据黄铁矿高温煅烧时的炉渣是氧化铁,推知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故答案为:4FeS2+11O22Fe2O3+8SO2

(3)炉渣氧化铁用盐酸溶解后,得到的是氯化铁,其中的铁离子易水解,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这样既可以使Fe2O3完全溶于酸还可以防止FeCl3水解,

故答案为:使Fe2O3完全溶于酸;防止FeCl3水解;

(4)从溶液获得溶质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在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过滤;搅拌;引流;                   

(5)取a g黄铁矿,按上述流程制得FeCl3•6H2O晶体,将该晶体溶于水,再将所得溶液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产物是氧化铁(Fe2O3),其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是=mol,所以FeS2的物质的量是mol,黄铁矿的纯度为×100%=×100%,故答案为:×1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工厂利用富含镍(Ni)的电镀废渣(含有Cu、Zn、Fe、Cr等杂质)制备NiSO4•6H2O.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加入H2SO4后,需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③中,在酸性条件下,H2O2使Fe2+转化为Fe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已知:ⅰ.Ksp[Fe(OH)3]≈1.0×10-38、Ksp[Cr(OH)3]≈1.0×10-32;ⅱ.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时,可视为沉淀完全.25℃时,若沉淀E为Fe(OH)3和Cr(OH)3,步骤④中,应控制溶液的pH不小于______

(4)溶液C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含镍(Ni)的电镀废渣(含有Cu、Zn、Fe、Cr等杂质)经过步骤①溶于稀硫酸,步骤②与适量的硫化钠反应后得到沉淀D(CuS、ZnS),则溶液A中含有二价铁、三价铬、二价镍离子,步骤③用适量的双氧水将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步骤④再加适量的氢氧化钠通过调节PH值沉淀三价铁和三价铬离子,则溶液B中主要含有二价镍离子,步骤⑤加入碳酸钠与二价镍离子结合成碳酸镍,最终再进一步转化成NiSO4•6H2O.

(1)搅拌的目的是提高废渣的溶解速率和溶解程度,故答案为:提高废渣的溶解速率和溶解程度;

(2)双氧水有强氧化性,二价铁离子有还原性,所以双氧水和二价铁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

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3)Ksp[Fe(OH)3]=2.5×10-39,c(OH-)===0.6×10-11,c(H+ )=1.6×10-3,pH=2.8,

[Cr(OH)3]=6.3×10-31,c(OH-)===4×10-9,c(H+ )=2.5×10-6,pH=5.6,

所以溶液中的PH控制在5.6,故答案为:5.6;

(4)电镀废渣(含有Cu、Zn、Fe、Cr等杂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加入硫化钠溶液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硫酸亚铁、硫酸铬等,向溶液中双氧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含有硫酸镍、硫酸钠,向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后,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故答案为:Na2SO4

解析

解:由含镍(Ni)的电镀废渣(含有Cu、Zn、Fe、Cr等杂质)经过步骤①溶于稀硫酸,步骤②与适量的硫化钠反应后得到沉淀D(CuS、ZnS),则溶液A中含有二价铁、三价铬、二价镍离子,步骤③用适量的双氧水将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步骤④再加适量的氢氧化钠通过调节PH值沉淀三价铁和三价铬离子,则溶液B中主要含有二价镍离子,步骤⑤加入碳酸钠与二价镍离子结合成碳酸镍,最终再进一步转化成NiSO4•6H2O.

(1)搅拌的目的是提高废渣的溶解速率和溶解程度,故答案为:提高废渣的溶解速率和溶解程度;

(2)双氧水有强氧化性,二价铁离子有还原性,所以双氧水和二价铁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

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3)Ksp[Fe(OH)3]=2.5×10-39,c(OH-)===0.6×10-11,c(H+ )=1.6×10-3,pH=2.8,

[Cr(OH)3]=6.3×10-31,c(OH-)===4×10-9,c(H+ )=2.5×10-6,pH=5.6,

所以溶液中的PH控制在5.6,故答案为:5.6;

(4)电镀废渣(含有Cu、Zn、Fe、Cr等杂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加入硫化钠溶液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硫酸亚铁、硫酸铬等,向溶液中双氧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含有硫酸镍、硫酸钠,向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后,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故答案为:Na2SO4

下一知识点 : 其他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气体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