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多晶硅(硅单质的一种)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制备中副产物以SiCl4为主,它对环境污染很大,能遇水强烈水解,放出大量的热.研究人员利用SiCl4水解生成的盐酸和钡矿粉(主要成份为BaCO3,且含有铁、镁等离子)制备BaCl2•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Fe3+、Mg2+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4、12.4.

(1)已知:SiCl4(s)+H2(g)=SiHCl3(s)+HCl(g)△H1=+47kJ/mol

SiHCl3(s)+H2(g)=Si(s)+3HCl(g)△H2=+189kJ/mol

则由SiCl4制备硅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请写出SiCl4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______

(4)加20% NaOH调节pH=12.5,得到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将方程式SiCl4(s)+H2(g)=SiHCl3(s)+HCl(g)△H1=+47kJ/mol和SiHCl3(s)+H2(g)=Si(s)+3HCl(g)△H2=+189kJ/mol相加可得: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故答案为: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2)氯化硅水解生成原硅酸和氯化氢,水解方程式为:SiCl4+4H2O=H4SiO4↓+4HCl,

故答案为:SiCl4+4H2O=H4SiO4↓+4HCl;

(3)pH=3.4时,三价铁离子完全生成沉淀,使Fe3+完全沉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水,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使BaCO3转化为BaCl2,同时使使Fe3+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①使BaCO3转化为BaCl2,②使Fe3+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4)当pH=3.4时,铁离子完全生成沉淀,当pH=12.4时,镁离子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镁,Mg(OH)2,所以当pH=12.5时,滤渣A的成分是氢氧化镁,

故答案为:Mg(OH)2

解析

解:(1)将方程式SiCl4(s)+H2(g)=SiHCl3(s)+HCl(g)△H1=+47kJ/mol和SiHCl3(s)+H2(g)=Si(s)+3HCl(g)△H2=+189kJ/mol相加可得: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故答案为: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2)氯化硅水解生成原硅酸和氯化氢,水解方程式为:SiCl4+4H2O=H4SiO4↓+4HCl,

故答案为:SiCl4+4H2O=H4SiO4↓+4HCl;

(3)pH=3.4时,三价铁离子完全生成沉淀,使Fe3+完全沉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水,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使BaCO3转化为BaCl2,同时使使Fe3+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①使BaCO3转化为BaCl2,②使Fe3+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4)当pH=3.4时,铁离子完全生成沉淀,当pH=12.4时,镁离子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镁,Mg(OH)2,所以当pH=12.5时,滤渣A的成分是氢氧化镁,

故答案为:Mg(O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

K2SO4•MgSO4•2CaSO4•2H2O(s)⇌2Ca2++2K++Mg2++4SO42-+2H2O

为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主要成分有______和CaSO4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______

(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______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______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见图.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

______

②溶浸出的K+的平衡浓度增大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CaSO4(s)+CO32-⇌CaCO3(s)+SO42-已知298K时,Ksp(CaCO3)=2.80×10-9,Ksp(CaSO4)=4.90×10-5,计算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正确答案

解:杂卤石在水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K2SO4•MgSO4•2CaSO4•2H2O(s)⇌2 Ca2++2K++Mg2++4 SO42-+2H2O,向杂卤石中加入Ca(OH)2溶液,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Mg(OH)2沉淀,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生成CaSO4沉淀,所以得到的滤渣成分是Mg(OH)2、CaSO4和未溶解的杂卤石,滤液中含有Ca2+、K+、OH-、SO4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2CO3,除去溶液中的Ca2+,然后再加入稀硫酸除去过量的Ca2+,条件溶液的pH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钾,然后将溶液蒸发浓缩得到硫酸钾晶体,

(1)通过以上分析知,滤渣成分是Mg(OH)2、CaSO4和未溶解的杂卤石,故答案为:Mg(OH)2

(2)加入Ca(OH)2溶液,Ca(OH)2电离生成的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Mg(OH)2沉淀,从而减小镁离子浓度,导致固体溶解,所以K+增多,

故答案为:加入Ca(OH)2溶液,Mg2+与OH-结合生成Mg(OH)2沉淀,Mg2+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K+增多;

(3)除杂环节中,要加入过量的K2CO3除去钙离子、加入稀硫酸除去过量的K2CO3,故答案为:K2CO3;稀硫酸;

(4)根据图象知,温度越高,钾离子溶浸速率增大,溶浸出的钾离子平衡浓度越大,故答案为:①溶浸平衡向右移动,K+的溶浸速率增大;

(5)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75×104,故答案为:1.75×104

解析

解:杂卤石在水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K2SO4•MgSO4•2CaSO4•2H2O(s)⇌2 Ca2++2K++Mg2++4 SO42-+2H2O,向杂卤石中加入Ca(OH)2溶液,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Mg(OH)2沉淀,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生成CaSO4沉淀,所以得到的滤渣成分是Mg(OH)2、CaSO4和未溶解的杂卤石,滤液中含有Ca2+、K+、OH-、SO4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2CO3,除去溶液中的Ca2+,然后再加入稀硫酸除去过量的Ca2+,条件溶液的pH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钾,然后将溶液蒸发浓缩得到硫酸钾晶体,

(1)通过以上分析知,滤渣成分是Mg(OH)2、CaSO4和未溶解的杂卤石,故答案为:Mg(OH)2

(2)加入Ca(OH)2溶液,Ca(OH)2电离生成的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Mg(OH)2沉淀,从而减小镁离子浓度,导致固体溶解,所以K+增多,

故答案为:加入Ca(OH)2溶液,Mg2+与OH-结合生成Mg(OH)2沉淀,Mg2+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K+增多;

(3)除杂环节中,要加入过量的K2CO3除去钙离子、加入稀硫酸除去过量的K2CO3,故答案为:K2CO3;稀硫酸;

(4)根据图象知,温度越高,钾离子溶浸速率增大,溶浸出的钾离子平衡浓度越大,故答案为:①溶浸平衡向右移动,K+的溶浸速率增大;

(5)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75×104,故答案为:1.75×10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2秋•大庆校级月考)某化工厂废水中含一定量的重铬酸根离子,毒性很大.某科研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该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呈橙黄色,其中橙色、黄色分别是由______离子和______离子污染造成的(填写离子符号).

(2)该流程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重铬酸根离子(Cr2O72-)是橙红色的,铬酸根离子(CrO42-)是黄色的,故答案为:Cr2O72-;CrO42-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答案为: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3)由题给框图之二可得:Fe2+过量,加NaOH时,产生Cr(OH)3、Fe(OH)3和Fe(OH)2三种沉淀物,故答案为:Fe(OH)3和Fe(OH)2

解析

解:(1)重铬酸根离子(Cr2O72-)是橙红色的,铬酸根离子(CrO42-)是黄色的,故答案为:Cr2O72-;CrO42-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答案为: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3)由题给框图之二可得:Fe2+过量,加NaOH时,产生Cr(OH)3、Fe(OH)3和Fe(OH)2三种沉淀物,故答案为:Fe(OH)3和Fe(O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厂使用的燃料为含S约4%~7%(质量分数)的褐煤,为除去烟气中的SO2,化害为利,采用以下工艺流程:

(1)吸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质为______

(2)调节pH使用的试剂为液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试剂A可能是______(填编号):

     a.硝酸    b.浓硫酸      c.空气

     若以氧气为氧化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烟气的温度很高,经过热交换后溶液中即有部分晶体析出,主要原因是______,从化工生产三原则的

     角度分析这一工序在该工业生产中的目的______

(5)指出该工艺流程产品的一项用途______

(6)用上述工艺可以去除烟气中98%的SO2,该厂消耗上述褐煤10吨最多可制得产品______吨.

正确答案

解:除尘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4价硫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成三氧化硫,试剂A最佳选择为氧气,因氧气是空气的组成,原料充足,且使用成本低,符合工业生产的需要,进行热交换,便于氨水吸收,氨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使用液氨调节pH,NH3+HSO3-=NH4++SO32-,经过A氧化,生成硫酸铵,经过热交换,蒸发得到硫酸铵晶体.

(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氨气为碱性气体,吸收过程中可能发生:2NH3+SO2+H2O=(NH42SO3、NH3+SO2+H2O=NH4HSO3,所以吸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质为:(NH42SO3、NH4HSO3

故答案为:(NH42SO3、NH4HSO3

(2)氨气呈碱性,氨气和亚硫酸氢根离子反应:NH3+HSO3-=NH4++SO32-,故答案为:NH3+HSO3-=NH4++SO32-

(3)经过A氧化,生成硫酸铵,需选择氧化剂,因氧气是空气的组成,原料充足,且使用成本低,符合工业生产的需要,以氧气为氧化剂,亚硫酸铵和氧气反应2(NH42SO3+O2=2(NH42SO4,生成硫酸铵,

故答案为:C;2(NH42SO3+O2=2(NH42SO4

(4)烟气的温度很高,经过热交换后溶剂蒸发,溶液变过饱和溶液,饱和后溶质结晶,通过热交换,充分利用热能,

故答案为:溶液受热蒸发,饱和后溶质结晶;节能;

(5)硫酸铵为含氮元素的盐,可作植物生成的化肥,故答案为:化肥;

(6)褐煤中的硫含S最高为7%(质量分数),褐煤10吨可以去除烟气中98%的SO2,则被除去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n(S)=n(SO2)=,根据硫元素守恒n(SO2)=n[(NH42SO4)]=,最多可制得产品=×132g/mol×10-6t/g=2.83吨,故答案为:2.83.

解析

解:除尘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4价硫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成三氧化硫,试剂A最佳选择为氧气,因氧气是空气的组成,原料充足,且使用成本低,符合工业生产的需要,进行热交换,便于氨水吸收,氨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使用液氨调节pH,NH3+HSO3-=NH4++SO32-,经过A氧化,生成硫酸铵,经过热交换,蒸发得到硫酸铵晶体.

(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氨气为碱性气体,吸收过程中可能发生:2NH3+SO2+H2O=(NH42SO3、NH3+SO2+H2O=NH4HSO3,所以吸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质为:(NH42SO3、NH4HSO3

故答案为:(NH42SO3、NH4HSO3

(2)氨气呈碱性,氨气和亚硫酸氢根离子反应:NH3+HSO3-=NH4++SO32-,故答案为:NH3+HSO3-=NH4++SO32-

(3)经过A氧化,生成硫酸铵,需选择氧化剂,因氧气是空气的组成,原料充足,且使用成本低,符合工业生产的需要,以氧气为氧化剂,亚硫酸铵和氧气反应2(NH42SO3+O2=2(NH42SO4,生成硫酸铵,

故答案为:C;2(NH42SO3+O2=2(NH42SO4

(4)烟气的温度很高,经过热交换后溶剂蒸发,溶液变过饱和溶液,饱和后溶质结晶,通过热交换,充分利用热能,

故答案为:溶液受热蒸发,饱和后溶质结晶;节能;

(5)硫酸铵为含氮元素的盐,可作植物生成的化肥,故答案为:化肥;

(6)褐煤中的硫含S最高为7%(质量分数),褐煤10吨可以去除烟气中98%的SO2,则被除去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n(S)=n(SO2)=,根据硫元素守恒n(SO2)=n[(NH42SO4)]=,最多可制得产品=×132g/mol×10-6t/g=2.83吨,故答案为:2.8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二氧化钛(TiO2)广泛用于制造高级白色油漆,也是许多反应的催化剂.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钛酸亚铁,不溶于水)、Fe2O3及少量SiO2杂质]作原料,制取二氧化钛及绿矾,其生产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Ti原子序数为22,则Ti位于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列.

(2)FeTiO3溶于过量硫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流程中生成TiO2•xH2O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若铁粉的用量不足,可能导致产品TiO2中混有______杂质.

(5)以TiO2为原料制取金属钛的其中一步反应为TiO2+Cl2+CTiCl4+______,已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另一生成物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制取二氧化钛及绿矾,其生产流程为: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钛酸亚铁,不溶于水)、Fe2O3及少量SiO2杂质]加过量硫酸,FeTiO3溶于过量硫酸,生成Fe2+、TiO2+、H2O,Fe2O3溶于过量硫酸,生成Fe3+离子,SiO2杂质不溶于酸,过滤滤渣为SiO2杂质,滤液为Fe2+、TiO2+、Fe3+,加入铁粉,发生了反应:2Fe3++Fe═3Fe2+,冷却过滤得绿矾和TiO2+、SO42-,TiO2+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TiO2•xH2O,一定条件下得到TiO2.   

(1)Ti原子序数为22,22-2-8-8=4,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ⅣB族,所以Ti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4列,故答案为:四;4;

(2)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FeTiO3溶于过量硫酸,生成Fe2+、TiO2+、H2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TiO3+4H+=Fe2++TiO2++2H2O,

故答案为:FeTiO3+4H+=Fe2++TiO2++2H2O;

(3)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TiO2+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TiO2•xH2O,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还生成H+,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TiO2++(x+1)H2O=TiO2•xH2O+2H+,故答案为:TiO2++(x+1)H2O=TiO2•xH2O+2H+

(4)铁粉的用量不足,滤液中的Fe3+,不能除尽,生成的TiO2•xH2O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铁,最后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所以可能导致产品TiO2中混有Fe2O3

故答案为:Fe2O3

(5)反应中Ti元素化合价未变化,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令碳元素在产物中等化合价为a,则a=2×[0-(-1)],故a=2,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结合元素守恒可知,TiO2、Cl2、C、TiCl4的系数分别为1、2、2、1,所以未知物中含有C原子与O原子,碳元素化合价为+2,故为CO,系数为2,

故答案为:2CO;CO.

解析

解:制取二氧化钛及绿矾,其生产流程为: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钛酸亚铁,不溶于水)、Fe2O3及少量SiO2杂质]加过量硫酸,FeTiO3溶于过量硫酸,生成Fe2+、TiO2+、H2O,Fe2O3溶于过量硫酸,生成Fe3+离子,SiO2杂质不溶于酸,过滤滤渣为SiO2杂质,滤液为Fe2+、TiO2+、Fe3+,加入铁粉,发生了反应:2Fe3++Fe═3Fe2+,冷却过滤得绿矾和TiO2+、SO42-,TiO2+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TiO2•xH2O,一定条件下得到TiO2.   

(1)Ti原子序数为22,22-2-8-8=4,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ⅣB族,所以Ti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4列,故答案为:四;4;

(2)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FeTiO3溶于过量硫酸,生成Fe2+、TiO2+、H2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TiO3+4H+=Fe2++TiO2++2H2O,

故答案为:FeTiO3+4H+=Fe2++TiO2++2H2O;

(3)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TiO2+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TiO2•xH2O,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还生成H+,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TiO2++(x+1)H2O=TiO2•xH2O+2H+,故答案为:TiO2++(x+1)H2O=TiO2•xH2O+2H+

(4)铁粉的用量不足,滤液中的Fe3+,不能除尽,生成的TiO2•xH2O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铁,最后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所以可能导致产品TiO2中混有Fe2O3

故答案为:Fe2O3

(5)反应中Ti元素化合价未变化,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令碳元素在产物中等化合价为a,则a=2×[0-(-1)],故a=2,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结合元素守恒可知,TiO2、Cl2、C、TiCl4的系数分别为1、2、2、1,所以未知物中含有C原子与O原子,碳元素化合价为+2,故为CO,系数为2,

故答案为:2CO;CO.

下一知识点 : 其他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气体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