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的检验
- 共1690题
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42-、I-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I2.流程如下:(已知Cl2与I-可发生反应:Cl2+2I-=2Cl-+I2)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______,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______.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是______.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______.
(4)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HSO3溶液、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 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填写实验报告:
正确答案
解:(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氯气后可以将溶液中的I-氧化成碘单质,因为单质碘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由流程图可知单质碘在下层,因此该有机溶剂的密度要比水的大且不溶于水,所以该试剂是CCl4,
故答案为:四氯化碳;分液漏斗;
(2)由于SO42-会与Ca2+结合形成微溶性的硫酸钙而影响氯化钙的制备,因此必需除去;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应该为盐酸,
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SO42-;盐酸;
(3)实验室制取CO2的特点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由于盐酸易挥发,因此在收集之前需要出去挥发出HCl气体,因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2气体.若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因此选项b、d正确,
故答案为:b、d;
(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由于SO2和CO2气体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O2气体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之前必需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且需验证SO2已经除尽,
用酸性KMnO4溶液除二氧化硫,用品红验证除尽,SO2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NaHCO3或Na2CO3溶液有气泡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氯气后可以将溶液中的I-氧化成碘单质,因为单质碘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由流程图可知单质碘在下层,因此该有机溶剂的密度要比水的大且不溶于水,所以该试剂是CCl4,
故答案为:四氯化碳;分液漏斗;
(2)由于SO42-会与Ca2+结合形成微溶性的硫酸钙而影响氯化钙的制备,因此必需除去;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应该为盐酸,
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SO42-;盐酸;
(3)实验室制取CO2的特点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由于盐酸易挥发,因此在收集之前需要出去挥发出HCl气体,因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2气体.若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因此选项b、d正确,
故答案为:b、d;
(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由于SO2和CO2气体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O2气体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之前必需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且需验证SO2已经除尽,
用酸性KMnO4溶液除二氧化硫,用品红验证除尽,SO2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NaHCO3或Na2CO3溶液有气泡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故答案为:
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
(1)步骤Ⅰ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如______,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Ⅱ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______.
(4)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母液中的主要溶质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已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Li2O•Al2O3•4SiO2加硫酸,浸取,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在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调节pH,使Al3+、Fe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过滤,再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Fe2+被氧化为Fe3+,然后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钙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过滤的硫酸锂溶液,再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得到碳酸锂沉淀,过滤得到碳酸锂,
(1)固体颗粒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同时可使锂元素尽可能多地溶解到酸中,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
(2)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4.7、9.0和11.1,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则Fe3+、Al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所以除去的离子为Al3+、Fe3+,故答案为:石灰石;Al3+、Fe3+;
(3)步骤Ⅱ中加入H2O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加入石灰乳可除去其中的Fe3+和Mg2+,再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可除去Ca2+.此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Li+、Na+、SO42-,故答案为:Fe2+、Mg2+、Ca2+;
(4)步骤Ⅲ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后,主要使Li+转化为Li2CO3沉淀,故答案为:2Li++CO32-=Li2CO3↓;
(5)反应后,溶液中的Na2SO4以及加入的过量Na2CO3便留在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为Na2SO4,故答案为:Na2SO4、Na2CO3.
解析
解:已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Li2O•Al2O3•4SiO2加硫酸,浸取,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在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调节pH,使Al3+、Fe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过滤,再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Fe2+被氧化为Fe3+,然后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钙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过滤的硫酸锂溶液,再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得到碳酸锂沉淀,过滤得到碳酸锂,
(1)固体颗粒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同时可使锂元素尽可能多地溶解到酸中,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
(2)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4.7、9.0和11.1,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则Fe3+、Al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所以除去的离子为Al3+、Fe3+,故答案为:石灰石;Al3+、Fe3+;
(3)步骤Ⅱ中加入H2O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加入石灰乳可除去其中的Fe3+和Mg2+,再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可除去Ca2+.此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Li+、Na+、SO42-,故答案为:Fe2+、Mg2+、Ca2+;
(4)步骤Ⅲ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后,主要使Li+转化为Li2CO3沉淀,故答案为:2Li++CO32-=Li2CO3↓;
(5)反应后,溶液中的Na2SO4以及加入的过量Na2CO3便留在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为Na2SO4,故答案为:Na2SO4、Na2CO3.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滤液E中通入过量的NH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流程Ⅱ中加入烧碱溶液后,生成SiO3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验证滤液A中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填写试剂名称).
(4)滤液C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5)滤液F中离子电荷守恒的关系式为______.
(6)滤液C和滤液F共同的溶质为G,用惰性电极电解500mL 0.1mol•L-1的G溶液,若阳极得56mL气体(标准状况),则所得溶液在常温下pH为______(忽略电解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7)已知25℃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1.8×10-11.取适量的滤液A,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该溶液的pH=13.00,则25℃时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______ mol•L-1.
正确答案
H++NH3•H2O=NH4++H2O,Al3++3NH3•H2O=Al(OH)3↓+3NH4+
SiO2+2OH-═SiO32-+H2O
硫氰化钾
NaCl、NaHCO3
c(NH4+)+c(Na+)+c(H+)=c(OH-)+c(Cl-)
12
1.8×10-9
解析
解:根据工艺流程Ⅰ可知,铝土矿与盐酸反应得固体A为滤液A,则固体A为SiO2,滤液A含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等,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可推知沉淀B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滤液B含有偏铝酸钠、氯化钠,所以向滤液B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沉淀C为Al(OH)3,滤液C中含有NaCl、NaHCO3;
根据工艺流程Ⅱ可知,铝土矿中的Al2O3、SiO2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可知固体D为Fe2O3、MgO等,滤液D为硅酸钠、偏铝酸钠,滤液中通入过量盐酸,沉淀E为硅酸,滤液E中含有氯化铝、NaCl和过量的HCl,通入过量氨气,沉淀F为氢氧化铝,滤液F为氯化钠、氯化铵溶液;
(1)根据以上分析,滤液E即氯化铝、NaCl和过量的HCl中通入过量的NH3,离子方程式为:H++NH3•H2O=NH4++H2O,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H++NH3•H2O=NH4++H2O,Al3++3NH3•H2O=Al(OH)3↓+3NH4+;
(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二氧化硅不能拆,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故答案为:SiO2+2OH-═SiO32-+H2O;
(3)Fe3+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使溶液变红色,检验滤液B中是否含Fe3+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滤液B,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Fe3+,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Fe3+,故答案为:硫氰化钾;
(4)根据以上分析,滤液C中溶质的主要成分NaCl、NaHCO3;故答案为:NaCl、NaHCO3;
(5)根据以上分析,滤液F为氯化钠、氯化铵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Na+)+c(H+)=c(OH-)+c(Cl-),
故答案为:c(NH4+)+c(Na+)+c(H+)=c(OH-)+c(Cl-);
(6)根据以上分析,滤液C和滤液F共同的溶质为G即氯化钠,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生成标准状况下56mL气体,即0.0025mol,转移电子数为0.005mol,所以阴极也有0.005mol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生成氢氧根离子为0.005mol,c(0H-)==0.01mol/L,则c(H+)=
=10-12mol/L,所以pH=12,故答案为:12;
(7)已知25℃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1.8×10-11,pH=13.00时溶液中的c(Mg2+)==
=1.8×10-9mol/L,故答案为:1.8×10-9.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还含有Fe2O3、SiO2等杂质.
Ⅰ.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流程如图所示:
(1)试剂A是______;
(2)向溶液a中通入过量的CO2,将得到的不溶物煅烧后也可得到Al2O3,该方案的缺点是______.
Ⅱ.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制备金属铝
(3)写出电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Ⅲ.新型陶瓷氮化铝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备
(4)①氧化铝高温还原法:______Al2O3+______C+______ N2 ______AlN+______CO(配平)
②氯化铝与氨气高温合成法:AlCl3+NH3AlN+3HCl
(5)方法②比方法①在生产上更具优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方法①中的Al2O3和C容易残留在氮化铝中
B.两种方法中氮化铝均为还原产物.
正确答案
盐酸(硫酸或硝酸)
Al2O3中含有SiO2杂质
2Al2O3(熔融)4Al+3O2↑
1
3
1
2
3
A
解析
解:由工艺流程原理为:铝土矿加入试剂A氢氧化钠,得到滤液a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沉淀a为氧化铁,a溶液加入过量为酸溶液,除去硅酸根离子,将偏铝酸根离子转化为铝离子,进入滤液b中,加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加热分解得氧化铝,
Ⅰ.(1)铝土矿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加入盐酸或硝酸等酸性溶液可除去硅酸根离子,所以试剂A为盐酸(硫酸或硝酸),
故答案为:盐酸(硫酸或硝酸);
(2)滤液a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向溶液a中通入过量的CO2,沉淀为Al(OH)3及少量硅酸,煅烧得到与和二氧化硅,则Al2O3中含有SiO2杂质,
故答案为:Al2O3中含有SiO2杂质;
Ⅱ.(3)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制备金属铝,阳极生成氧气,阴极生成铝,总反应为:2Al2O3(熔融)4Al+3O2↑,
故答案为:2Al2O3(熔融)4Al+3O2↑;
Ⅲ.(4)碳从0价→+2价,氮从0价→-3价,最小公倍数为6,由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Al2O3+3C+N2═2AlN+3CO,
故答案为:1;3;1;2;3;
(5)A.根据反应原理可知,方法①中的Al2O3和C都是固体,二者容易残留在氮化铝中,故A正确;
B.方法①中氮化铝为氮气被还原生成的,方法②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故答案为:A.
(2015秋•北京校级期中)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
填空和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2)按此实验方案分离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有杂质,是因为上述方案中某一步设计有毛病,这一步的正确设计方案应是______.
(3)若要测定该样品中NaCl和CaCl2的质量比,可称量干燥的B物质和另一物质的质量,这种物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B物质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且不溶于水,由复分解反应可知B为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故答案为:CaCO3;
(2)将此实验方法分离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杂质,原因是前面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没有除去,正确的设计方案应该是滤液蒸发结晶之前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盐酸至不产生气体;
(3)若要测定该样品中NaCl和CaCl2的质量比,可称量干燥的B物质和A的质量,故答案为:A.
解析
解:(1)B物质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且不溶于水,由复分解反应可知B为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故答案为:CaCO3;
(2)将此实验方法分离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杂质,原因是前面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没有除去,正确的设计方案应该是滤液蒸发结晶之前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盐酸至不产生气体;
(3)若要测定该样品中NaCl和CaCl2的质量比,可称量干燥的B物质和A的质量,故答案为: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