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的检验
- 共1690题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如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不能过滤,应该用蒸馏的方法提取碘,步骤④的操作是蒸馏,故A错误;
B、淀粉遇到I2会变蓝色,遇碘离子不变色,因此不能用淀粉检验碘离子,故B错误;
C、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从水溶液中提取碘一般用萃取的方法,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故C正确;
D、萃取剂不能和溶质反应,且萃取剂和原溶剂不能互溶,由于酒精能与水互溶,故不能做萃取剂,CCl4不溶于水能分层,碘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故四氯化碳可作萃取剂,故D错误;
故选C.
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图1:
(1)为使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
(2)如图2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
(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______. 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4)无水AlCl3( 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如图3装置制备.装置B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
(5)装置A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如先加入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再加氨水,氨水少量,应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之,先加氨水,因氨水足量,则同时生成沉淀,故答案为:B;
(2)过滤时应该将漏斗的尖嘴部分紧贴烧杯的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故答案为: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
(3)沉淀中应该附着氯离子和铵根离子,若判断是否洗净,可以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或硝酸酸性的AgNO3溶液)溶液进行判断,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没有洗涤干净;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高温焙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
故答案为:AgNO3溶液(或硝酸酸性的AgNO3溶液);坩埚;
(4)B中的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F中可以用碱石灰.
故答案为:除去HCl;吸收水蒸气;碱石灰.
(5)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以及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 ↑+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 ↑+2H2O.
解析
解:(1)如先加入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再加氨水,氨水少量,应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之,先加氨水,因氨水足量,则同时生成沉淀,故答案为:B;
(2)过滤时应该将漏斗的尖嘴部分紧贴烧杯的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故答案为: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
(3)沉淀中应该附着氯离子和铵根离子,若判断是否洗净,可以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或硝酸酸性的AgNO3溶液)溶液进行判断,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没有洗涤干净;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高温焙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
故答案为:AgNO3溶液(或硝酸酸性的AgNO3溶液);坩埚;
(4)B中的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F中可以用碱石灰.
故答案为:除去HCl;吸收水蒸气;碱石灰.
(5)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以及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 ↑+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 ↑+2H2O.
久置的乙醛水溶液会产生分层现象,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为水溶液.据测定,上层物质为乙醛的环状聚合物(C2H4O)n,它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分子中无醛基,乙醛的沸点是20.8℃,它在溶液中易被氧化,氧化产物的沸点是117.9℃,从久置的乙醛水溶液中提取乙醛(仍得到乙醛水溶液),可利用如下反应:
(C2H4O)n⇌nC2H4O+热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先分离混合物得到(C2H4O)n,基本方法是:将混合物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打开活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然后______.
(2)设计一简单实验证明久置的乙醛是否被氧化(写出简要操作步骤、使用的试剂、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
(3)当n=3时,试写出(C2H4O)n的结构简式______.
(4)提取乙醛的装置如图,烧瓶中的液体是(C2H4O)n和6mol/L H2SO4的混合物,锥形瓶中盛放蒸馏水,加热混合物至沸腾,(C2H4O)n分解,生成的气体导入锥形瓶中.
①冷凝管中冷凝水的进口是______(填“a”或“b”).
②若实验过程中不使用冷凝管冷却,随着蒸发的进行,溶液中有黑色物质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现象:______.
③当锥形瓶内导管口气泡越来越少时,表明乙醛基本部分蒸出,实验结束.拆除实验装置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从下口放出,所以分液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然后把上层的油状液体(C2H4O)n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把上层的油状液体(C2H4O)n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2)若乙醛被氧化,则生成CH3COOH,下层液呈酸性,可以利用石蕊试液检验下层液是否呈酸性,具体操作为: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
故答案为: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
(3)乙醛分子间易形成化合物(C2H4O)n,醛基中羰基相互加成形成环状结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①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下进上出;,故选:b;
②若实验过程中不使用冷凝管冷却,随着蒸发的进行,溶液中有黑色物质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黑色物质为碳,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醛生成C,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O+H2SO4(浓)2C↓+SO2↑+3H2O,
故答案为:CH3CHO+H2SO4(浓)2C↓+SO2↑+3H2O;
③当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倒吸,应先移去导管,然后移去酒精灯,
故答案为:先撤出导管,以免发生倒吸;
解析
解:(1)根据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从下口放出,所以分液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然后把上层的油状液体(C2H4O)n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把上层的油状液体(C2H4O)n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2)若乙醛被氧化,则生成CH3COOH,下层液呈酸性,可以利用石蕊试液检验下层液是否呈酸性,具体操作为: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
故答案为: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
(3)乙醛分子间易形成化合物(C2H4O)n,醛基中羰基相互加成形成环状结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①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下进上出;,故选:b;
②若实验过程中不使用冷凝管冷却,随着蒸发的进行,溶液中有黑色物质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黑色物质为碳,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醛生成C,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O+H2SO4(浓)2C↓+SO2↑+3H2O,
故答案为:CH3CHO+H2SO4(浓)2C↓+SO2↑+3H2O;
③当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倒吸,应先移去导管,然后移去酒精灯,
故答案为:先撤出导管,以免发生倒吸;
(2015•赤峰二模)欲将某铜矿加工厂产生的含铜酸性污水(如表-1所示)处理成达标水,并回收某些金属化合物,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相关信息:
①含铜酸性污水主要污染物离子(见表-1)
②国家规定含铜污水排放标准为:pH=7;c(Cu2+)≤1.0×10-7mol•L-1;铁元素含量低于1.0×10-5mol•L-1.
③FeS能溶于pH<4的酸性溶液.
④25℃时,某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见表-2)
请回答:
(1)该含铜酸性污水的pH=______.
(2)步骤Ⅰ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步骤Ⅱ中,调节溶液的pH=4的目的为______.
(4)有人认为,步骤Ⅱ中只需加入Ca(OH)2调节溶液的pH=7,即可将污水处理成符合标准的达标水,该观点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试通过简单计算说明理由______.
(5)步骤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该过程不选用易溶的Na2S作沉淀剂的,其原因可能为______.
(6)上述整个处理工艺中,可以回收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1
2Fe2++ClO-+2H+=2Fe3++Cl-+H2O
使沉淀完全,防止沉淀,防止FeS溶解
不合理
pH=7时溶液中c(Cu2+)==2.2×10-6mol•L-1,大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Cu2+)≤1.0×10-7mol•L-1
Cu2++FeS=CuS+Fe2+
Na2S价格高且引入过多杂质离子
Fe(OH)3、CuS
解析
解:含铜酸性污水加入次氯酸钠,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氧化污水中具有还原性的亚铁离子2Fe2++ClO-+2H+=2Fe3++Cl-+H2O,溶液A主要含有铁离子、铜离子、氯离子等,步骤Ⅱ加入氢氧化钙,调节PH=4,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沉淀B为Fe(OH)3,溶液C中主要含有铜离子、氯离子等,步骤Ⅲ中加入FeS,FeS能溶于pH<4的酸性溶液,Cu2++FeS=CuS+Fe2+,得到CuS,溶液D调节PH=7,处理成达标水.
(1)含铜酸性污水c(H+)=0.1mol/L,pH=-lg[c(H+)]=-lg[0.1]=1,
故答案为:1;
(2)含铜酸性污水加入次氯酸钠,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氧化污水中具有还原性的亚铁离子2Fe2++ClO-+2H+=2Fe3++Cl-+H2O,
故答案为:2Fe2++ClO-+2H+=2Fe3++Cl-+H2O;
(3)Fe(OH)3存在如下平衡:Fe(OH)3(s)⇌Fe3+(aq)+3OH-(aq),Fe(OH)3饱和溶液中c(Fe3+)=0.04mol•L-1,Fe(OH)3⇌Fe3++3OH-生成的氢氧根c(OH-)=0.12mol/L,c(H+)=mol/L≈8.3×10-12mol/L,PH=12-lg8.3,步骤Ⅱ加入氢氧化钙,调节PH=4,使Fe(OH)3沉淀完全,FeS能溶于pH<4的酸性溶液,防止步骤Ⅲ中加入FeS过量溶解,
故答案为:使沉淀完全,防止沉淀,防止FeS溶解;
(4)步骤Ⅱ中只需加入Ca(OH)2调节溶液的pH=7,c(OH-)=10-7mol/L,Cu(OH)2(s)⇌Cu2+(aq)+2OH-(aq),氢氧化铜沉淀,溶液中c(Cu2+)==2.2×10-6mol•L-1,大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Cu2+)≤1.0×10-7mol•L-1,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为:不合理;pH=7时溶液中c(Cu2+)==2.2×10-6mol•L-1,大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Cu2+)≤1.0×10-7mol•L-1;
(5)步骤Ⅲ中加入FeS,FeS能溶于pH<4的酸性溶液,Cu2++FeS=CuS+Fe2+,得到CuS,该过程不选用易溶的Na2S,Na2S价格高且引入过多杂质离子钠离子和硫离子,
故答案为:Cu2++FeS=CuS+Fe2+;Na2S价格高且引入过多杂质离子;
(6)调节PH=4,沉淀B为Fe(OH)3,步骤Ⅲ中加入FeS,FeS能溶于pH<4的酸性溶液,Cu2++FeS=CuS+Fe2+,得到CuS,亚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进行回收,上述整个处理工艺中,可以回收的金属化合物有Fe(OH)3、CuS,
故答案为:Fe(OH)3、CuS.
某粗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杂质为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MgCl2、CaCl2和Na2SO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食盐的精制过程,以该粗盐为原料,设计方案流程如下:
粗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①步和第⑤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主要作用分别是______.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______.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第⑨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_.
(5)写出第⑥步涉及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第①步为粗盐的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第⑤步为过滤,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玻璃棒在其中的作用是引流,避免溶液洒落,
故答案为:加速粗盐的溶解;引流;
(2)氯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步骤②是为了除去硫酸钠;
第⑥步操作加入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Na2SO4;HCl、Na2CO3;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以及BaCO3,
故答案为:CaCO3;BaCO3;
(4)加入氢氧化钠,可以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选择的除杂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否则会引入钾离子,
故答案为:会引入新的杂质KCl;
(5)第⑥步加入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CO32-+2H+=H2O+CO2↑,
故答案为:H++OH-=H2O;CO32-+2H+=H2O+CO2↑.
解析
解:(1)第①步为粗盐的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第⑤步为过滤,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玻璃棒在其中的作用是引流,避免溶液洒落,
故答案为:加速粗盐的溶解;引流;
(2)氯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步骤②是为了除去硫酸钠;
第⑥步操作加入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Na2SO4;HCl、Na2CO3;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以及BaCO3,
故答案为:CaCO3;BaCO3;
(4)加入氢氧化钠,可以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选择的除杂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否则会引入钾离子,
故答案为:会引入新的杂质KCl;
(5)第⑥步加入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CO32-+2H+=H2O+CO2↑,
故答案为:H++OH-=H2O;CO32-+2H+=H2O+CO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