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的检验
- 共1690题
为了将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提纯,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______
(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方法是______
(3)操作③目的是______;
④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哪些______.
(4)此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加入硝酸钠溶液,硝酸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除去了硫酸钠,但引入了硝酸钠等新的杂质,故答案为:不能,用硝酸钡会引入新杂质NO3-;
(2)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可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不出现浑浊就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除尽,
故答案为: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滴加BaCl2溶液,如无沉淀出现则说明SO42-已除尽,反之则有(或其他的方法);
(3)操作③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再过滤;先过滤而后加碳酸钠溶液,在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生成的碳酸钡还需要过滤,操作④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2+;玻璃棒、漏斗、烧杯;
(4)此方案不严密,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两种溶质,致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不纯,应加入适量盐酸除去碳酸钠,再加热煮沸,故答案为:不严密,没有除去过量的Na2CO3.
解析
解:(1)加入硝酸钠溶液,硝酸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除去了硫酸钠,但引入了硝酸钠等新的杂质,故答案为:不能,用硝酸钡会引入新杂质NO3-;
(2)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可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不出现浑浊就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除尽,
故答案为: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滴加BaCl2溶液,如无沉淀出现则说明SO42-已除尽,反之则有(或其他的方法);
(3)操作③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再过滤;先过滤而后加碳酸钠溶液,在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生成的碳酸钡还需要过滤,操作④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2+;玻璃棒、漏斗、烧杯;
(4)此方案不严密,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两种溶质,致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不纯,应加入适量盐酸除去碳酸钠,再加热煮沸,故答案为:不严密,没有除去过量的Na2CO3.
多晶硅(硅单质的一种)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制备中副产物以SiCl4为主,它对环境污染很大,能遇水强烈水解,放出大量的热.研究人员利用SiCl4水解生成的盐酸和钡矿粉(主要成份为BaCO3,且含有铁、镁等离子)制备BaCl2•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Fe3+、Mg2+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4、12.4.
(1)已知:SiCl4(s)+H2(g)=SiHCl3(s)+HCl(g)△H1=+47kJ/mol
SiHCl3(s)+H2(g)=Si(s)+3HCl(g)△H2=+189kJ/mol
则由SiCl4制备硅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请写出SiCl4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______.
(4)加20% NaOH调节pH=12.5,得到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将方程式SiCl4(s)+H2(g)=SiHCl3(s)+HCl(g)△H1=+47kJ/mol和SiHCl3(s)+H2(g)=Si(s)+3HCl(g)△H2=+189kJ/mol相加可得: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故答案为: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2)氯化硅水解生成原硅酸和氯化氢,水解方程式为:SiCl4+4H2O=H4SiO4↓+4HCl,
故答案为:SiCl4+4H2O=H4SiO4↓+4HCl;
(3)pH=3.4时,三价铁离子完全生成沉淀,使Fe3+完全沉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水,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使BaCO3转化为BaCl2,同时使使Fe3+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①使BaCO3转化为BaCl2,②使Fe3+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4)当pH=3.4时,铁离子完全生成沉淀,当pH=12.4时,镁离子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镁,Mg(OH)2,所以当pH=12.5时,滤渣A的成分是氢氧化镁,
故答案为:Mg(OH)2.
解析
解:(1)将方程式SiCl4(s)+H2(g)=SiHCl3(s)+HCl(g)△H1=+47kJ/mol和SiHCl3(s)+H2(g)=Si(s)+3HCl(g)△H2=+189kJ/mol相加可得: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故答案为: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2)氯化硅水解生成原硅酸和氯化氢,水解方程式为:SiCl4+4H2O=H4SiO4↓+4HCl,
故答案为:SiCl4+4H2O=H4SiO4↓+4HCl;
(3)pH=3.4时,三价铁离子完全生成沉淀,使Fe3+完全沉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水,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使BaCO3转化为BaCl2,同时使使Fe3+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①使BaCO3转化为BaCl2,②使Fe3+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4)当pH=3.4时,铁离子完全生成沉淀,当pH=12.4时,镁离子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镁,Mg(OH)2,所以当pH=12.5时,滤渣A的成分是氢氧化镁,
故答案为:Mg(OH)2.
(2012秋•大庆校级月考)某化工厂废水中含一定量的重铬酸根离子,毒性很大.某科研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该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呈橙黄色,其中橙色、黄色分别是由______离子和______离子污染造成的(填写离子符号).
(2)该流程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重铬酸根离子(Cr2O72-)是橙红色的,铬酸根离子(CrO42-)是黄色的,故答案为:Cr2O72-;CrO42-;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答案为: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3)由题给框图之二可得:Fe2+过量,加NaOH时,产生Cr(OH)3、Fe(OH)3和Fe(OH)2三种沉淀物,故答案为:Fe(OH)3和Fe(OH)2;
解析
解:(1)重铬酸根离子(Cr2O72-)是橙红色的,铬酸根离子(CrO42-)是黄色的,故答案为:Cr2O72-;CrO42-;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答案为: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3)由题给框图之二可得:Fe2+过量,加NaOH时,产生Cr(OH)3、Fe(OH)3和Fe(OH)2三种沉淀物,故答案为:Fe(OH)3和Fe(OH)2;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①流程图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
②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O2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______.
(3)从废水中回收苯酚的方法是:
①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
②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酚与有机溶剂脱离;
③通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
试写出②、③两步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萃取分液
NaOH溶液
CaO
向污水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
解析
解:由流程可知,设备Ⅰ中含有苯和工业废水,可经萃取、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混合物,进入设备Ⅱ,设备Ⅱ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得到苯酚钠,在设备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得到苯酚,发生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设备Ⅳ中的主要物质为NaHCO3,在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可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
(1)工业废水与苯进入设备Ⅰ得到苯酚、苯的溶液与可以排放的无酚工业废水,说明在设备Ⅰ中进行的是萃取,利用苯与苯酚相似的结构互溶与水不溶,将苯酚从工业废水里提取出来,用分液的方法将下层的工业废水放出排放,上层的苯酚、苯混合液进入设备Ⅱ;故答案为:萃取分液;
②设备Ⅴ应是石灰窑,CaCO3高温分解所得的产品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得二氧化碳通入设备Ⅲ,反应所得氧化钙进入设备Ⅳ.在含苯酚工业废水提取苯酚的工艺流程中,苯、氧化钙、CO2、和NaOH理论上应当没有消耗,它们均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NaOH溶液;CaO;
(2)苯酚和氯化铁溶液之间会发生显色反应,向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故答案为:向污水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
(3)苯酚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苯酚钠溶液,苯酚钠溶液和有机溶剂是互不相溶的,与有机溶剂脱离,然后向苯酚钠溶液中加强酸可以得到苯酚,发生的反应为:
,故答案为:
.
某炼铁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______CuS+______NaCl+______O2______CuCl2+______Na2SO4.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试剂A应选用______.(填编号)
①NaClO ②Cl2 ③H2O2溶液 ④浓硫酸
理由是______.
(3)滤液B中大量含有的离子有______.
(4)为了获得CuCl2•2H2O晶体,对滤液B进行的操作是: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滤液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产品.分析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趁热过滤”得到的固体是______,“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CuCl2•2H2O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uS→Na2SO4 S化合价升高8,O2→Na2SO4 O化合价降低2,O2化合价降低2×2=4,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得,CuS化学计量数为1,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为2,根据元素守恒Na2SO4化学计量数为1,NaCl化学计量数为2,CuCl2化学计量数为1,配平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2O2 CuCl2+Na2SO4;
故答案为:1;2;2;1;1;
(2)NaClO、Cl2、H2O2溶液、浓硫酸均能将Fe2+氧化为Fe3+,但氯水和硫酸溶液均呈酸性,NaClO溶液呈碱性,H2O2溶液与Fe2+反应消耗H+,故可以起到调节PH的作用,
故答案为:①③;NaClO能将Fe2+氧化为Fe3+,且溶液显碱性,能增大溶液pH使Fe3+沉淀;
(3)经过盐酸酸浸,NaClO调节PH值,过滤掉氢氧化铁后,溶液中还有Cu2+、Na+、Cl-、SO42-;故答案为:Cu2+、Na+、Cl-、SO42-;
(4)由图乙可知硫酸钠的溶解度较小而且温度较高时随温度的变化不大,为了防止氯化铜晶体的析出,必须趁热过滤,加热浓缩时会有大量的硫酸钠析出;
冷却结晶时尽量保证硫酸钠不析出,而40摄氏度时硫酸钠溶解度最大,为了能析出更多的CuCl2•2H2O晶体,故适宜温度为35~40℃.
故答案为:Na2SO4;35~40℃.
解析
解:(1)CuS→Na2SO4 S化合价升高8,O2→Na2SO4 O化合价降低2,O2化合价降低2×2=4,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得,CuS化学计量数为1,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为2,根据元素守恒Na2SO4化学计量数为1,NaCl化学计量数为2,CuCl2化学计量数为1,配平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2O2 CuCl2+Na2SO4;
故答案为:1;2;2;1;1;
(2)NaClO、Cl2、H2O2溶液、浓硫酸均能将Fe2+氧化为Fe3+,但氯水和硫酸溶液均呈酸性,NaClO溶液呈碱性,H2O2溶液与Fe2+反应消耗H+,故可以起到调节PH的作用,
故答案为:①③;NaClO能将Fe2+氧化为Fe3+,且溶液显碱性,能增大溶液pH使Fe3+沉淀;
(3)经过盐酸酸浸,NaClO调节PH值,过滤掉氢氧化铁后,溶液中还有Cu2+、Na+、Cl-、SO42-;故答案为:Cu2+、Na+、Cl-、SO42-;
(4)由图乙可知硫酸钠的溶解度较小而且温度较高时随温度的变化不大,为了防止氯化铜晶体的析出,必须趁热过滤,加热浓缩时会有大量的硫酸钠析出;
冷却结晶时尽量保证硫酸钠不析出,而40摄氏度时硫酸钠溶解度最大,为了能析出更多的CuCl2•2H2O晶体,故适宜温度为35~40℃.
故答案为:Na2SO4;35~40℃.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