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盟会
- 共354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下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正确答案
(1)入不敷出(2分);北洋政府出卖国家利权(2分);列强重利盘剥,对华控制加剧(2分)。(若答出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等可得2分)
(2)战争破坏了近代中国东部地区原有工业基础(2分);日军掠夺沦陷区资源,以“军事管理”等方式控制工矿业(2分);控制铁路和大城市,挤压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2分)。
(3)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2分;答出实行单一公有制或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可得1分);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工业基础薄弱(1分);严峻国际环境(1分);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1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分)。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开发开放浦东、加入世贸,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分);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给1分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比较。(1)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关键是提炼材料信息,从材料“总收入2 719 万余元,总支出7 009 万余元”可以看出民国政府此时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从材料“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 年偿清”说明清政府此时的财政经济受到列强的控制。(2)此题考查的是日军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从图片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沦陷区日军到处掠夺资源,军事统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3)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特点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所有制结构。我国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这种工业化的原因要结合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3)关键是抓住“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方位开放力度”这两点即可。90年代以来,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分)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至今仍值得我们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请回答:
(1)请以具体事例说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4分)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2分)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2分)“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2分)
材料四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地指出:“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2分)
正确答案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
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4分)
(2)创新或举措: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2分)
(3)愿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相同任务。(2分)
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2分,写出其中3点)
(4)两岸应摒弃前嫌,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应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略
民主法制建设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四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分析总统的权力受到哪些制约?(6分,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你怎样评价该约法?(4分)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有精神病的人和依照法律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除外。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1分)材料二反映了该宪法的哪些内容?(3分)这些内容体现了怎样的一个原则?(1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5分))
正确答案
(1)制约:
①实行三权分立;②参议院可以弹劾临时大总统;③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④临时大总统任免重要官职要得到参议院同意;⑤最高法院可以审判临时大总统;⑥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或实行责任内阁制。(6分)
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3分)人民民主原则(1分)
(3)主要成就:
①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试题分析:(1)材料中所涉及的条文中都能看出是对总统权力的限制,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即可;从该约法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带有明显的民主色彩,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2)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宪法的内容可以根据材料进行概括。(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成就根据材料的要求需要从改革开放后进行分析。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作答。
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反映了辛亥革命的重要的成果,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但是因为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最终没有实施。1954年宪法是第一步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规定了我国的一些基本的制度和原则,是我国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道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三个事例。(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2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4分)
正确答案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6)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4)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爆发提供了阶级基础。(4)
(4)不矛盾。(2)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
本题主要考察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性质,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资产阶级的阶级特点来分析。
(24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历史变迁使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1809—1874)《制洋器议》
(1)材料一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指出基于这一认识,中国社会付诸实践的表现。(8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曾说到:)“欧风美雨咄咄逼人”,……“帝国主义何其雄,欧风美雨驰而东”;……“诸君知否,欧风美雨横渡太平洋,帝国侵略主义其势日扩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知识分子对欧风美雨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三 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根据血缘关系向外推延的,个人不能超越血缘规范直接同国家构成关系……国民往往过于注重家庭、家族及个人的私利。……“精英在觉醒、民众在沉睡”就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民众在沉睡”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唤醒国民所做的努力。(10分)
正确答案
(1)特点: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愤怒;仍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不足,主张学习西方。(6分)
表现: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名,开展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
(2)状态:紧迫、焦虑、担忧等。(2分)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或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4分)
(3)原因:传统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影响;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6分)
努力: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促进了思想解放。(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指出:“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依据上述信息概括材料一对西方认识的特点。基于这一认识,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依据材料信息“欧风美雨咄咄逼人”、“帝国主义何其雄,欧风美雨驰而东”、“帝国侵略主义其势日扩张”概括当时知识分子对欧风美雨的心理状态。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这一认识出现的历史背景。
(3)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方式、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民众在沉睡”的社会原因。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