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其“关键”的涵义不包括

A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B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求中国融入世界

C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国内针对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总结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调整的经验教训,我们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左”倾盲动

③经济建设必须高速度、快节奏

④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是改革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国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对此正确认识有

①显然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

③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④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面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地里插秧;另一面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和照相机等。标题是:美国人正在“担心”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

A中国不再是农业大国

B中国人不再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C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D高档消费使人们滋长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建立“福利国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