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省(市)。

(2)指出图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三角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四川(或川、蜀);陕西(或陕、秦)

(2)成都为集中式,重庆为组团式。成都地处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各组成部分的集中,连成一片;重庆地处两江交汇的丘陵地区,地形和河流的分割使城市的发展失去了完整性。

(3)天然气、煤、铁、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铁路、水运等交通便利;人口占西部地区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化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GDP 占西部地区GDP总量的比重较大;万元GDP能耗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4)水土流失;荒漠化;酸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职能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旅游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都城(临安)。

材料二:

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

    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表1:莱城市热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2)据表1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

    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

    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或长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

    旅游资源集群状况:西湖山水、钱塘江大潮、古运河(或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现代都市风光,构

    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铁路交通条件:位于沪杭、浙赣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旅游通达性好。

(2)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上空污染物由城市

    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伦敦市发展简图和伦敦市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伦敦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两个)

(2)伦敦在城市发展过程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使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四项)

(3)20世纪70年代后,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现

    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知,伦敦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两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形、气候、河流、交通、政治等

(2)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逆城市化或城市郊区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

    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的发展

(4)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扩大绿化面积,加强环境治理。(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城市化过程演化模型图”,回答问题。

(1)比较城市区位优势时常用的地理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城市化速度太快而产生的“城市病”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周边地带进入城市化的要素和标志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形;气候;河流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3)要素:随着大城市的扩张需求,产业、人口集聚,形成经济增长新区,促进城市化。

    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 用地规模扩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形、河流、海洋和交通四个方面,分析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京沪高铁四个大型工程中,可以让上海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目前上海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形平坦(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水陆交通发达。(任答两点即可)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京沪高铁(任答两点即可)

(3)人口老龄化,交通拥挤,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社会不太安定等。(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计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表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表,可以判断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解决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说明下图城市景观对大城市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城市功能区Ⅱ最有可能是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Ⅰ类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下列关于该类功能区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流量大②人口密度较小③交通便捷

④对外联系不便⑤地租水平高⑥土地利用集约

[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正确答案

(1)中期(或中期加速)

(2)城市交通拥挤;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任答一点)

(3)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日照因云量增多而降低;影响风速、风向等。

(4)住宅区,住宅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5)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5为某城市交通、工业区分布图(运河流向大体自南向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图中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指出影响其分布的共同条件。(5分)

目前,该市某化工厂计划从南部传统工业区迁至北部远郊区。

(2)分析该化工厂搬迁的合理性。(5分)

正确答案

B

 

(1)考查了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材料能力,按照我们老师所讲的一般套路,分布特点可以从点、线、面的角度分析,再描述图中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分布的共同条件可以从工业的区位条件的角度分析。

(2)考查了工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和认识。该化工厂搬迁的合理性可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该城市的发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68~1990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了商业区。1990~2000年:郊区新建绿化带;修建了高速公路;工业区由少到多且外迁;商业区增多。(分阶段答出4点即可)

(2)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或市场扩大);郊区地价低(城区地价高)。

(3)盲目占用耕地,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中等城市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重庆城市形态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的点,说明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庆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简要分析发展钢铁工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沿岸。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

(2)地处山地丘陵区,河流交汇处,受地形和河流的阻隔,形成组团状的城市形态。

(3)A,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

(4)排放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污染城市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安徽阜阳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A区为古城的范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以前,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繁荣,原因是:_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__________对城址选择有很大影响。

(2)古城区A的城市空间形态估计为___________状,20世纪20年代前,城区逐步扩展到B区,那么此时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应为______________状。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重要铁路__________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工业区和仓库区。

(4)阜阳对外交通先后发生了多次重大变迁,市区也随之发生变化,说明交通因素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正确答案

(1) 泉 河流 (2) 团块 条带 (3) 枢纽  (4) 聚落(或城市)空间形态 商业网点分布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安徽阜阳城北古代商业码头区贸易繁荣的原因是受泉河的影响,这说明河流对城址选择影响很大。

第(2)题,古城区A城市规模较小,其城市空间形态估计为团块状,20世纪20年代前,受河流域性,城区逐步扩展到B区,此时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应为条带状。

第(3)题,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重要铁路枢纽城市,由图可知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工业区和仓库区。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阜阳对外交通先后发生了多次重大变迁,市区也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交通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很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结合图和标注说明仔细审题,就不难解答。 另外学生还需明确:(1)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除地形外,还包括河流、气候、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交通条件、科学技术等;政治因素往往指政治中心的变革(如迁都)。(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及其变化也不相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2分)读世界某国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城所在国是世界第五大蔬菜和水果生产国,分析材料叙述该国发展蔬菜、水果业的有利条件。(10分)

(2)说明A城所在国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4分)

(3)指出A所在国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正确答案

⑴沿海地区光热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靠近欧洲,国际市场广阔(2分);海陆交通便利(2分);政府支持(或答地形较平坦,水源较充足)(2分)

⑵连接亚欧大陆(或答处在亚欧分界线)2分;控制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重要通道(土耳其海峡,扼守重要航线)(2分)

(3)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分) 原因: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2分;地形较平坦2分; 降水较多(或农业基础好)2分;(或答内陆地区地势高,地形起伏大2分;降水较少2分;交通不便2分)

试题分析:

(1)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等等。根据图中经纬网和大陆海域轮廓判断该地区是土耳其,A是安卡拉,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海陆交通便利;土耳其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内陆高原比较干旱,向热带草原和沙漠型气候过渡,温差较大。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靠近欧洲,国际市场广阔;所有这些条件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土耳其成为世界第五大蔬菜和水果生产国。

(2)根据常识可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连接亚欧大陆;土耳其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土耳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城市的分布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气候、河流、地形;社会经济因素有自然资源、政治、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等。结合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且交通便利,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而内陆地区地势高,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降水较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6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6分)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分)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8分)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正确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每空2分,6分)

(2)公路(交通)(2分)

(3)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②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③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④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或地面硬化使地表径流增大,下渗减弱。)(每空2分,共8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从1950年到2000年该地区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是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的,所以城市化的标志应该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城市发展的差异,如交通的发展,会使城市迅速发展和扩大。

(3)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势必会产生城市问题,并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地区从1950年到2000年城市的变化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城市化的表现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我国某城市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6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外围,其原因是                        

                                         

(2)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分布在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商业区应分布在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正确答案

(1)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工厂被迫向城市外缘迁移 

(2)交通干线两侧 工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大量运输需求决定了企业要向交通干线靠近 

(3)市区中心 街道两侧 街角路口。交通便捷,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

试题分析:(1)影响工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可从环境、地价和交通等方面分析。(2)图示反映工业沿交通线分布,主要从运费角度分析。(3)商业区的布局应从市场和交通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工业区、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可判断,注意结合图示信息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6分)重庆,中央直辖市,简称渝或巴,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等,典型组团式城市,下辖19区15县4自治县,是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及航运、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通信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重庆形成“雾都”的自然原因。  (4分)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请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重庆“巴山夜雨”的形成机制。(4分)

(3)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区位优势条件。(10分)

(4)渝西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分析其形成条件。(10分) 

(5)分析重庆市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可能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重庆坐落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2分),受周围群山阻挡,江面水汽不易扩散(2分),易形成雾气。

(2)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2分)在谷底迫使暖空气抬升,、水汽冷却凝云致雨。(2分)

(3)地理位置优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2分) 基础设施功能完备。(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2分)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2分)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2分)市场潜力巨大。(2分)

(4)水稻种植业(2分)    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较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4分,自然方面任答两点即可);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产高,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4分)

(5)以煤炭为主(2分)   燃烧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2分)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环境。(2分)

试题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重庆的河流、地形相互影响构成整体性。重庆坐落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受周围群山阻挡,江面水汽不易扩散,符合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易形成雾气。

(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称为。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在谷底迫使暖空气抬升,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云致雨。

(3)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一)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二)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三)其他社会因素:社会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四)环境因素。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基础设施功能完备。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市场潜力巨大。

(4)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渝西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较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产高,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所以发展水稻种植业。

(5)从能源消费比例可以看出,煤炭在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居主导地位,其原因是煤炭资源在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价格和成本低的天然优势。燃烧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环境。

下一知识点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市与城市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