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 共65题
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
下列哪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①青铜器司母戊方鼎②二里头遗址③殷墟④甲骨文
正确答案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以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传说,禹在早年克己为公,全力治理黄河,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至此遭到破坏。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第二分册
问题:
(1)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化?你如何认识这一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如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文献和考古资料说明为什么夏朝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原始氏族社会公有制时代向阶级社会的私有制时代的演变。这一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有制取代原始公有制是历史的进步。
(2)孔子倾向于“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因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动荡,礼崩乐坏,所以孔子向往原始社会公有制时代。
(3)从文献材料看,夏朝已从“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并拥有军队、监狱、刑法,已经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从二里头文化考古材料看,宫殿遗迹说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大量礼器、祭器的出土,证明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
正确答案
要用历史资料探究历史问题,首先要能够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下各项是与二里头文化遗址相关的内容,其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等
②主要农作物是粟、黍之类
③从上述考古发掘情况看,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