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 共2971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组成人类生存空间的各要素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使之达到一种动态下的相对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使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
材料二:一方山水一方情。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长期以来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一
定的人地和谐的建筑典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我国江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在追求着“外适内
和”的住区环境和居住品质。
图1 图2 江南水街景观
(1)结合图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简要说明二氧化碳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如何维持动态平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2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江南水街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点“外适”(与当地自然环境适合和谐)的
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动、植物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2)该地河流众多,房屋建筑沿河分布,便于用水和水上出行;该地为多雨区,建筑物之间有长长的回
廊连接,便于避雨;房屋多为“人”字形的尖顶,利于排水;由于气候闷热潮湿,建筑高大宽敞,
便于通风降温;建筑色彩素雅,以青黑和白色为主色调,缓解高温带来的心情烦躁。(言之有理
即可)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厦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未有官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攻位于油”(納:河 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了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则人杰。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图(如下图)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讷位”布局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多坐北朝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上海及英国伦敦等一些港
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安全:凸岸天然水面围绕,有利于军事防御。农业生产:凸岸一侧河水流速较缓慢,有利于泥沙沉
积、土壤形成。
(2)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利于采光(光照条件好);冬季盛行偏北风,利于避寒。
(3)凹岸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烈,水域较深,有利于修建港口。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处聚落形态及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___________,大致呈_____________状分布,分析 A、B、
C、D四个聚落中______________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图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条带状。条件: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河漫滩地形相对平坦。
(2)大;团块;C;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丰富。
(3)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甲、乙两图分别是两个乡村地区聚落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聚落l的发育程度高于聚落2,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乙两图中聚落的形态,按一般规律可以判断甲地区地形是_____,乙地区地形是_____。
(3)若乙图中有一河流未画出,请在图中最有可能的位置上画出。
(4)若甲、乙两地区的聚落均是我国早期比较原始状态下形成的,那么甲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______
方,乙最有可能出现在______方。
(5)综合以上问题,可以知道聚落的形成、形态与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
(1)开发的历史较早,地理环境优越(地形更平坦,土地更肥沃)
(2)平原;河谷
(3)
(4)北;南
(5)地形(或地理环境)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示意图
材料二:
6000年前,古巴比伦的苏美尔人选择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美索不迭米亚平原上建造了乌尔城,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古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
(1)说明图示地区成为古老文明发源地的共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尔城的形成区位及街宽仅3米左右的原因搭配正确的是_______(填代号)。
A.军事家族团结B.河流阻挡暴晒的烈日C.宗教方便往来D.交通河流水源
(3)说明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分析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处中低纬,气候温和,适于发展农业和人类居住;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提供灌溉用水,起到运输的作用。
(2)B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强盛,中北部地势较高,气流被迫抬升易形成地形雨,降水强度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经济发展水平低,抵御灾害能力低;常年干旱,防洪意识差。
下图为某地1950年和2000年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A、F两地均已形成村镇,其中F形成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到2000年该地形成了5个城市,这些城市可能的发展条件是: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3)F地没有形成城市,其原因可能是这个地区的公路建设使____________运输的重要性下降。
正确答案
(1)地处河流汇合处,水运便利
(2)交通位置优越,水运和公路运输兼而有之;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地处河、海交汇处,地理
位置优越以及沿海港口的建设;因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因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兴起
(3)内河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历时几百年,第三次浪潮可能只要几十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1750年,欧洲总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19.2%,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65.8%。
到1850年,欧洲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2.66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22.7%,亚洲人口占
世界人口比例63.9%。到1900年,欧洲人口达到4.01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24.9%,亚洲人口占
世界人口比例58.3%。
(1)根据材料一归纳四大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会出现在上述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柱状图表示材料二所反映的人口变化。
(4)结合图表指出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趋势,并说明造成欧洲人口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00多年前,远距离通讯主要通过信件和口信的方式;现在,一封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就能发往世
界各地;一本电子书可以存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的资料。是什么技术引发了信息革命?你如何
评价这场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处大河流域
(2)有河流灌溉、水量充沛、土地肥沃、适于农耕
评分说明:答到任意即可
(3)
评分说明:能画出欧、亚两洲三个年份的人口比例即可。
(4)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逐步增长、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逐渐减少。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
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5)电脑(网络)技术、通讯卫星、光缆等。
积极方面,如为人们的资源共享带来更大便利;消极方面,如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评分说明:第一问答到任意一点即可。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
甲、乙两图分别是两个乡村地区聚落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聚落1的发育程度高于聚落2,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乙两图中聚落的形态,按一般规律可以断定甲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乙地区的地
形是____________。
(3)若乙图中有一河流未画出,请在图中最有可能的位置上画出。
(4)若甲、乙两地区的聚落均是我国早期比较原始状态下形成的,那么甲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______
方,乙最有可能出现在_______方。
(5)综合以上问题,可以判断聚落的形成、形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
(1)开发的历史较早,地理环境优越(地形更平坦,土地更肥沃)
(2)平原;河谷
(3)如下图
(4)北;南
(5)地形(或地理环境)
读下列关于丽江古城的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市内,有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的西北部,海拔2400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和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
(1)丽江古城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
[ ]
A、平原
B、盆地
C、高原
D、丘陵
(2)丽江古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丽江古城所在地海拔较高,因此夏季凉爽;冬无严寒主要是得益于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不易
受冬季风影响。
(3)首先得益于平坦开阔的地形,利于聚落形成;其次得益于四周的山地,如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成为
了河水的主要来源,为古城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再次是北侧的山地有阻挡冬季风入
侵的作用,使得古城冬无严寒。
福建客家人利用当地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均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让世人颇感稀奇的房屋是在何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房屋建筑的式样主要起到什么功能?居住
的特点又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都说明________________因素也可以影响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
(3)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________因素有关。
正确答案
(1)客家人由于数代人不断迁移,形成家族内部极强的凝聚力,也只有家族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在新定
居地生存。圆形土楼的防卫性极强,主要起防卫作用。其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2)风俗习惯、文化背景
(3)自然环境;技术水平
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例如“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 环抱处,为凸
岸)、“坐北朝南”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是坐北朝南的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
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安全:凸岸天然水面围绕,有利于军事防御;农业;凸岸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
形成。
(2)我国多数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利于采光(光照条件好);冬季盛行偏北风,利于避寒。
(3)凹岸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烈,水域较深,利于修建港口。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之一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 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讷”(讷: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需考虑哪些自然环境因素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丙,分析“讷位”(凸岸)对农业生产、取水、安全等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
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向南开口,利用光照、热量;避冬季偏北风;选择高地,可避开洪水或除湿。
(2)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凸岸三面环水,可作防御
之用。
(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古代建造屋容易坍塌,但水深便于开辟为良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个聚落都是沿河流分布的,充分说明了河流的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影响了A、B两
个聚落的区位。
(2)图中A、B两个聚落中,____更可能发展为城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我国省级行政中心中,区位因素与B城市相同的城市名称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供水;运输
(2)B;B聚落地形平坦,位于两河流的交汇处,物资交流和人口流动的腹地广阔、方便、商业活动频
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更为突出
(3)武汉;重庆
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 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有利于古文明发展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说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当时人类的发展具有_________作用。
(3)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能源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
(2)制约
(3)木柴;水力;生产力不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少;木柴、水力分布广泛而容易获取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A处,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人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畲族的传统文化和多彩的服饰、饮食、婚嫁、宗教等习俗风情。清纯的山水、风雅古朴的丽水,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丽水森林覆盖率79.1%,被誉为“浙南林海”。丽水市山清水秀、 古迹众多,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多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观如群星璀璨,交相辉映,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材料二:
下图是浙江省丽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丽水龙泉窑遗址分布图
(1)丽水龙泉境内蕴含着丰富的瓷土资源,龙泉青瓷源出北宋早期,据图说出龙泉窑遗址沿河分布的主
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丽水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瓯江沿岸(河流沿岸),水路运输便利。
(2)丽水旅游资源非凡性突出,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距经济发达
地区距离近,国内和国际市场广阔;交通位置和通达度好;经济发达,地区接待能力较好。(答出4项
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