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 共760题
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2010年10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1)甲产品本月完工6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50%。
(2)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成本合计为121500元。其中:直接材料72000元,直接人工22000元,制造费用27500元。
要求:
计算该企业2010年10月完工甲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本题考核成本在完工产品及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1)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72000÷(600+200)×600=54000(元)
在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72000-54000=18000(元)
(2)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费=22000-(600+200×50%)×600=18857.14(元)
在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费=22000-18857.14=3142.86(元)
(3)完工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27500÷(600+200×50%)×600=23571.43(元)
在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27500-23571.43=3928.57(元)
(4)本月完工产品成本=54000+18857.14+23571.43=96428.57(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96428.57+600=160.71
月末在产品成本=18000+3142.86+3928.57=25071.43(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10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耗用材料100000元,乙产品耗用材料84000元,车间管理部门耗用4000元,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0000元。
(2)结转本月职工工资。
生产甲产品工人工资 160000元
生产乙产品工人工资 100000元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32000元
厂部管理人员工资 18000元
合 计 310000元
(3)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4)以银行存款支付厂部水电费2000元,房租10000元,车间水电费2400元。
(5)以现金购买车间用办公用品240元。
(6)分摊上年已付本月份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360元,其中厂部负担180元,车间负担 180元。
(7)假设本企业对固定资产修理费采用预提方式。预提本月份固定资产维修费4000元,其中车间预提3200元,厂部预提800元。
(8)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中,生产用固定资产10900元,车间管理部门用7600元,厂部管理部门用2800元。
要求:
(1)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登记“制造费用”总账(“T”型账)。
(3)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见下表),并结转制造费用。
(4)假设甲、乙两种产品本月全部完工,并且“生产成本”账户期初无余额,作出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编制会计分录
①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0000
——乙产品 84000
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10000
贷:原材料 198000
②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60000
——乙产品 100000
制造费用 32000
管理费用 18000
贷:应付工资 310000
③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2400
——乙产品 14000
制造费用 4480
管理费用 2520
贷:应付福利费 43400
④借:管理费用 12000
制造费用 2400
贷:银行存款 14400
⑤借:制造费用 240
贷:现金 240
⑥借:管理费用 180
制造费用 180
贷:待摊费用 360
⑦借:管理费用 800
制造费用 3200
贷:预提费用 4000
⑧借:制造费用 18500
管理费用 2800
贷:累计折旧 21300
(2)制造费用账户记录如下图所示。
制造费用
[*]
(3)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40000
——乙产品 25000
贷:制造费用 65000
(4)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322400
——乙产品 223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322400
——乙产品 223000
解析
暂无解析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常用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等。而其中不计算产品成本法适用于( )。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产品
B.企业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产品
C.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产生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D.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①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时,虽然月末有在产品,但不计算其成本。也就是说,这种产品每月发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其每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即为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产品。②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产品。③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费用,即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月初在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之和)需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生产产品本月发生的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④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⑤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直接确定一个单位定额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⑥采用定额比例法,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可以按各该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2010年1月甲公司基本生产车间相关资料如下:
(1)1月1日,公司无在产品。1月份又陆续投产A产品500件,投产B产品800件。当月加工A、B两种产品共领用乙材料6930公斤,实际成本为623700元。A产品和B产品的乙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6公斤和5公斤。
(2)1月份共归集制造费用960000元,按机器工时比例法分配,当月加工A、B两种产品分别耗用机器工时12000小时和20000小时。
(3)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当月为加工A产品和B产品,分别发生直接人工成本288000元和396000元。当月投产的A产品月内全部完工;当月完工B产品360件,月末未完工B产品的定额成本为510000元。
(4)向乙公司赊销当月生产的B产品20件。已知B公司已面临严重的财务困难,该笔销售货款的回收具有不确定性。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商品并开具增值税发票,发票注明:不含税售价60000元,增值税10200元。
(5)向丙公司销售当月生产的A产品400件,货款已收存银行,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要求]
(1)计算材料成本分配率并编制甲公司2010年1月生产产品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
(2)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并编制甲公司2010年1月分配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3)分别计算甲公司2010年1月A、B两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编制当月完工产品验收入库的会计分录。
(4)编制当月向乙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及向乙公司、丙公司发出商品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2.
(1)材料成本分配率=623700÷(500×6+800×5)=89.1(元/公斤)
A产品应分配材料成本=500×6×89.1=267300(元)
B产品应分配材料成本=623700-267300=3564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67300
――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356400
贷:原材料――乙材料 623700
(2)制造费用分配率=960000÷(12000+20000)=30(元/小时)
A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12000×30=360000(元)
B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960000-360000=6000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360000
――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600000
贷:制造费用 960000
(3)A产品完工产品成本=267300+288000+360000=915300(元)
B产品完工产品成本=(356400+396000+600000)-510000=842400(元)
借:库存商品 17575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915300
――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842200
(4圹发出B商品的成本=842400÷360×20=46800(元)
借:发出商品 46800
贷:库存商品 46800
借:应收账款――乙公司 10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0
发出A商品的成本=915300÷500×400=73224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732240
贷:库存商品 732240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1)期初产成品存货50件,本期投产250件,期末完工200件,本期销售150件;
(2)期初产成品单位存货成本30元,其中:单位材料成本15元,单位人工成本12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8元;另外,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5元。
(3)期初在产品存货50件,成本1000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500元,直接人工成本 3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00元。另外,单位在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为4元。
(4)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80%;
(5)本期发生的费用:直接材料成本2500元,直接人工成本18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 7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800元,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元。
(6)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为先进先出法;
(7)产品销售单价为80元;
(8)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
要求:
(1)进行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2)为了使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启、能够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
正确答案
(1)①投产产品250件,领用材料2500元:
借:生产成本 2500
贷:原材料 2500
②本期发生直接人工成本1800:
借:生产成本 1800
贷:应付工资等 1800
③本期发生变动制造费用700:
借:生产成本 700
贷:变动制造费用 700
④计算本期完工200件产成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50+250-200=100(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100×0.8=80(件)
原材料分配率=(500+2500)/(200+80)=10.71(元/件)
完工产成品材料成本=200×10.71=2142(元)
期末在产品材料成本=(500+2500)-2142=858(元)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300+1800)/(200+80)=7.5(元/件)
完工产成品直接人工成本=200×7.5=1500(元)
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300+1800)-1500=6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00+700)/(200+80)=3.21(元/件)
完工产成品变动制造费用=200×3.21=642(元)
期末在产品变动制造费用=(200+700)-642=258(元)
完工产成品总成本=2142+1500+642=4284 单位完工产成品成本=4284/200=21.42(元)
期末在产品成本=858+600+258=1716(元)
借:产成品 4284
贷:生产成本 4284
⑤确认本期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本期销售收入=150×80=12000(元)
借;银行存款等 12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000
按先进先出法,本期销售150件产成品销售成本=50×30+100×21.42=3642(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3642
贷:产成品 3642
⑥结转本期利润:
借:本年利润 4742
贷:产品销售成本 3642
固定性制造费用 800
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2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100
借:产品销售收入 12000
贷:本年利润 12000
本年利润=12000-4742=7258(元)。
(2)调整:
①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50×4+800)/(200+80)=3.57(元/件)
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200×3.57=714(元)
期末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50×4+800)-714=286(元)
单位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714/200=3.57(元)
②将本期固定制造费用从本年利润转出: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800
贷:本年利润 800
③将期初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登记入账: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200
贷:年初末分配利润 200
④将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转出: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产成品 714
贷: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714
⑤将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
已销产品150件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50×5+100×3.57=607(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607
贷:固定性制造费用一产成品 357
年初未分配利润 250
⑥将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产品销售成本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607
贷:产品销售成本 607
则调整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调整前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调增金额-调减金额=7258+800-607=7451(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1)期初产成品存货50件,本期投产250件,期末完工200件,本期销售150件;
(2)期初产成品单位存货成本30元,其中:单位材料成本15元,单位人工成本12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8元;另外,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5元。
(3)期初在产品存货50件,成本1000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500元,直接人工成本 3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00元。另外,单位在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为4元。
(4)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80%;
(5)本期发生的费用:直接材料成本2500元,直接人工成本18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 7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800元,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元。
(6)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为先进先出法;
(7)产品销售单价为80元;
(8)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
要求:
(1)进行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2)为了使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启、能够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
正确答案
(1)①投产产品250件,领用材料2500元:
借:生产成本 2500
贷:原材料 2500
②本期发生直接人工成本1800:
借:生产成本 1800
贷:应付工资等 1800
③本期发生变动制造费用700:
借:生产成本 700
贷:变动制造费用 700
④计算本期完工200件产成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50+250-200=100(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100×0.8=80(件)
原材料分配率=(500+2500)/(200+80)=10.71(元/件)
完工产成品材料成本=200×10.71=2142(元)
期末在产品材料成本=(500+2500)-2142=858(元)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300+1800)/(200+80)=7.5(元/件)
完工产成品直接人工成本=200×7.5=1500(元)
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300+1800)-1500=6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00+700)/(200+80)=3.21(元/件)
完工产成品变动制造费用=200×3.21=642(元)
期末在产品变动制造费用=(200+700)-642=258(元)
完工产成品总成本=2142+1500+642=4284 单位完工产成品成本=4284/200=21.42(元)
期末在产品成本=858+600+258=1716(元)
借:产成品 4284
贷:生产成本 4284
⑤确认本期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本期销售收入=150×80=12000(元)
借;银行存款等 12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000
按先进先出法,本期销售150件产成品销售成本=50×30+100×21.42=3642(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3642
贷:产成品 3642
⑥结转本期利润:
借:本年利润 4742
贷:产品销售成本 3642
固定性制造费用 800
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2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100
借:产品销售收入 12000
贷:本年利润 12000
本年利润=12000-4742=7258(元)。
(2)调整:
①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50×4+800)/(200+80)=3.57(元/件)
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200×3.57=714(元)
期末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50×4+800)-714=286(元)
单位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714/200=3.57(元)
②将本期固定制造费用从本年利润转出: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800
贷:本年利润 800
③将期初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登记入账: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200
贷:年初末分配利润 200
④将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转出: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产成品 714
贷: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714
⑤将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
已销产品150件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50×5+100×3.57=607(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607
贷:固定性制造费用一产成品 357
年初未分配利润 250
⑥将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产品销售成本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607
贷:产品销售成本 607
则调整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调整前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调增金额-调减
金额=7258+800-607=7451(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为10万元,本期为生产产品发生直接材料费用80万元,直接人工费用15万元,制造费用20万元,企业行政管理费用10万元,本期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为100万元。假设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期末“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为( )万元。
A.35
B.25
C.15
D.5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生产成本”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生产各种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分配承担的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不计入生产成本。期末结转完成产品成本,借记“产成品”,贷记“生产成本”。因此,期末“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10+80+15+20-100=25(万元)。
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确定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时,p应考虑的具体条件有( )。
A.在产品数量的多少
B.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
C.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
D.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题中四个选项均属于企业在确定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时应该考虑的具体条件。
成本计算分批法的特点有( )。
A.产品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成本计算不定期
B.月末无须进行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C.比较适用于冶金、纺织、机械制造行业企业
D.以成本计算品种法原理为基础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分批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与生产周期相关联,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所以A正确;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问题。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在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时候,就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以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故B项错误;南于冶金、纺织、机械并不是单件小批生产,应该适合的方法是分步法,故C项错误;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是产品成本计算中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他成本计算方法都是以品种法为基础的,故选项D正确。
分步法适用于( )。
A.单件小批生产
B.大批大量生产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D.单步骤生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产品生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对各步骤的成本进行考核和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