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8年10月22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2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长征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意义。(14分)

正确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有助于营造全社会节能环保、甘于奉献、互帮互助的文化氛围,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把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影响青少年交往。(3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3分)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及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进行分析,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根据不同原理内容对材料加以理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中印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文化交流一直是两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11日,中印文化艺术界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印两国学者共同研讨“谭云山现象”,并展望21世纪中印文化交流的前景。谭云山是一名杰出的中印友好全都。1928年,他接受印度诗圣泰戈尔的邀请到印度国际大学作者,从此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并潜心研究佛教和印度文化。1937年,谭云山创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数十年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为构筑中印文化桥梁、传播中印文化付出了比重的精力,他本人也被誉为“现代玄奘”。

材料二  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活动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印青年交流从传统文化入手,很有意义。中国的太极拳、书法、茶艺和印度的瑜伽、音乐、舞蹈是两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尽管文化形态各异,但都蕴涵自然、和谐、包容之美。他希望两国青年朋友在交流切磋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能够领悟和传承其精神内涵,成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朋友、好伙伴。

(1)简述“谭云山现象”的文化价值。(9分)

(2)结合材料二,就我国如何推动文化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9分)

正确答案

(1)“谭云山现象”是中印文化交流的缩影和典型,它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印度的传播,加深了印度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也有利于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印度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分)“谭云山现象”还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做文化交流的使者。(3分)

(2)①充分挖掘本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广泛了解外国文化,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④加强教育,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努力把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年培养成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每点3分,共9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辨析:社会发展必将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辨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越发展,人的物质文化条件就越充分,就越能推进入的全面发展。同时,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就会创造得越多。因此,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社会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3)我们既要看到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要看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凸显了时代主旋律。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进一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追逐梦想的精神,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现实意义。(7分)

正确答案

(13分)(1)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2分)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的基石:只有不断激发人们追逐梦想的精神,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分)(若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回答,只得1分)③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为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容。(2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国家的发展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梦”的提出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2分)②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中国梦可以激发人们追逐梦想的精神。(2分)③“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休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3分)(若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或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提出意义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两个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中国梦”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知识,要根据对材料内容的解读选择合适的原理回答。“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与当代实际结合的产物,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进一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追逐梦想的精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中国梦提出的现实意义。“中国梦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回答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梦进一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追逐梦想的精神”,回答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说明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重要性的认识。(12分

正确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3分)

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竞争力。(3分)

③文化塑造人生。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④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将极大地推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目前江西省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但在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等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2012年1月4日,江西省民政部根据国务院有关城镇化的指导原则并结合江西省实际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这将促进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社区,拓宽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制度渠道,增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力量。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6分)①文化对人们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2分)②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人们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乡村文化深刻地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

试题分析:农民工群体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是由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长期的生活环境的影响,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城乡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等;传统乡村文化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点评:该题要准确分析农民工为什么不能融入城市,原因概括要全面、恰当,体现的原理要和原因对应。不仅要求学生对材料内容能理解充分,还要对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难度适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5月23日,是第16届世界读书日。湖南株洲市开展了购书、发书、送书、买书、读书、讲书、借书、谈书活动,再次掀起这个城市的阅读潮。读书活动渗透到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外来建设者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读书渐渐成为市民的习惯。在机关,掀起了“创学习型机关、做知识型干部”的热潮;在企业,“提升个人品位、提高素质技能”成为共同追求;在家庭,“读书、生活、工作”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普遍生活追求;在学校,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学习名人精神”等各类读书活动;在社区,“好读书、知礼仪、做文明人”成为社区居民的行为准则。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读书活动渗透到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读书活动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读书活动渗透到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③文化可以塑造人生,读书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背景: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辩题: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只要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使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确实影响着每个人,但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其两重性,先进、优秀、健康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体现该道理。因此,认为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抹杀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文化对人的影响不都是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认为只要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使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的观点也是片面的,忽视人的自觉能动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是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村官”小杨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2)“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了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3)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4)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