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要坚持正确文化创作方向,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能够塑造人生。②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人发展大繁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2011年4月23日第1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安徽某校在4月1日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书香伴我成长文明促我进步”全校师生读书月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的角度说明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些素质的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通过这次活动,主动接受文化熏陶,不仅有利于中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通过这次活动,有利于提升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

(2)优秀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07年9月13日,我国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宣布成立,并被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设立预防腐败局,实质是变机构反腐为全民倡廉,即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一切腐败现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

材料二:国家预防腐败局的主要职能之一是重在预防,通过加强教育,使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树立腐败行为不可为、腐败势头不可有的思想。这意味着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迈向一个新高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我国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影响。(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具有重要作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23日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 4月21日出炉的2014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6分)

材料二 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改善国民阅读状况,“倡导全民阅读法”正在立法并首次进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我国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全民阅读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就政府如何担负起推动全民阅读的责任提两条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社会的发展。(2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学习优秀文化,必然会促进社会发展。(4分)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读书,读优秀的书,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4分)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分)

(2)①发挥阅读引导作用,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营造全民的良好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扶持出版业、实体书店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④完善全民阅读方面的立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故学生要从材料及设问中找寻答题的突破点。国民爱读书是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表现,因此,学生可从文化的力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就政府如何担负起推动全民阅读的责任提两条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依据对材料及设问的分析并结合平时积累的时政信息去综合思考。材料中““倡导全民阅读法”正在立法并首次进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我国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等语句给学生作答提供了思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设问中“政府”、“ 担负起推动全民阅读的责任”,也能够给学生作答提供解答信息;另外,全民阅读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综上所述,学生可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出版业、实体书店等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于高考文理不分科,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材料二 汉语不仅是我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华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浩如烟海的母语文献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近来,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对于英语和语文考试方式和分值调整引起社会关注。其中北京拟将英语分值150分降100,语文分值由1 50分提高到180分。专家分析说,这一调整将增加母语教学刚性要求,有利于提升国人母语的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1)专家认为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教改的症结仍然是高考制度。选择高考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10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提高母语教学要求的必要性。(8分)

正确答案

(1)10分

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高考方案都是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4分)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高考方案才是合理的。(3分)不同的高考方案之间也存在着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高考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避害的正确选择。(3分)

(2)8分

①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分)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提高母语教学要求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和母语复兴奠定根基。(3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母语教学要求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国人对母语的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3分)

试题分析: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设问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选择高考方案的过程所体现的利弊关系,我们要结合材料,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说明高考方案体现的利弊关系。

(2)“汉语不仅是我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题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提高母语教学要求的必要性,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等方面分析说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经济回报高等特点,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9 年7 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有专家指出:“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观察和估量文化产业的意义,就过于狭窄和浅陋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考量文化产业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等免费向社会开放,可从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来作答;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从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作答;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意义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浙江省遭遇了较严重的用工荒,不少企业因难招也难留工人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但B企业风景这边独好,该企业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员工职业技术培训;建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并免费提供图书阅览等;出资组织留在公司过年的员工到周边地区旅游。企业营造的良好氛围使员工们都有一种家的感觉,劳动积极性普遍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也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提高。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B企业的做法对解决“用工荒”难题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企业在文化建设上舍得投入,既增强了对员工的吸引力,也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这说明在经济发展中,企业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影响人。B企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使员工从中得到精神愉悦和文化熏陶,提高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材料二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记者到各地海采“家风是什么”,调查结果五花八门,大多数的家风充满了正能量,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少数人家庭观念淡漠,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原因:一:“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落后的替罪羊,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牌位.烧家谱.漠视家训家风的现象。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大家族逐步解体,家庭以围绕下一代为主,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家风的方向,三:大量到城镇务工的乡村青壮年,无法避免的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理念所影响。

材料三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健康向上,积极创新;另一方面,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建“小家”,为“大家”.

(1)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家风传承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整个社会家风的形成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每点3分,共12分)①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优秀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弘扬家庭传统美德,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③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优秀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④家风传承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10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大家族逐步解体,家风发生了相应的变化。(3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阻碍作用。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牌位,烧家谱,漠视家训家风的现象。(4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理念,对外来务工人员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3分)

(3)(4分)①树立创新意识,家风建设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分)②搞好局部,建“小家”,为“大家”通过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可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说明传承优秀的家风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的特点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2)本题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历史唯物主义主义的知识。对于整个社会的家风形成的原因,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角度说明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牌位、烧家谱、漠视家训家风的现象;最后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请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考生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也可以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其他角度分析说明的,只要言之有理,只要属于唯物辩证的范畴同样可以得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