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对人的影响
- 共2908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家风源自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我国古代人大多以家族聚居,家族在代际传承中持守一种较为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整个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在古代,家风构成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了他一生的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因此,家风成为社会风气的调节器,被官家所推崇褒扬。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社会条件与封建中国截然不同,人口的高速流动早就瓦解了当初的所谓“家族”,家庭单位相对变小,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批判的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1﹚是否重拾“家风”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表明你的态度并阐明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10分)
﹙3﹚好的家风标准引发人们纷纷讨论。你认为评判好的家风应该坚持什么标准?(4分)
正确答案
(1)答案一:应重拾家风。(1分)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对家庭成员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良好家风能传承恒定价值理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 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良好家风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5分)
答案二:不应重拾家风。(1分)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流动和家庭关系的改变,传统家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6分)家风文化以家族为中心,与现代公共精神相背离,传统家风中腐朽、消极的内容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5分)
(2)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家风,甄别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3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家风,对传统家风中的合理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3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家风,给家风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3分)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观点对待家风。(1分)
(3)好的的家风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时代的要求;(2分)应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坚持家庭与社会的统一。(2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问比较开放,选择本身无所谓对错。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理论论述必须是对选择的支撑。如果考生选择了重拾家风,可以从运用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回答;如果选择不应该重拾家风,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还可以从文化继承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2)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考生在回答时,可以从从发展的观点说明要推动家风的与时俱进;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也可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说明;也可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说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对于家风的标准问题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好的的家风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时代的要求、应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坚持家庭与社会的统一,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针对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材料: 美国的软实力之强有目共睹,2012年文化产业占美国整个GDP的1/3。美国文化的传播能力相当强,它一方面表述美国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却在形式、技巧甚至内容等方面努力适应不同的受众和市场需求。而且,美国文化始终和科技相结合,使“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美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做法。(11分)
正确答案
(共10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美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3分)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美国通过文化传播表述其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提升美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③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曰趋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美国能够根据不同的观众和市场需求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2分)
④发挥科技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的作用,美国文化始终和科技相结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从而使“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美国重视发展文化软实力为背景,考查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题干要求分析美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做法。做题时关键要从材料归纳出美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做法是什么。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做法是:借助强有力的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了不同的观众和市场需求;美国文化始终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然后可以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传播的手段等知识去回答。
辨析题
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此,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10分)
正确答案
(1)优秀文化总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所以,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但不能因此说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优秀和糟粕之分。只有参加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人的精神健康向上。而落后、糟粕的文化活动会腐蚀人的精神,参加此类活动会使人精神空虚、迷茫甚至堕落。
(3)人们参加优秀文化活动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如果只是被动地受强制地参加优秀文化活动,也难以产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4)综上所述,上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试题分析:本题为辨析题。回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材料中给出的观点,明确辩点。然后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找出正确的合理的观点,并加以分析;然后分析材料中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最后加以总结。材料中的观点看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看到了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但是忽视了落后、糟粕的文化活动会腐蚀人的精神,参加此类活动会使人精神空虚、迷茫甚至堕落;也没有看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熏陶的过程。
据调查显示,中国是苹果公司的第二大市场。某班开设了“如何看待当前‘苹果’产品热”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议论激烈。其中小王同学说:“中国人若一直追寻着苹果产品更新的脚步,总有一天会被美国文化同化。”
请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小王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11分)
正确答案
27. 该观点不全面。(1分)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美国产品,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美国的文化理念。(3分)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若经常使用美国产品,是会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小王的观点有一定道理。(3分) ③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国人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影响,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3分)④对待苹果产品,我们应该理性的分析,不能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我们应从苹果公司文化中吸取先进健康的成分,摒弃落后、腐朽的成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回答本类型的试题要注意分析材料中的观点的合理性,加以分析;然后分析其错误之处,加以改正;最后加以总结。材料中小王的观点看到了文化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但是忽视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不会被同化。
(20分)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1)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意识的能动作用,题目类型属于体现类。解答本题,思路容易局限在意识能动作用本身,即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和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而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应包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明确上述知识点后,回到材料进行信息提取,与上述理论进行一一对应即可,即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体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
(2)本题知识范围明确,文化与生活,题目类型意义类,问题指向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由于本题知识限定较为狭窄,范围内适用设问的知识有限,大致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塑造人生。在明确所用知识后,回扣设问中华美食文化,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具体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2014年马年春晚舞台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舒缓的旋律,贴心的歌词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故事。“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平实的语句,将人生故事娓娓道来,“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句句歌词直戳心扉,将父母之爱表达的震撼人心;再配以网络名人“大萌子”的“30年父女合影”,30张照片凝聚30年父女情,引人深思。春晚后,网友纷纷称赞《时间都去哪儿了》是马年央视春晚最感人的节目。在街头巷尾,也总能听到很多商铺播放这首歌曲,一时间唱遍神州大地,回响在五湖四海。此曲唱出了亲情的追问;引发了大家对“空巢家庭”现象及老人“精神赡养”等问题的深思。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该歌曲走红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歌曲来自生活,源于生活,从而贴近生活、深入人心,感动中国。(4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歌曲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关爱父母。(4分)(3)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歌曲借助央视春晚舞台,全国人民思乡、亲情最浓的时刻,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并得以迅速广泛传播。(4分)
(满分12分,如果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或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但最多不超过本题分值)
试题分析:2014年马年春晚舞台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舒缓的旋律,贴心的歌词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故事。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对人生的塑造,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等方面分析。
(22分)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哪些观点。(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11分)
正确答案
(22分)(1)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4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踐行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的重大决策;(2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2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党员实现人生价值。(4分)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哪些观点。本问为指定原理的题目,题型为体现类,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和来源,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去作答,要解答好本题就是对“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观点有准确的记忆与运用。
本题第二问要求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注意本题的原理限定为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可以从社会观与人生价值观两个原理出发,从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两个主体出发,组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原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材料去作答。组织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原理,结合党员为民务实清廉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去组织答案。
简答题: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9分)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分)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2分)
②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第一问: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考生只要联系教材知识,即可得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第二问: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考生只要调动教材知识,便可得出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点评: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本题是一道简答题,考查考生对教材的识记能力和把握能力,考生一定要全面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考生只要调动相关的知识点,该题的答案便可得出,该题难度为一般。
感受文化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的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____________,来自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__。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__、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一般不是____________、强制的。
②深远持久: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____________,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____________的。
正确答案
(1)文化环境;文化活动
(2)交往方式;实践活动
(3)①潜移默化;有形的②思维方式;深远而持久
2009年4月13日,为期四天的南京下关妈祖庙会开幕。成千上万的南京人和来自台湾、莆田、潮州等地的商客拥到下关天妃宫祭祀妈祖,热闹非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了解,下关妈祖庙会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南京100多个与妈祖庙会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民间庙会却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材料二 相关人士认为,民间自发形成的庙会,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其实就是物资交流会。如今商业发达,庙会的经济功能微乎其微。从这个意义上讲,庙会的消亡是必然的,也不值得可惜。
材料三 也有专家指出,传统民间庙会是“文化”与“物质交流”的结合。虽然商业繁荣使庙会的物质交流功能削弱殆尽,但乡土习俗、文化内涵依旧传承不息。他认为,作为非物质的民间民俗文化,民间庙会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只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并加以创新和引导,就会大为改观。
(1)传统习俗失去了经济功能,消亡是必然的。请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2)请简要谈谈如何使传统民间庙会得到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
(1)传统习俗失去了经济功能,消亡是必然的。请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①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理解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传统习俗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习俗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能够因时而变。
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传统习俗的经济功能可能会逐渐丧失,但传统习俗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也能够兴亡发达。
④那种简单的认为传统习俗失去了经济功能,就必然消亡的观点是片面的。
(2)请简要谈谈如何使传统民间庙会得到继承和发展。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民间庙会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传统民间庙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1)传统习俗失去了经济功能,消亡是必然的。请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此题考查传统习俗的含义,特点。从这两方面做答。
(2)请简要谈谈如何使传统民间庙会得到继承和发展。
联系教材可知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传统民间庙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