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
- 共1482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望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百年的艰辛探索历程。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过激主义的结果。而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汪林茂则认为辛亥革命并非“英雄革命”,也不是过激主义,而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k-之_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政治制度?试概括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相比有何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资产阶级改良的尝试宣告失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后在组织、纲领、实践上作了一系列准备。(如建立了革命政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2)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
(3)评价:新文化运动宣传革新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是有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变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4)进步: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礼服兴,傲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兴,跪拜礼灭。材料二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然偌大的清王朝不亡于洪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跨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提及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孙的几个口号指什么?为什么说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毛泽东曾12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下面两图分别是49年2月的第一次和2005年6月的第十二次,内文都作了简单描述。1949年2月报道称“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5亿困顿疲惫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2005年6月报道标题为“中国的新变革”:“刘丽……这个农民的女儿一直在广东一家工厂里工作,天天泡在繁密的缝纫机声响里。是的,这里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 ”。
(3)截止1949年,毛泽东承担的主要历史课题是什么?其能够大获成功,具备了哪些有利的内外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逝世后到2005年,为实现“全世界没谁能逃脱‘中国制造’,中国领导人在探索中形成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服饰;社会习俗;历法纪元;礼仪变化;政治体制-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时代精神: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解放思想;反封建专制和等级伦理,提倡资产阶级平等、民权;提高妇女地位。
(2)民族民权民生;半殖半封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是两大课题,三民主义符合顺应发展趋势,表达资阶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和民主的愿望;成为辛亥指导思想,推动革命发展。(3)历史课题:寻找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条件:二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壮大。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成为革命指导;中共代表人民得到群众支持;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4)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景涛,科学发展观。
(5)时势造英雄,顺应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才能成功;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纲领和理论形成必须适合本国国情。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挟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约法;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3)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 国情的救亡道路(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4)把握历史发展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汲取历史智慧(体会孙中山的爱国精神)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二 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其自身的发展,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钱乘旦《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两例说明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说一说你怎样理解“中国奇迹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现代化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成果: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2)曲折举例:国内战争时期,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建立斯大林体制,但逐渐僵化;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继失败,苏联最终解体。
(3)“中国奇迹的核心”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4)现代化道路是多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 ]
正确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差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差别: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3)台湾学者的立场——中华民国,或者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两枚货币。
材料二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这两枚货币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材料三 “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摘自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谈谈应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以“20世纪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请你代他们写一篇内容提要。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词语: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②紧扣主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宇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3)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政府,中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坚持独裁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后,于1954年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建立了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在近代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中国革命的道路选择问题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选择了什么道路?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史实,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学习西方,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
(2)“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是指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结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着同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因此中国的革命道路选择,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因不愿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借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律保护。
——《中国同盟会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孙中山在总结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实现材料一的目的,孙中山等人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这一纲领具有哪些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孙中山所说的“至为完美”的国家并没有建立起来,孙中山对于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不正确。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本人又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而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中国走独立发展道路。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下列是一组具有政治意义的建筑图片。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四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4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还实行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冲击挑战: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0世纪初,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
(3)关系:相互制约与平衡;相对独立,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4)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