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检测
- 共5040题
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SO2。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SO2。
(1)Ⅰ、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Ⅳ_______. (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B;A;D
(2)装置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
(4)检验SO2是否除尽
(5)装置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有几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一器多用”的实验探究(a中盛放的液体均匀慢慢滴下;b中盛放的药品足量;若在c、d中盛放液体,则长导管均浸入液面以下),每组同学设想在a、b、c、d中分别盛放不同物质,来制取某种气体并检验其性质.请你回答以下各组同学在交流实验设计方案中提出的问题:
Ⅰ(1)若a:浓盐酸;b:高锰酸钾(其氧化性比二氧
化锰强得多);c:左侧放干燥红布条,右侧放红色鲜花瓣.在实验过程中c中现象能说明______.
d装置中盛放药品的作用是______,请写出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若a:稀盐酸;b:贝壳粉;c:饱和碳酸钠溶液;d:饱和苯酚钠溶液.在实验过程中,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d中现象是______,这说明______.
(3)若a:饱和食盐水;b:碳化钙;c: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溴水.在实验过程中,c中出现的现象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______性.d中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多余气体处理方法是______.
(4)若a:浓氨水;b:生石灰;c:四氯化碳;d:盐酸.在实验过程中,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Ⅱ你认为四组同学在制取气体之前都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你还可以利用此装置的a和b两部分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有(只写一种)______.
正确答案
Ⅰ(1)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气与水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作用,由于氯气有毒,故用碱液吸收.故答案为:具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环境污染;Cl2+2OH-=Cl-+ClO-+H2O;
(2)盐酸与贝壳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有晶体析出;由于碳酸酸性比苯酚强,故向苯酚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会析出苯酚.故答案为:有晶体析出; 出现浑浊;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3)乙炔具有还原性,被高锰酸钾氧化,乙炔中含碳碳叁键,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炔是可燃性气体,对于乙炔尾气可燃烧掉或回收.故答案为:还原;加成;点燃;
(4)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氨气易溶于水,易与盐酸反应,而不溶于四氯化碳,由于四氯化碳密度大于盐酸密度,分层后,下层为四氯化碳,上层为水溶液.故答案为:冒气泡,接着d中物质回流到c中,液体分层,下层为油状物;NH3+H+=NH4+;
Ⅱ气体制备之前需检查气密性,此装置适合固液或液液不加热制气装置,故答案为:气密性检查;氧气(或二氧化硫、氢气).
某课外活动小组按右图装置检验Cu与稀HNO3的反应产物为NO.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验其气密性.
②将铜网放置在多孔塑料片上,并打开活塞K,从漏斗中加入稀HNO3,加到一定位置后关闭活塞K.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停止,然后检验产物N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2)开始时应将稀HNO3的液面加到a、b、c的什么地方______.
(3)在反应物未反应完全时,为什么反应会自动停止______.
(4)当打开活塞K检验产物NO时,有什么现象证明产物为NO______.
正确答案
(1)如果关闭活塞K,U形管内存有气体,气体产生压强;向漏斗内加水,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U形管内的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时,U形管左端水面不再上升,否则水会充满整个U形管.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K,向漏斗中加水,如果水不能充满∪形管左端,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NO能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氮,当将稀HNO3的液面加到a处,赶出U形管内的空气,排除了二氧化氮的干扰,得到的气体就是纯净的NO,所以应将硝酸的液面加到a处.
故答案为:a.
(3)当关闭K时,U形管内的NO气体产生压强,当U形管左端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时,气体会使U形管内的溶液从左端向右端移动,从而使铜和硝酸分离,反应自动停止.
故答案为:K关闭时,气压增大,将硝酸从∪形管左端压入右端,使硝酸与铜网脱离接触.
(4)2NO+O2=2 NO2,NO是无色气体,NO2是红棕色气体,当NO转化为NO2时,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故答案为:气体排出时,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在实验室里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硫,老师启发他们并由他们自己设计了下列实验图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2H4和SO2。回答下列问题
①I、II、Ⅲ、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__________II__________Ⅲ__________IV__________ (填试剂的序号)。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②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H3CH2OHCH2=CH2↑+H2O;催化剂;脱水剂
(2)①I:A;II:B;III:A;IV:D;②I中品红溶液褪色;③III中品红溶液不褪色,IV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为-19.5℃,易溶于水,易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其他气体。大多数装修材料中含有甲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对人的皮肤和________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2)CO使人中毒是因为很容易和人体血液中的________结合。
(3)该兴趣小组收集V1L含有甲醛和CO的某居室空气,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甲醛和CO的含量。
则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为了获得较准确的实验结论,他们需要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仔细做好每步操作,只做一次实验 b.在A、B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c.重复做2-3次上述实验
正确答案
(1)呼吸器官
(2)血红蛋白
(3)水;C中水的体积;c
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填序号): ①____;②___;③____;④____。
A.品红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A;②B;③A;④D
(2)①装置中的品红溶液褪色
(3)将SO2气体完全吸收,排除干扰检验乙烯的实验
(4)检验SO2是否已完全被吸收
(5)③装置的品红溶液不褪色,④装置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如图是检验气体性质的一种实验装置,请回答:
(1)当X为二氧化硫气体时
①如果Y为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溶液褪色,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具有______性;
②如果Y为品红溶液时,可观察到溶液褪色,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硫具有______性;
③如果Y为酸性KMnO4溶液时,也可观察到溶液褪色,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硫具有______性.
(2)仍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各组实验,也能看到溶液褪色现象的是______(填序号).
A.X为甲烷,Y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X为氯气,Y为紫色石蕊试液
C.x为乙烯,Y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正确答案
(1)①将二氧化硫通入到氢氧化钠酚酞试液中,溶液褪色,氢氧化钠具有碱性,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无色酚酞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所以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硫水溶液具有酸性,
故答案为:酸;
②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二氧化硫体现漂白性,
故答案为:漂白;
③如果Y为酸性KMnO4溶液时,也可观察到溶液褪色,由于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故答案为:还原;
(2)A.甲烷性质较稳定,和强酸、强碱、大部分强氧化剂不反应,所以甲烷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故A错误;
B.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褪色,故B正确;
C.乙烯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而使溴水褪色,故C正确;
故选BC.
(1)如图所示,烧瓶是干燥的。当烧瓶口向上时, 由A口导入气体,B口敞露于空气中或连接吸收尾气的装置,可收集下列气体中的_________于烧瓶中。
①NO ②NH3 ③SO2 ④H2 ⑤NO2
(2)如果烧瓶中事先已集满一瓶氨气,并将烧瓶口向下放置,由_______口导入气体可收集NO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确定烧瓶中已集满NO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②④
(2)A;氨气密度比NO的小;在B的管口出现红棕色
实验室里浓硫酸与酒精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乙烯。请选用如下装置,验证所生成的乙烯中混有
CO2及SO2气体。
(1)实验室制乙烯时,浓硫酸与酒精按_________体积比混合,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气体流向从左→右,则各装置的接口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生成的乙烯中混有SO2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生成的乙烯中混有CO2气体的实验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气装置中,最终反应混合物的颜色变成_________色。
正确答案
(1)3:1;C2H5OHCH2=CH2↑+H2O
(2)aefg
(3)e接口处试管内品红溶液褪色
(4)f接口处试管内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5)黑
煤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含有SO2、NO2和NO等多种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煤进行加工后再燃烧,或将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1)将煤直接进行燃烧,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形成硝酸型酸雨
①写出有关物质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下是对硝酸型酸雨的若干项评价,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的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b: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c:导致臭氧层空洞
d: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向植物提供氮肥
(2)对煤用石灰石进行脱硫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脱硫后,在废气中含有的不良气体是___________,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脱硫后废气中是否含有SO2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2NO+O2=2NO2、3NO2+H2O=2H2O+NO;②abd
(2)CaCO3CaO+CO2、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3)CO2;使温室效应加剧
(4)通过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废液中含SO2,若不褪色,则说明废液中不含SO2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加热前 先______,然后再集中加热;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人.
正确答案
预热
解析
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先预热,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
故答案为:;预热.
下列仪器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①量筒 ②表面皿 ③烧杯 ④试管 ⑤烧瓶 ⑥蒸发皿 ⑦坩埚.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等.
故选C.
在实验室做镁条燃烧实验时,使用的仪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做镁条燃烧的实验时,加持工具是坩埚钳,需要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在石棉网上进行.
故选D.
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对试管加热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外壁必须干燥,否则加热时容易发生炸裂,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大拇指压在试管夹的短柄上可能会造成试管脱落,所以大拇指应该按在长柄上,故B错误;
C.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正确;
D.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左右转动,不能上下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和名称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面积不能太大,故选:I;
②夹持镁条燃烧的,应该是耐高温的,故选:A;
③在酒精灯上加热需要垫石棉网的,受热面积较大,瓶壁薄厚均匀的,故选:D;
④取用粉末状的固体药品,应有凹形的槽形装置,故选:G;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应有存液装置和挤压排气装置,故选:B;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存储气体的装置,故选:C.
解析
解: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面积不能太大,故选:I;
②夹持镁条燃烧的,应该是耐高温的,故选:A;
③在酒精灯上加热需要垫石棉网的,受热面积较大,瓶壁薄厚均匀的,故选:D;
④取用粉末状的固体药品,应有凹形的槽形装置,故选:G;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应有存液装置和挤压排气装置,故选:B;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存储气体的装置,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