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 共595题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举行。沙特阿拉伯展馆(见图)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在没有常年有水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
下图中右图是沙特阿拉伯及其周边地区的示意图。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沙特阿拉伯位于___________板块。
(2)“能源之城”是沙特馆展示的特色之一,这里的“能源”是指_________。世博会开幕时,一艘满载该种能源的轮船从波斯湾沿岸出发驶往上海,途经阿拉伯海时将____(顺,逆)水航行。
(3)为什么沙特阿拉伯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绿洲农业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印度洋
(2)石油;顺
(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沙漠广布。
(4)有利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沙漠广布,水源缺乏。建议:发展集约化节水农业,运用喷灌、滴灌等技术节约用水。
读“世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E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填字母)相互__________(运动方式)形成的,红
海是图中的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填字母)相互__________(运动方式)形成的。
(3)在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多选)
A、高大的山脉
B、巨大的高原
C、深邃的海沟
D、岛弧
正确答案
(1)美洲;南极洲
(2)A;C;挤压碰撞;B;C;分离
(3)CD
下图为“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割板块的构造带,在海底地形上,A处是____________,B处是____________。
(2)根据板块移动的方向,A处是板块发生____________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B处是板块发生__
__________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3)若该图表示太平洋西部大洋板块的俯冲情况,则C是指____________板块。
正确答案
(1)大洋中脊(海岭);海沟
(2)张裂;碰撞
(3)亚欧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 年5 月1 日第41 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沙特阿拉伯展馆(见下左图)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申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在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 下右图是沙特阿拉伯及其周边地区的示意图。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对板块的划分,沙特阿拉伯位于__________板块。
(2)“能源之城”是沙特馆展示的特色之一,这里的“能源”是指___________。世博会开幕一个月后,一艘满载该种能源的轮船从波斯湾沿岸出发驶往上海,途经阿拉伯海时将_________(顺,逆)水航行。
(3)为什么沙特阿拉伯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沙特阿拉伯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印度洋
(2)石油;顺
(3)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于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海水淡化或地下水。
(4)有利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沙漠广布,水源缺乏。
根据“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见图)发生了8.9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多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12月26日的印度洋地震发生在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2)图例甲、乙表示板块边界类型,其中甲是____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3)图中A处也是地震多发地段,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欧;印度洋
(2)生长
(3)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显得日益重要。阅读某种绿色能源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该绿色能源2007年产消差统计图。
材料二:
2011年,我国对该绿色能源的消费量有望达1300亿立方米。下图为我国该绿色能源的主要进口路径图。
(1)该绿色能源是________,世界上该能源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是________。
(2)我国从中亚地区输入该能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_。
(3)2010年11月20日,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按图中航线(实线)历时半个月运输该能源前往B地区,航行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影响途经沿岸陆地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简要分析C岛南侧海水较北侧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能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得到大量使用,简要分析这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天然气;俄罗斯
(2)管道运输
(3)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热量
(4)C岛南侧位于板块碰撞处,有海沟,所以海水较深;北侧位于板块内部,所以海水较浅。
(5)有利于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提高能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大量使用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答对3点即可)
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灾害?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国夏季东南部沿海多降雨,冬季西北部沿海多降雪,请阐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请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2)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原因:①A国多山,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②A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强烈破坏;③A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3)A国(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加之日本暖流的影响,太平洋沿岸(东南沿海)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携带一定的水汽,加之西北季风为寒冷气流,所以日本海沿岸(西北沿海)降雪较多。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②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④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原生产地地价昂贵,原生产地环境污染严重)。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
图中为世界著名的运河、海峡、港口所在地的经纬度,甲乙丙为气温降水图表,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运河连结 海与 海,所属国家的 , (矿产资源)丰富, 是全国最大的煤田。在第三次工业技术推动下,新兴工业逐步向 发展。运河沿岸地区气候类型与图中的 相同。
(2)图中B海峡位于 板块与 板块之间的 边界,表层海水自 向 流动,按成因划分属于 流,海峡沿岸典型的植被类型为 。
(3)图中C港为 洋沿岸著名的港口,该港终年不冻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北海;波罗的海;煤;钾盐;鲁尔; 南 ;甲
(2)亚欧;非洲;消亡; 西;东;密度流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北冰洋 ;北大洋暖流增温作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7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我国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材料二舟山群岛的地理位置图
材料三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示意图
(1)分析说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目标之一是建设成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请你分析说明这一建设目标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说明舟山群岛新区在开发建设中可能诱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背靠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面向日本、韩国、台湾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出海口的结合部,是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多优良港口,海上交通便利,扼守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利于江海联运;海洋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方北戴河”嵊泗列岛等旅游资源);政策条件优越等。
(2)舟山群岛新区深水海岸线长,港口资源丰富,利于筑港和利于大型轮船的停靠;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与我国沿海各港口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西太平洋海域的主要港口形成扇形辐射,利于大宗商品的集散;以上海、杭州、宁波等地高速交通为依托,舟山群岛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沿岸工业带的交汇处,经济发达,进出口货物量大,腹地广。
(3)海上航运、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海水污染,诱发赤潮;海洋化工造成大气、水污染;近岸工程建设不当导致海洋生态破坏等。
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甲国A、B两城市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损失惨重的地震。据研究,AB一带20年内极有可能有大地震。乙国D火山是世界最活跃的火山之一,2005年5月23日再次强烈喷发。
(1)读材料一,结合相关知识,简要归纳分析当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简要说明图中A、D两地区多火山、地震原因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二,简述图中E河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国农业发达,地区生产专门化程度高,形成了几个主要农业带。材料二所示图中C附近是水果和灌溉农业带,请简述其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所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工业的扩散或迁移方向。请说明该国工业扩散或迁移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墨西哥感染人群最多,因为两国是该病毒的源发地,同时人员往来多。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感染人群较多,它们与该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多,人员流动大。中国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因曾经与SARS 和禽流感斗争而防范意识强。非洲国家因洲际人口流动小而感染少。(言之有理即可)
(2)两地都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A 附近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D 附近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3)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流量大,水流平稳,船运便利。
(4)该地区位于美国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有河流(科罗拉多河)提供灌溉水源;美国工业发达、科技先进,为农业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该地区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交通发达,农业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5)①箭头是指美国工业由东北向西部和南部扩散。②③箭头指美国将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墨西哥。
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海地和智利的强烈地震对比资料
材料二: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
(1)比较海地和智利两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完成以下表格:
(2)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智利震中地区属于_______气候,地震发生时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
(3)海地及其周围岛屿以种植甘蔗著名,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智利近500年来经历了大约500次较强烈的地震,而海地上一次地震则发生在250年前,请根据材料
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地地震的震级比智利小,但死亡人数远高于智利,试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至少
3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地中海;炎热干旱
(3)地处热带,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4)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多地震和火山;而海地位于
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相对较稳定。
(5)海地地震震源浅;震中位于人口稠密的首都附近;房屋的质量差,抗震能力低;防灾减灾体系不健
全,救灾不及时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读某国主要山脉带分布示意图及图中南北二岛地形类型比例组合坐标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要素图,甲位于南岛西部山区,乙位于南岛东部平原,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该图断层发育、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该国南北二岛之间地形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甲、乙两地降水的主要差异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研究,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是导致皮肤癌的原因之一,该国南岛东部地区是世界上皮肤癌高发地区之一,从大气环境方面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是消亡边界。
(2)相同点:平原面积小,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不同点:北岛山地比重较大,地势东高西低;南岛丘陵比重较大,地势西高东低。
(3)甲地降水量远大于乙地;甲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乙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4)南岛东部地区处于高大山脉背风坡,云量少光照强烈;靠近南极地区,臭氧层稀薄;太阳紫外线辐射在当地较强。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分别说明图中山脉A、B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新兴工业区的名称: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填表:比较两工业区
(3)E处附近有大范围渔场,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地区为巴塔哥尼亚荒漠,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而形成的;B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而形成的。
(2)硅谷(或旧金山);意大利新兴工业区;①轻工业产品(毛纺织等);②很高;③电子产品;④较
低
(3)E处附近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4)地处中纬西风带,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读下列东北亚部分区域图,回答问题。
(1)当图中A河流域处于结冰期时,朝鲜半岛、日本海、我国华北平原,盛行__________季风。
(2)图中A河流参与了地球水循环,其中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附近海域是北海道渔场,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日本群岛属于_________板块_________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
多火山、地震。
正确答案
(1)西北(或冬)
(2)太阳能
(3)寒暖流交汇
(4)太平洋;亚欧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1)震中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地形区之间。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A地区属_____________板块,B地区属亚欧板块,31°N除穿过此两大板块,还
有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太平洋板块。
(3)填表回答:①②两地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正确答案
(1)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2)印度洋;美洲;非洲
(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