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________斜。

(2)A、B两处中_________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_;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__。

(4)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5)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不定选)

[     ]

    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内力作用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正确答案

(1)褶皱;背;向

(2)A

(3)①;②;②;③

(4)增加;滑坡和泥石流

(5)A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变得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

    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

    节变化加大;河流两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任答两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_。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________(流水、风力)的_________(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和_______;③处可能会形成________岩,它是已生成的岩石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

(4)若要开采石矿,建采石场宜选择A处还是B处?_______处,若④⑤是同一成因类型的岩石,要开采花岗岩作为装饰材料,宜选择④处还是⑤处?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

(5)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_____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处。

(6)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地理事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______。

A.风蚀蘑菇B.长江三峡C.渭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正确答案

(1)背斜;向斜

(2)流水;侵蚀

(3)①;②;变质;温度和压强发生变化

(4)A;⑤;侵入岩

(5)B;A

(6)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同一水平面岩层中间老两边新即可判断为背斜

(7)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层剖面图,回答问题:

(1) 从地质构造上看,A处为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

(2) A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B两种构造中,有可能储存石油的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背斜;向斜;断层(地堑) 

(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破坏,形成谷地

(3) 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的“中国丹霞”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的第八项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下图为丹霞地貌和“中国丹霞”六个风景区所在区域图。

(1)分别指出六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所位于的省区:①(赤水)__________、②(良山)__________、 ③(丹霞山)________、④(龙虎山)________、 ⑤(泰宁)________、⑥(江郎山)________。

(2)六个风景区所在省份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色砂砾岩在三大类岩石中属于岩,图示地区的红色砂砾岩发育成丹霞地貌所经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外力作用即可)。

(4)赤水成为贵州省继荔波“中国喀斯特”之后的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试分析贵州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贵州;湖南;广东;江西;福建;浙江

(2)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沉积;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等

(4)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气候湿润,降雨量较大,流水溶蚀作用显著;地下水循环通畅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顶部地层缺失的原因是:                                                                            。 

(2)据探测该区域埋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适宜开采的地点可能有                           等地。

(3)图中A、B、C三地中,渔业资源丰富的是                     。其中又以温带海区的                      交汇处

    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渔业资源更为丰富。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箭头D表示的环节是                     

(5)若全球变暖,海平面将                      ,其原因有二:

    一是                                                         ;     二是                                                                      

正确答案

(1)背斜顶部易受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2)甲      A

(3)A      寒暖流

(4)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

(5)上升      海水体积膨胀    极冰融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1: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2: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1图中板块a是_______板块和材料2图中_______(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_______(岩石)。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________。(填字母)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板块碰撞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6)根据材料1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印度洋;B

(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资源等

(3)沉积岩

(4)A

(5)B

(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为了揭开其神秘面纱,中外科考队于2010年10月15日开始对它进行科考活动。

材料二:重庆地形图和2005年酸雨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统计数据。

(1)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调查发现地下河为天坑"之母",天坑主要是地下水对_____(岩石名称)的溶蚀作用造成的。

(2)图2为乐业地区的各月平均降水量与气温图,请判断其气候类型:________。

(3)请根据图2,你认为科考队对天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选择是否合理并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从农业区位条件看,图示喀斯特地貌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5可知重庆地区酸雨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全年发生强酸性降水(pH<4.5)的频率____(填"大于"或"小于")弱酸性降水(4.5≤pH<5.6);强酸性降水在____季出现频率较高;从2005年重庆地区降水的pH值统计分析看,重庆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

(6)酸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特征具有强烈的地理性。重庆地区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由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分布特点决定的;重庆地区酸雨的时间分配特征主要是由_______的季节变化决定的。

正确答案

(1)石灰岩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合理。因为10月份以后降水较少,地下河流补给也较少,河流流量少,河水较浅,流速较慢,适合考察。

(4)土层薄、肥力低;多山地、丘陵,地表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岩层渗水性强,水分不易存储。(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5)大于;秋冬;西南和东南部较重,东北部较轻

(6)地形;经济活动;降水(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利用模拟土坡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实验,以证明流水的侵蚀和沉积地形的形成及沉积物分布的特征。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实验用材:

水、水桶(水管或小型水泵)、颗粒大小不等的砂土

实验步骤:

    1、将砂土铺在土坡上,在土坡上方用水流浇注;2、沿某方向浇注水流,观察坡面地形的变化;3、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水流,观察坡面地形的变化;4、观察并记录坡脚平地上的沉积物分布的特征及沉积地形的形成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沿某一方向不断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地形,且沟谷不断加深;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水流则沟壑纵横,坡面破碎。在坡脚平地上沿水流方向可形成冲积扇地形或冲积扇平原;沉积物沿水流方向,颗粒由大到水按顺序分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形成①河谷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西省煤炭通过三大通道运到港口后主要运往我国哪些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省等省区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向外运输外,还主要通过哪种形式向外

        输送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西省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省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山西省煤炭的开发给山西省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壳断裂下陷和流水堆积作用。

(2)华东和华南地区。

(3)煤炭转化为电能。好处:一方面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输入地环境。

(4)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会出现地面下陷;另外,当地煤炭

         发电还会导致大气污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C;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1 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2 ,完成下列问题。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肥沃的土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2)根据图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有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源;沙漠化, 次生盐碱化

(2)最高月气温不同,最低月气温不同。(气温的年较差变化幅度不同);最高月气温出现的时间;降水总量不同;季节分配不均     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3)管道运输的优点: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加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4)开源: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努力加大本国能源的勘探与开发    节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质构造名称:甲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

(2)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_________处为好。

正确答案

1、向斜;断层;背斜

2、外力侵蚀

3、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地沿海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A、B两处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2)F处宜建_________________(旅游场所),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旅游营地建设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遭毁,对港口D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2)海滨浴场;有宽阔平坦的沙滩;离居民区和海滨浴场近,临海,环境优美  

(3)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大量泥沙在河口地带沉积,航道淤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 千米,平均宽度16 千米,最大深度1740 米,平均谷深1600 米,总面积2724 平千米。

材料二:科罗拉多国家公园耗资3000 万美元的悬空透明玻璃观景廊桥(如图),建造在大峡谷南缘老鹰崖距谷底1200 米的高空,为U 字形,最远处距岩壁21 米。廊桥宽约3 米,底板为透明玻璃材质。

(1)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具有的旅游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旅游业发达,每年可吸引50 万游人前来观光。玻璃廊桥对改变旅游者观赏效果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主要原因:地壳上升,流水的侵蚀。  旅游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任答3 点即可)

(2 )改变旅游者观赏的位置;探入峡谷;俯瞰峡谷和科罗拉多河景观。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