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的结构与性质
- 共1758题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溴水不反应,故A错误;
B、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乙烷和氯气反应取代反应不仅生成一氯乙烷还生成其它卤代烃,故C错误;
D、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l,2-二溴乙烷,故D正确.
故选D.
(1)写出实验室由苯和浓硝酸反应制取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2)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存在哪些错误?请指正.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3)在试管中将两种浓酸混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4)试简述水浴加热的优点______.
正确答案
取代
温度计没有插在烧杯中的热水中
导管太短
试管碰到烧杯底部
先取一定量的浓硝酸,然后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
反应混合物受热均匀,便于较准确的控制(反应条件)温度
解析
解:(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硝基子所取代,生成硝基苯,同时有水生成.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苯和硝酸反应,苯中的氢原子被硝基代替,所以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C6H6+HO-NO2(浓)C6H5NO2+H2O; 取代;
(2)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所以应插入热水中;玻璃管的作用是:使挥发出的反应物得到冷凝并使其流回到反应管中,即起冷凝回流作用,所以玻璃管不能太短;烧杯底部温度较高,反应温度应在60℃,所以不能接触烧杯底部,故答案为:温度计没有插在烧杯中的热水中;导管太短;试管碰到烧杯底部;
(3)迁移浓硫酸的稀释分析,浓硫酸应该倒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振荡,故答案为:先取一定量的浓硝酸,然后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
(4)与普通加热对比,水浴加热的优点有:温度低、易控制、受热均匀,需加热,且温度在100℃以下,均可用水浴加热.故答案为:反应混合物受热均匀,便于较准确的控制(反应条件)温度.
用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装置A、C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
(3)B、C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接下来要使反应开始,对C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反应过程中,B中盛放硝酸银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及时密封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三个装置中都发生都会发生铁与溴的反应、苯与溴的取代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Br2=2FeBr3,,
故答案为:2Fe+3Br2=2FeBr3;;
(2)在FeBr3的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由于反应放热,溴、苯沸点低,易挥发,所以从导管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一定的溴和苯.故长导管的作用为导气兼冷凝、回流反应物,故答案为:导气兼冷凝、回流反应物;
(3)反应需要铁做催化剂,要使反应开始,应向C中加入铁粉,即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
未被吸收的HBr进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HBr+AgNO3=AgBr↓+HNO3,生成AgBr淡黄色沉淀,
故答案为: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
(4)苯与溴都易挥发,并且有毒,苯与溴逸入空气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Br2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解析
解:(1)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三个装置中都发生都会发生铁与溴的反应、苯与溴的取代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Br2=2FeBr3,,
故答案为:2Fe+3Br2=2FeBr3;;
(2)在FeBr3的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由于反应放热,溴、苯沸点低,易挥发,所以从导管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一定的溴和苯.故长导管的作用为导气兼冷凝、回流反应物,故答案为:导气兼冷凝、回流反应物;
(3)反应需要铁做催化剂,要使反应开始,应向C中加入铁粉,即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
未被吸收的HBr进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HBr+AgNO3=AgBr↓+HNO3,生成AgBr淡黄色沉淀,
故答案为: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
(4)苯与溴都易挥发,并且有毒,苯与溴逸入空气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Br2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苯的密度比水小,故A错误;
B.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存在取代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
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为原子独特键,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故C错误;
D.苯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D错误;
故选B.
为了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下面的实验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苯中混有苯酚,加入NaOH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铁离子与苯酚生成的络合物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加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
D、加入足量冷水,苯与苯酚不溶于水,两者混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将将二者分离,故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