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为“皇位世袭制”;二为“皇族特权制”。皇位世袭制史称“皇统”。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行嫡长子继承制。如西汉有司请于文帝曰:“……子启最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文帝许之。启为太子,后即位为景帝。“皇族特权制”……秦朝建立,李斯主张“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置诸侯不便”。刘邦……大封其子弟为九国,占去国土的大半。东汉史学家班固论曰:“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诸侯王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君国子民,拥有军、政大权。

材料二 说此制(三公九卿制)中有“公天下”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官僚制度——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不再行世卿世禄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

(2)皇权的制衡制度……主要制衡方式有三种:一为大傅制度;二为廷议;三为法律……廷议也叫做朝议、朝会和大议等,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定期集会议事的一种形式。所议有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救灾、战争等等,参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自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侯王、众卿、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等……

(3)诸卿的设置和执掌……

材料三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对于这一变化(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十分看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封建论》一文中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对“皇位世袭制”和“皇族特权制”作简明扼要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公天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材料二中提到的“朝议”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皇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由皇帝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皇族特权制,是皇族(皇帝的父母、兄弟、子女等)获得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的制度。

(2)汉代“察举制”由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中央予以考察任用;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自秦汉开始,选官制度重在唯才是举,打破了官吏世卿世禄制,体现了“公天下”。

(3)朝议是皇帝与大臣们集体议政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另一方面,朝议召集与否、朝议的结果采纳与否和采纳的程度如何,都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人,因此,朝议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

(4)中央集权制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持了社会稳定,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以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传说,禹在早年克己为公,全力治理黄河,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至此遭到破坏。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第二分册

问题:

(1)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化?你如何认识这一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如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文献和考古资料说明为什么夏朝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原始氏族社会公有制时代向阶级社会的私有制时代的演变。这一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有制取代原始公有制是历史的进步。

(2)孔子倾向于“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因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动荡,礼崩乐坏,所以孔子向往原始社会公有制时代。

(3)从文献材料看,夏朝已从“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并拥有军队、监狱、刑法,已经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从二里头文化考古材料看,宫殿遗迹说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大量礼器、祭器的出土,证明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

(2)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3)说说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明朝: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3)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

下一知识点 :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王位世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