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 共553题
因父母工作调动,李元在高一下学期转学至父母工作所在城市。由于没有了玩伴,李元只能到网吧玩游戏,却没想到这一玩就上了瘾。从此,李元从最初的逃一节课发展到后来的整天不去学校。为了解决李元的“厌学症”,父母想尽了办法,做思想工作,甚至打骂都无济于事。于是,父母只能求助于社会工作者张翔。张翔的下列做法中属于家庭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的是( )。
A.协助李元接受戒除网瘾的心理辅导
B.建议李元父母和李元都到相关心理辅导机构进行咨询
C.与老师进行沟通,通过相关活动增加李元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
D.改善李元与父母的沟通方式,让李元的父母学习如何处理家庭冲突
正确答案
D
解析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工作方法或理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并以维护家庭的完整为目标。社会工作视家庭为一个整体,服务要顾及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要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对整体家庭及各家庭成员两者的需要预估、介入及评估等。由此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将社会工作小组分成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和治疗小组是按( )分类的。
A.小组服务对象的特点
B.小组的形成方式
C.小组的目标
D.小组采用的结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小组工作的类型划分与确定,是开展小组工作实务的基础。社会工作学科中有关小组的分类标准很多,一般依据小组的日标、服务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小组的形成方式、服务对象的参与动机以及小组采用的结构等,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因此,在不同的小组工作类型中,其所依据的理论模式、运用的具体技巧和最终实现的目标都是不尽相同的。从小组目标的角度,可以将社会工作小组分成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和治疗小组。
在下列小组中,( )属于治疗小组。
A.中学生公德教育小组
B.单亲家庭自强小组
C.青少年的野外拓展训练小组
D.癌症病友小组
E.为毒瘾者提供服务的“美沙酮治疗小组”
正确答案
E
解析
[提示] 在小组社会工作中,以小组目标分类,可以将小组分为社交小组、教育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等。其中,教育小组是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能够改变自己原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式,来达到改变成员的目标。而成长小组是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支持小组是把具有同性质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解决问题。治疗小组是希望能缓解影响其当前的日常生活或者在生理、心理方面的不良症状,帮助组员通过治疗创伤复原并康复,降低不良症状,促进人格改变。其中选项BD属于支持小组,选项A属于教育小组,选项C属于成长小组,因此选项E是正确答案。见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小组的分类。
以下属于成长小组的是( )。
A.青少年网瘾戒除小组
B.青少年野外拓展小组
C.垂钓爱好者小组
D.自闭症患者治疗小组
E.单亲家庭自强小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提示] 在小组社会工作中,以小组目标分类,可以将小组分为社交小组、教育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等。其中,成长小组是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选项AD属于治疗小组,选项B属于成长小组,选项E属于支持小组。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见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小组的分类。
社区工作各阶段中,评估阶段的目标是( )。
A.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得到大部分居民的支持
B.社工、专业小组和社区居委会(社区组织)能够用客观方法总结以往的工作
C.组织工作系统化
D.社区小组的居民带头人能够健康地新陈代谢
E.工作得到辖区有资源单位的支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提示] 社区工作评估阶段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是社工、专业小组和社区居委会(社区组织)能够用客观方法总结以往的工作,并有系统地计划未来。故选B。ACDE均为社区工作在巩固阶段的工作目标。
宋建强,男,22岁,初中文化。宋建强比较自卑,平时不善言谈、思想消极、不考虑将来的生活问题。六年前,宋建强的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宋建强随父亲一起生活。四年前,宋建强的父亲外出打工,一去就没了音讯,留下宋建强与奶奶相依为命。去年,宋建强的奶奶去世,仅留下一点钱,宋建强也不会种地,导致家中的两亩地都荒了。后来,他在村人的帮助下把田地转给了村中的其他人种,自己收一点钱维持生活。宋建强经常一个人在家发呆,没钱时便靠农忙时给村里人帮忙或者帮做生意的人叫卖东西而蹭饭吃。村支书对他的现状比较担忧,请社会工作者小王给予帮助。小王在初步了解了宋建强的生活成长经历后,认为要帮助宋建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直接做宋建强的工作,也要深入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网络,运用多方面的资源一起来帮助他,为他创造一个好的转变环境,促使他改变消极思想,树立起生活目标。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社会工作者与宋建强的社会支持系统一起合作,为帮助他共同采取行动,即进行社会工作的“介入”行动。
[问题]
请简述介入的涵义及其分类。
正确答案
介入的涵义及其分类分别为:
(1)介入的涵义
介入又称社会工作的实施、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介入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2)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两类,即直接介入(又称社会工作的直接实务)和间接介入(又称社会工作的间接实务)。
①直接介入,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②间接介入,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又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
解析
暂无解析
社会工作督导是一个提升社会工作效能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 )。
A.协助社会工作者共同完成任务
B.提高服务机构的社会认同度
C.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指导
D.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和高质量的服务
正确答案
D
解析
社会工作督导的工作目标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和高质量的服务,因此督导者要协助被督导者开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教育督导者,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效力;支持被督导者,让他们能完成任务。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特征包括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和( )。
A.长期性
B.灵活性
C.理论性
D.相对稳定性
E.程序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提示]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特征包括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和相对稳定性。在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里可以看到对此的分析和描述。还要注意这四个特征的具体内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