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

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一则新华社短讯:“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做了明确的论述。

请回答:

(1)A.(文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谈谈你的推测。(4分)

B.(理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的历史背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辟,它的标志是什么?(4分)

(2)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再次谈论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你认为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吗?说说理由。(12分)

正确答案

(16分)

(1)A.没受重视的原因: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 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言之有理,两点即可,4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分)

(2)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

不能;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6分)

试题分析:(1)A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1979年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没有形成统一认识。B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开始。

(2)1992年“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不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

点评:历史原因类问题:(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 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解决平民百姓的生存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 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 立,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革命。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第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正确答案

(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

(2)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3)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任答两点)

第(1)问据材料“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可以从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与个人自由人权、进行经济社会改革方面回答;第(2)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3)问考查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回答;第(4)问谈对中国梦的认识,可从中国梦的含义、前提、如何实现等方面回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