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共1135题
下图中横线表示纬线,曲线表示表层海水等温线,据此,回答问题。
(1)根据纬线判断该海区在________(南、北)半球。
(2)经过A处的洋流按性质分是________流。
(3)根据纬度和温度判断,若该海区在太平洋中相应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若该海区在大西洋
中相应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
(4)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北
(2)寒
(3)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
(4)降温减湿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判断A、B两图中洋流的性质: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判断甲、乙两点所在半球: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3)根据两图中的条件,在太平洋的相应洋流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在大西洋中
的相应洋流名称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寒流;暖流
(2)北半球;南半球
(3)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方向)流动,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甲表示的海
域可能出现在____海区。
(2)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南;①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
南季风;同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季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
顺时针方向流动。
结合下列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挪威政府宣布在北极地区建造“末日粮仓”,又称为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置见下左图。它将保存全球已知的所有农作物种子,目的是为了在地球遭遇了核子战争、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等灾难时,劫后余生的人类还能重新播种,保证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被喻为“诺亚方舟”。种子库于2008年2月26日正式竣工并启用。其简图见下右图。
材料二: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出动深海潜水器,在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海底,安插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并宣布主权。此行引起了周围国家对北冰洋的争夺战。
(1)上左图中①为________________(洋流),②为________________(洋流),1月B处受__________
气压控制,7月D处盛行_______风。
(2)“末日粮仓”储藏的种子来自世界各地,其中粮食作物的种子可能有来自A处的主要粮食_______,
E处的_______,C处的_______,“末日粮仓”选址在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年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时,有一站是从法国巴黎至美国旧金山,请描述其最近距离方向的变化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简述北冰洋争夺战蕴含的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南
(2)小麦;水稻;玉米;①纬度高,气温低,有永久冻土层,即使断电也能长时间维持低温②位于北冰
洋中岛屿,远离陆地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两点间近似直线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4)①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大陆架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气等;②交通要道,是联系太平洋
和大西洋,亚洲与欧洲、美洲的便捷航线;③科研价值,北冰洋对全球气候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了里斯本。说明该船队到达里斯本时,那里得气候特征及其
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或答中低纬海区给)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或“反气旋”
方向流动)出程,寒流(答加那利寒流也可) 中程,暖流(答出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
暖流中任一个即可) 归程,暖流(答北大西洋暖流也可)
(2)特征:到达里斯本时为7月(8月或7~8月)。(答夏季也可)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答炎热
干燥或干旱少雨也可)
成因: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北移副热带高压”写成“高压”或者“副高”
都可)
近年来,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从而影响了世界的粮食生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世界某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分布及其输送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1980~2008年中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与粮食总产量增减关联图
(1)材料一所示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该类粮食出口量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
(2)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家之一。2011年6月1日,一艘满载粮食的轮船从悉尼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甲海域附近的洋流性质为________,航行15天后到达上海,此时上海多________天气;在全程航行中,该轮船上的船员所经历的白昼时间会一天天逐渐________。
(3)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增长最高的年份是________;农作物受灾面积增减与粮食总产量增减的总体上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7、8月,俄罗斯粮食产区遭受严重干旱,引发世界粮价上涨。请简述其粮食产区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应如何防灾减灾,稳定粮食生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小麦;北美洲
(2)暖流;梅雨(阴雨);变长
(3)1991年;呈现负相关(变化比较一致或吻合)
(4)正值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正值春小麦生长期,需水量大。
(5)兴修水利工程;改良品种,抵御或适应灾害;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技术等。(答对其中四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地表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
(2)若此图表示东亚冬季季风环流,甲乙两处属于陆地是_______。
(3)若此图表示北太平洋的中低纬洋流,B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甲乙丙丁中可能有世界四大著
名渔场之一的是_______(填甲乙丙丁)。
(4)若此图表示海陆间的水循环,则钱塘江参与了水循环的________(填字母ABCD)环节。
正确答案
(1)甲
(2)乙
(3)日本暖流;丁
(4)A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北半球______(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表示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__,它将____________气压带切断,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A的
名称是____________。
(3)在图中C处,用箭头标出相应洋流。(只标流向,不写名称)
(4)F处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一艘轮船正经D点驶往红海,该船是______(顺、逆)风______(顺、逆)水。
(6)E地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渔场,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图示季节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半球,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快、
慢)。
(8)D、E、F三地昼最长的是_______地。
正确答案
(1)夏;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言之有理即可)
(2)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威夷高压
(3)“略”
(4)东南风;高温多雨
(5)逆;逆
(6)北海道;寒暖流交汇(或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相交汇)
(7)北;远日;慢
(8)E
读“全球洋流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添画箭头,完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两个大洋环流圈。
(2)如果该图表示的大洋为大西洋,则A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___,它是在________(风带)吹拂海面
形成的洋流;由于A洋流的影响,在西欧形成了暖湿的_________气候。
(3)在M、N两地中,______地更有可能发展成为渔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洋流C按性质分,属于________(暖/寒)流;如果在太平洋,则该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在该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了世界著名的___
____(渔场)。
正确答案
(1)“略”
(2)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风;温带海洋性
(3)M;寒暖流交汇处
(4)寒;秘鲁寒流;秘鲁渔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
(1)从性质上分类,洋流甲属于__________流;从成因上分类,洋流乙属于___________流。
(2)图中海域夏秋季节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中,淮北盐场在春季产盐量最大,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为我网最大的近海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寒;补偿
(2)台风(风暴潮)
(3)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晴天多,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4)处于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太阳光可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处在长江、钱塘江人海口,江河带来了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有寒暖流交汇,促进海水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泛到上层,使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丰富,吸引大批鱼群到来。(两点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