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 共303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自然实验法
E.分析法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l观察法、2调查法、3教育经验总结法、4自然实验法、5实验室实验法。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
第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学习积极性低。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就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而言,很多参加的学生,最初可能并不是由于对某一门学科的爱好,而很可能是追求活动中的娱乐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第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①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进行表扬和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于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B.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C.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D.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本题为综合试题,旨在考查罗杰斯、杜威、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的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依据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以患者为中心”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提出了“内化说”和“最近发展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