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图甲为“某日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 ,图乙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1)图甲是北半球的_____(填二分二至)节气的光照图,是图乙中___点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________(4分)。
(2)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 ____点,该日B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地球上有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_;此时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4分)
(3)ABCDE五地其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1分)
(4)画出图乙中①位置的光照图。(侧视图)(2分)
正确答案
(1)冬至,3,(23.5°S,90°E),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分)。
(2)18,6,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90°W-180°。(4分)
(3)A>E=C>B>D(1分)
(4)略(2分)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晨昏线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甲的自转方向判断图示表示北半球,则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结合图乙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图示③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经度为12时所在的经线,即图示E点所在经线,根据90°W的位置,计算为90°E。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图示A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18时。图示B点的日落时间为15时,故昼长为6小时。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南回归线,故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在。新的一天从0时开始,计算0时所在经度为90°W,故从90°W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4)图示①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故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注意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6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时间或节气分别是:A 、C (填节气)。
(2)在图中短线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在C处地球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地球的 运动,“八万里”指的是地球的 。
(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A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之后直射点向 移动;当地球公转到位置D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 ,之后向 移动。当地球从A-C-D的运动过程中,罗定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正确答案
(1)夏至日 秋分日 (2)略
(3)自转 赤道的周长 (4)23°26ˊN 南 南回归线 北
(5)逐渐变短,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1)图示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表示冬至日,故C表示秋分日。(2)公转方向标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的方向,呈逆时针。C处的自转方向标在地轴上,自西向东。(3)坐地日行八万里,即4万千米,为赤道的长;如赤道上每日自转线速度为4万千米/日。(4)图示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太阳直射点为南回归线,之后直射点向北移。从A---C---D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南移,故广东省罗定市位于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读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这天的日期是__________前后,节气是__________。
(2)下列各地的地方时分别为A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3)这一天下列各地的昼长分别为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___度,C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____度。
正确答案
(1)12月22日 冬至
(2)12点 6点
(3)12小时 4小时 昼短夜长
(4)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0 66.5
(1)本题考查地球太阳光照图的综合判断。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所以这天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
(2)图示A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C地位于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00。
(3)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A地位于赤道,昼长为12小时;D点根据昼弧所占比例确定为4小时。北京的昼夜状况是昼短夜长。
(4)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变化的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根据图示:C点位于晨昏线上,所以C的太阳高度角是0°,C点位于赤道,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是66.5°。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4分)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其中A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C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D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2)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 年,时间为 ,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叫做 年。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是在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
(4)当地球运行到B、D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
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太阳直射在 (纬度)。
正确答案
(1) A代表 夏至 节气时的位置,
B代表 秋分 节气时的位置,
C代表 冬至 节气时的位置,
D代表 春分 节气时的位置.
(2) 是 恒星年 年,时间为 365日6时9分10秒 ,
周期为 365日5时48分46秒 ,叫做 回归年 年。
(3)在 近日点 点附近,
公转速度较 快 ,
(4)太阳直射在 赤道 上,
太阳直射在 23°26′N (纬度),
(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的位置与节气。(2)地球公转周期是恒星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回归年。(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近日点快,远日点慢。(4)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读图,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___月____日OP最长,三个月后,该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3分)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方向,其精确的纬度______。(2分)
(3)____月___日至_____月_____日,OP长度变短。(4分)
(4)整个6月份,OP长度如何变化?(1分)
(5)该学校楼顶要放置太阳能热水器,冬至日角1调整为_____度效果最好(1分)
正确答案
(1)12月22日,昼夜等长(3分)
(2)东,23.5°N(2分)
(3)12月22至6月22日(4分)
(4)先变短再变长(1分)
(5)47°(1分)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6月22日缩为0,说明太阳直射,则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上,故12月22日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则影子最长;3个月后为春分日,昼夜等长。(2)根据图示OP表示正午日影方向,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上,终年正午日影朝北,故OM表示正东方向。(3)OP的影子缩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说明直射点向北移,故为冬至日到夏至日。(4)6月22日,为该地影子最短的一天,故整个6月影子先变短,再变长。(5)结合图示角1与角2互余,冬至日,计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即角2,即可计算角1。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 。(晨线、昏线)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3)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正确答案
(1)晨线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3)D ,BC
(4)C ,B
(5) 12点, 8小时
试题分析:(1)结合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EF线,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EF线为晨线。(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3)图示B、C点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D点位于夜半球,故太阳高度小于0°;而A点位于昼半球,故太阳高度大于0°。(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图示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得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越往南昼长越长,而越往北,昼长越短。(5)图示A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故地方时为12时。图示C点的日出时间为8点,故上午为8:00—12:00,故计算昼长8小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自转方向、12点的位置等基础信息,进一步判断节气、晨线和昏线、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等综合信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晨昏线图的基本解题技巧的归纳。
(每空2分,12分)读图,回答问题:
(1)恒星①是 星,平面④的名称是 ,平面⑤的名称是 .
(2)角②的度数是 ,该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若此角度变小,五带中范围扩大的是 ;若此角度变大,北京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变大、不变、变小)。
正确答案
(1)北极星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 赤道面
(2)66°34′ 热带和寒带 变小
(1)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与地轴垂直的是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是黄道平面。(2)黄赤交角是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90-23°26′=66°34′。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地球五带的变化。
该图为部分30°N的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N的纬线的交点,∠MPX和∠NPY为7.5°,PY为0°经线。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M、N点的经度数:M ;N 。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小时后,全球处于同一天。
(3)30°N纬度的白昼长为 小时;M地太阳在观察者的 方向升起。
(4)请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的范围。
正确答案
(1) 172.5°E 7.5°E
(2)2 18
(3)13 东北
(4)见图
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的综合判断。(1)根据PY为0°经线,∠MPX和∠NPY为7.5°,可计算M、N所在的经线的经度。(2)P点为北极点,故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而M、N点分别是晨线与昏线与纬线的交点,故判断图示MN之间的劣弧部分为夜半球,而夜半球的平分线的地方时为0时,经度为90°E,故计算北京时间为2时。当北京时间为20时,即东十二区时间为24时,全球处于同一天,故需经过18小时。(3)图示∠MPX和∠NPY为7.5°,说明图示MN之间的夜弧跨经度165°,即该纬线上的夜长为11小时,故昼夜为13小时。M地位于日出,此时北纬30°出现昼长夜短,判断为夏半年,故该地的日出方向为东北,日落西北。(4)注意晨昏线与30°纬线的交点为M、N点,且此时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0年2月12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第21届冬奥会在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49°13′N,123°06′W)开幕,历时16天,于2月28日闭幕。
材料二 下面甲图为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半球太阳照射投影图,A地为温哥华。
(1)当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2月____日____时。(2分)
(2)若乙图为甲图中晨昏线与某条经线相交位置图,且O点的地方时为6时10分,则O点所在地是 ( )(2分)
A.晨线—热带—西半球B.昏线—寒带—东半球C.昏线—温带—西半球D.晨线—热带—东半球
(3)弧线ac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若从甲图中a处乘飞机沿最短航线飞行到c处,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 (4分)
A.5 000千米 B.6 371千米 C.10 000千米 D.20 000千米
(4)写出冬奥会期间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2分)
(5)此时,甲图中与c点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为________点。d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
⑴ 13 日 12 时。(2分) ⑵ D (2分)
⑶ 晨线 , C (4分)
⑷(2分) 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⑸ a、b 。 43°08′~90°或43°~90° 。(4分)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涉及太阳直射点位置、晨昏线、时间和日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等知识。
第(1)题,温哥华地处西8区,与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2月13日12时。
第(2)题,根据O点的地方时为6时10分,可知O点所在为晨线,且O点位于赤道附近地区,为热带;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推断甲图中abc为晨线,据图中经纬度可推断晨线位于东半球。
第(3)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弧线ac为晨线;a、c两点在晨昏线上,沿此线飞行距离最短,图中显示a点在赤道上,又因c点接近极点,则a、c两点距离接近大圆的1/4,即10000千米。
第(4)题,2月1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2月12日至28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第(5)题,c点此时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d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其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最大,为90°,在冬至日时最小,为43°08′。
读公转轨道图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已知太阳直射的经线ACD为中午12:00完成问题。
(1)图甲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点是 ,时间是每年的 。
(2)图甲中,地球公转到B点时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向 移动。
(3)图乙中,B点地方时为 时,B点太阳高度为 。
(4)图乙中,C点位于 时区,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时。
正确答案
(1)E 7月初
(2)南、北
(3)20:00 0
(4)西6 2:00
试题分析:
(1)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为近日点(1月初),公转经过远日点(7月初)附近,则公转速度最慢,结合图示太阳的位置判断E点表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2)图示B点表示近日点,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为每年的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已经经过南回归线,向北移。
(3)根据图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和18点,则判断图示晨昏线与0°经线的交点为18时,故B点所在经度较0°经线以东30°,故地方时为20:00。B点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4)根据图示的经度分布判断,C点的经度为90°W,故位于西六区。此时0°经线的时间为18: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较0°经线的时间早8个小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第二天的2:0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地球运动的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近地点、远日点的位置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结合晨昏线的分布规律,抓住晨昏线分布特征,可分析时间计算的突破口,即6点或18点的位置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