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太阳直射点纬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由A点到E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 年。
(2)P点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分别出现在M(5月2日)和N (月、日)左右,此时,晨昏线与 、 两条纬线相切;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理纬度为 。
(3)一年内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越来越长的区间为( )
①A→B ②B→C ③C→D ④D→E
(4)当南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时间分别处于图中的 点和 点
(5)A→B→C时间段为186天,C→D→E时间段为179天,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回归(1分) (2)8月12 74ºN 74ºS 55.5 (5分)
(3)③(2分) (4)B. D (2分)
(5)A→B→C时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2分)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1)从A到E为一个回归年。(2)M、N两个日期关于6月22日对称。根据P点的纬度为16°N,故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3)南半球昼长夜短,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昼长越来越长,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为C到D区间。(4)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的B位置,当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时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的D点。(5)A—B—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由于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因公转速度较慢,故时间较长。
(10分)读下图(图中ABC为晨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 (节气)前后,地球公转速度较 。
(2)此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 。
(3)此时, 经线和 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正确答案
(1)冬至 快
(2)16:44
(3)135°W 180°(可互换位置)
试题分析:
(1)图中ABC为晨线,且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时间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接近地球绕日公转的近日点,故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2)由图可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即经度为45°W的地方时为6时,这样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以算出北京时间为16:44。
(3)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经线。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45°W的地方时为6时,可以算出0时经线为135°W。故180°经线与135°W度共同将地球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日期。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光线。
(2)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该日,A、C、D、F四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 ___,白昼时间从长到短依次是__ _。
(4)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 。
正确答案
(1)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光线。
(2) (23.5°S,150°W)
(3) C
(4) 8点 6点
试题分析:
(1)根据晨昏线过地心与太阳光线垂直,从而画出太阳直射光线。
(2)上图太阳光照图是侧视图,所显示的是地球的一半,且画出的经线把半球分成了6隔,所以每隔相差180°/6=30°,可得出A点所在经线度数为150°,结合沿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度数递增,可知A点的经度为150°E,且A点位于南回归线(23°26′S)上,所以A点的纬度为23°26′S。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即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只要算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大小就可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根据南极圈到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点在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D地所在纬线0°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23°26′S的纬度差为23°26′,C地所在纬线23°26′N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差为23°26′+23°26′=46°52′,F地所在纬线66°34′S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差为66°34′-23°26′=43°08′,纬度差从小到大依次是ADFC,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是C
(4)根据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日出6时,日落18时,结合地球自转的方向,晨昏线EF是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可知EF是晨线(日出),所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为6使,根据上图每两条经线相差30°,即相差2小时(15°/小时),东早西晚即东加西减,所以可算出A点的地方时为8点;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0点,北京时间即为120°E地方时,两地相差60°即相差4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0-4=6点。
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1分)
(1) 在图中用平行箭头画出太阳光线,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 若A点位于0°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3) A、B都位于 线(晨线或昏线)上;图中太阳高度大于0°的点是 ;F地物体日影朝 方向。
(4)A点的昼长为 小时,E点的夜长为 小时。
(5)A、B、E三点按时刻由早到晚排列依次为 ,
C、D、E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正确答案
(11分)(1)画图略(2分)
(2)14(2分)(3)晨(1分); D(1分); 东南(1分)(4)12(1分) ; 0(1分)
(5)ABE(1分) ; DCE(1分)
试题分析:
第(1)题,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要求画的图为北半球上空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故如图所示 。
第(2)题,A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该地的地方时为6时,及0°经线为6时,此时北京时间(东经120°)的地方时为:(120°-0°)÷15°=8小时。6+8=14时,即此时北京时间(东经120°)的地方时为:14时。
第(3)题,该图为北半球上空俯视图,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跨过AE弧线进入昼半球,故A和B点都在晨线上。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零,晨昏线上等于零,夜半球上小于零。此时,只有D点在昼半球上,故D点太阳高度大于零。
F地此时在昏线,正值日落,北半球夏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落西北,日影与之相反即日影朝向东南。F地
第(4)题,A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故A点的昼长为12小时。E点位于北极圈上,此时为北半球夏至,E点出现极昼故夜长为0小时。 。
第(5)题,越向东时刻越早,(不考虑日期变更)A、B、E三点安东到西为A、B、E,故A、B、E三点按时刻由早到晚排列依次为ABE。
自转线速的变化规律为:纬度越高自转线速越大,赤道最大,极点为零。同纬度地势越高自转线速越大,C、D、E三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DCE,故C、D、E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DCE。
点评:本题组难度系数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规律。
下列A、B、C、D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纬度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读图回答相关问题。(26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地中,此日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能观察到极昼现象的有 ,中午影子半年朝北,半年朝南的是 。(8分)
(2)A、B、C、D四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为 。(4分)
(3)A地经纬度是 ; B地所在国是 ;D地冬半年看北极星的仰角是 。(8分)
⑷一架飞机从B地飞往C地,航行方向是____________方向,为了保持飞机巡航高度始终在平流层下部,机长应在飞行过程中将飞行高度逐渐 (上升、下降),原因是: 。(6分)
正确答案
(1)A BD C (8分)
(2)CABD (4分)
(3)23026′N 1500E(4分) 俄罗斯 90° (4分)
(4)西南 上升 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大或纬度越低,对流层顶部至达的高度越高。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变化。(1)根据四地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变化图,判断四地的纬度: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判断A地为北回归线。B地刚好出现极昼,为北极圈;C地的昼长为12小时,表示赤道。D地终日的太阳高度为23.5,表示北极点。
(2)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C>A>B>D。
(3)A地当北京时间为10时,当地为正午12时,计算当地经度为150°E。纬度为北回归线。B点当北京时间为12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则当地的经度为120°E,纬度为北极圈,故所在国为俄罗斯。北极星的高度为当地纬度。故90°。
(4)B(120°E,66.5°N),C(0°,30°E),故从B地飞往C地,向西南方向。由于B点在高纬,而C点在赤道,故对流层的高度逐渐增高。所以飞行高度需要逐渐上升。
左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活动。(15分)
⑴ 此时A点地方时为 点, B点日落时刻是 点。(4分)
⑵ 左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2分)
⑶ C与D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白昼更长的是 。(3分)
⑷ 该日,地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图中的 位置(填序号)。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4分)
⑸左图所示季节,信丰的气候特点是 (2分)
正确答案
(16分)⑴15点:21点(4分)
⑵夏至(2分)
⑶ D,D,C。(3分)
⑷①(2分),慢(2分)
⑸高温多雨(2分)
略
读所给二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_________,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2分)
(2)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千米。(1分)
(3)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邯郸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绘制这一天,邯郸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变化曲线图以及太阳视运动图。(邯郸纬度为370N)(7分)
(4)如果北京时间为10点,那么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00度的地理坐标为 (2分)
正确答案
(1)23小时56分4秒,B
(2)40000千米
(3)北回归线,昼长夜短, 图略
(4) (1350E,66034'S)
(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意义。(2)A位于赤道,一周就是赤道的周长。(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时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是昼长夜短。(4)正午太阳高度为00,度的地理坐标为就是12点的经度,纬度是恰好发生极夜的纬度。
比较所给四幅图(注:甲图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
乙:__________弧,丙:________弧;丁:________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期是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地球上,一天中晨昏线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
(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__________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__________。
(4)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图是__________。
(5)甲图中,北京时间是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丙图中,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正确答案
:(1)AC OA AB
(2)春分 秋分 自东向西 (3)180 大 (4)丙、丁
(5)3月 22日 4点 6月 22日 15点
(1)沿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是二分日。晨昏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3)晨昏线平分赤道,经度差是180º.由于光的散射现象导致,地球天亮的范围大于黑夜。(4)丙、丁昼大于夜。(5)甲图60 ºE是3月22日0时,则北京时间是3月 22日 4点。丙图75 ºE是12时,则北京时间是6月 22日 15点。
读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填空(每空2分,共18分)。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图中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 线(晨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的时间
为 点。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4)这一天,A地昼长 小时,E地夜长 小时。
(5)此时北京时间是 点。
(6)该图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正确答案
(1)北 夏 (2)晨 6 (3)23°26ˊN 90°E
(4)12 0 (5)14 (6)66°34ˊ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一般可从晨昏线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1)根据图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夏至日;即北半球的夏季。(2)图示AE部分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E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故判断AE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3)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图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12时经线为B点所在的经线,为90°E。(4)图示A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E点出现极昼,故夜长为0.(5)图示A点的经度为0°,时间为6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14时。(6)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
读某日北京时间8时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2.此时全球昨日与今日所占经度范围之比约是_______。当天K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____,
昼长为____________。
3.图中各点中,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是 。
4.从A到C走最短路线的方向是 。
5.若此日过后,图示纬线圈内极夜范围继续扩大,则上海的昼长变化趋势是 ;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6.画出此时光照侧视图,要求画出太阳光线、赤道、地轴、晨昏圈及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标注相应纬度)。
正确答案
1.20°S,180°(1分) 2.1∶1(1分) 15(1分) 6小时(1分)
3.E(1分) E(1分) 70°(1分) 4.先向西北,再向西南(1分)
5.昼渐短(1分) 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1分) 6.作图略(2分)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示等晨昏线特征: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70°N及以内出现极夜,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根据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即12时所在经线为180°.2.根据180°时间为12时,故计算今日的范围为12个时区,即全球昨天和今天所在的经度范围各为180°。图示K位于晨线上,利用图示C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6时,计算此时K点的时间为9时,故K的昼长为6个小时,故日落时间为15时。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位于越高,线速度越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20°S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B点为当地正午,故太阳高度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运用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4.图示AC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即为地球大圆,为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故从A到C即沿图示的晨昏线运动,从南北方向上看,先逐渐接近北极点,为向北运动,后远离北极点,为向南运动;从东西方向上看,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向西运动。5.此日过后,图示纬线圈内极夜范围继续扩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故上海昼变短,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6.画图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