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极点俯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

(3)A、B、D三点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

(4)图中晨线是______,昏线是______;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时;

正确答案

(1)略

(2)南极;12月22日

(3)A

(4)弧AB;弧BC

(5)12;18;3;2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9分)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     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正确答案

(1)C  

(2)北温带 

(3)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至EF时)S΄T΄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4) 35°N   35°N--90°N   热带、寒带

试题分析:

第(1)题中要知道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图中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所以∠MOE΄或∠FON应为黄赤交角。

第(2)题考查五带划分,而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则ST与EF间为北温带。

第(3)题则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

第(4)题,当黄赤交角变为35°时,则南北回归线为35°N和35°S,南北极圈纬度变为55°S和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范围则缩小。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中的地轴、赤道面、黄道面的分布判断黄赤交角,并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掌握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即可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表中所列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8分)

(1)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6´)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     。(3´)

(3)此时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位于下图中的_______位置。(3´)

(4)此日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天津昼夜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是                                 。(6´)

正确答案

(1)丙丁乙甲;丁

(2)C

(3)③

(4)南;南;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

(1)本题纬度的高低根据昼长计算,离12小时差值越小,纬度越低。12月5日,南半球是昼长夜短的特征。(2)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南半球是昼长夜短。(3)12月5日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4)太阳直射于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在昼短夜长,且昼继续变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试描述该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及图示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5分)

(2) 据图分析,此日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2分)

(3) 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薄膜(可薄到1微米)电池材料,只需敷上墙壁就可以集能发电。这种材料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集能效率最高,试分析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在北回归线上由东向西移动。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地方时12时与北回归线交点太阳高度最大为90°;图中虚线上太阳高度最小为零。(5分)

(2) 此时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  日照时数更长(2分)

(3) 青藏高原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睛天多,日照时间长(4分)

试题分析:

(1) 读图,可以看到该日北极圈从0点开始有太阳,直到24点太阳未落,说明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在正午12点时未升起,说明南极圈是极夜现象。所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在北回归线上由东向西移动一周。图示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地方时12时与北回归线交点太阳高度最大为90°。图中虚线上太阳高度最小为零。

(2) 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 ,北半球是夏半年,日照时数更长。南半球日照时数短,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

(3)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降水少,睛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所以集能效率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α=75.5°,斜线为晨昏线一部分,且北京昼长夜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据此判断回答。(12分)(如图为西半球)

 

(1)图中A点地方时是_______,北京时间(东八区)是______。(2分)

(2)如果北京时间是星期五,则在全球星期五的经度范围是    向东到     。(时区内日期相同)(2分)

(3)这一天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且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在逐日____(增加、减小)。(2分)

(4)这一天北极圈上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2分)

(5)在下面的南北半球图上画出晨昏线,并在夜半球上用斜线画上阴影。(先判断各经线经度)(4分)

正确答案

(1)14时   9时20分  

(2)22.5°W  180° 

(3)64.5°  增加  

(4)18

(5)略 

试题分析:

(1)由北京市昼长夜短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图中晨昏线为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可以计算出A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4点;又该图是西半球,最左边的经线是160°E,地方时是12点,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是9:20。

(2)由上题可知20°W的地方时是0点,所以北京所在的星期五的范围从180°经线向西-20°W所在的时区的西边界线(西一区的西边界线),答案应为22.5°W向东到180°。

(3)图中α=75.5°,且北京昼长夜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可知太阳直射14.5°N且向北移动,运用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4.5°,逐渐在增大。

(4)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时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地方时是20点,该点是当地地方时20点日落,所以北极圈上这一天的昼长是16小时。

(5)首先确定各条经线的度数,特别是地方时是12点、18点、24点和6点的20°W、70°E、160°E和110°W。是晨昏线上的关键点,对于作图很有帮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右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0分,每空1分):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3)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甲点的昼长为     时,极夜的范围是                

(4)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      ,北京时间为       

(5)这一天后,太原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变小)      ,昼长将(变长、变短)       

正确答案

(1)夏至 (2)23.50N  1500E (3)昼短夜长    0     66.50S及以南地区(4)12时  10时 (5)变小 变短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2)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时所在经线,即乙地所在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结合90°E的位置,判断其经度为150°E。(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图示甲地出现极夜,昼长为0;图示南极圈及以南出现极夜。(4)图示乙地位置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为12时,其经度为150°E,故计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0时。(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故太原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昼长逐渐变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晨昏线图判读的常规性考点,适宜高一使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晨昏线、正午12时、经度分布等基本信息,进而判断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并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此类常规考点,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加强对地球运动基本规律的归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此日,当a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时。

(2)此日,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且位于白昼的范围是:           

(3)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北极圈内的极昼如何变化?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E.直射点位于(23°26′N,105°E)

F.此时,南极长城站可能出现白夜现象

(5)请把此图转画成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要求: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和夜半球、此刻赤道上地方时为15时的点及其经度

正确答案

(1)6月22日19:00

(2)20°W—15°E

(3)北极圈的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4)BD

(5)图略

试题分析:(1)图示时,d点地方时为0时,a点地方时为3时,正是日出,则a点日落地方时为21时(150°E),则120°E地方时为19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为 6月22日。因此为6月22日19:00。

(2)赤道上白昼范围是175°W向东至15°E,东半球是20°W向东至160°E, 二者交集为20°W—15°E。

(3)此时为6月21日前后,此后三个月到9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极圈的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4)ab两经线关于d经线对称,且从第一问可知ad相差45经度,所以ab相差90度;按晨昏线定义: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可知dae线为晨线,故选BD。

(5)图略

点评:本题组这几问的设置,最难的就是第一问,如果第一问解答,其它四问也就能解答了,所以解第一问是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0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1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9分)

(1)图10中b—c对应图11中的时段是     ,d—a对应右图中的时段是              

(2)图10中,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的时段是    —    (用字母表示) 

(3)图10中,福州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变小的时段为          —     (用字母表示)

(4)图10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的时间是       (用字母表示)

(5)图10中,晨昏线和经线重合的时间是                (用字母表示)  

(6)图11中,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的时段是                  。  

(7)图11中,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的时段是                   

正确答案

(1)B  D (2)c-d  (3)b-c-d  (4)d  (5)a  c  (6)A  (7)C

试题分析:(1)根据图11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差异判断:AB之间为夏至日,CD之间为冬至日,故判断b—c为夏至日到秋分日对应图11中的时段为B;d—a为冬至日到春分日,对应的时段为D。(2)图10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为c—d—a,而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的时段为b—c—d,故两者结合为c—d。(3)福州正午太阳高度一致变小,即直射点离福州越来越远,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段,为b—c—d。(4)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离北半球最远,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小。(5)春分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故晨昏线与经线重合。(6)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判断为春分到夏至日,即A段。(7)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反映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秋分日到冬至日,为C段。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公转轨道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基本判断方法和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等一系列问题。难度一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是“惠来县(约23°N)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8分)

(1)一年中,正午室内太阳光照面积最大的一天是        ,此时地球公转处于               (加速、减速)期。

(2)惠来县从           (日期)开始,日照时间逐渐增长。甲、乙两套商品房相比,上午日照条件较好的是         ;夏天通风条件较好的是         。   

(3)如果请你向客户推销甲、乙两套商品房,根据你的推销理由,客户选择的商品房是哪一套?

理由1:夏季受降水影响较小,墙面不易受损。选择:        套商品房。

理由2:夏季通风更好,凉爽舒适。         选择:        套商品房。

(4)冬至日在该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        才合理。

正确答案

(1) 12月22日(冬至日)加速 (2) 12月22日(冬至日)乙乙

(3)甲 乙  (4)    46° 26′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正午射入室内光照面积最大,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23°N,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2)从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则北半球昼开始变长。上午太阳位于东边天空,故东侧房子光照条件较好,夏季受东南风影响,故东侧房子夏季通风条件较好。(3)受东南季风影响,故西侧房子受降水影响小。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东侧房子通风条件更高。(4)集热板与地面的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          ,B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角速度最慢的是        

(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太阳直射点是向      方向移动。南极附近发生极昼现象的范

围逐渐        (增大、减小)。在此时段内,      半球的昼渐长。

(4)地球处在     点位置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地球处在A点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5)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乙图       

正确答案

(1)冬至  春分

(2)A   C

(3)北  减小  北

(4)A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5)A     D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与地球公转轨道图的综合运用。

(1)根据公转轨道中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引出阳光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表示冬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故B表示春分;

(2)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3)A表示冬至,B表示春分,如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南极圈附近极昼范围缩小;由于太阳

直射点向北移,说明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4)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冬至日;地球处于A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5)甲图的晨昏线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冬至日;乙图

表示晨昏线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