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A地 B地 C地 D地
(1)判断A、C、D三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地区例外。
(3)观察从A到D的四幅图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
(4)判断A、C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A________;C________。
正确答案
(1)A 0°;C 66°′34′S;D 90°N。
(2)赤道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A 23°26′;C 46°52′。
略
下图为极地俯视图中,其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________(南、北)半球。
(2)OP为________日界线,OQ为________日界线。
(3)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月、日、时)。
正确答案
(1)南
(2)自然 人为
(3)7月7日12点
略
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12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____ 月____日。
(2)图中A点的时刻为____,B点的时刻是____,
D点的日出时间为 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 。
(3)图中A、C、D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等于0的是____ 。
(4)图中A、C、D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5)图中A、B、D三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
(6)图中B、C、D三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分别是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2 22(1分)(2)12:00 4:00 6:00 8小时 (4分)
(3)D C (2分) (4)DAC (1分) (5)ADB(1分)
(6)极昼或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6分,每空2分)
略
根据图中海口、汕头、秦皇岛三城市的地理位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11分)
(1) 在这三个城市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的城市是 __ 和 ;
(2)5月1日三城市按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 。
(3)3月21日三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排列从大到小是 、 、 。
(4)三个城市中,一年中白昼最长出现在太阳直射点位于 的时候;
(5)三个城市白昼等长的日期是 和 。
正确答案
(1)海口;汕头;(2)秦皇岛>汕头>海口;(3)海口>汕头>秦皇岛
(4) 北回归线;(5)9月23日; 3月21日
略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写出下列洋流的名称:(5分)
a_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风海流又是暖流的是__________(填番号),既是补偿流又是寒流的是__________(填番号),环绕所在纬线圈一周的是_________(填番号)。(4分)
(3)一架飞机从N地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一架飞机从F地飞向E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2分)
(4)用圆圈在图中圈出世界著名渔场,并简述其洋流在渔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4分)
(5)简述当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c洋流附近陆地气候的异常现象。(2分)
正确答案
(1) a 秘鲁寒流 b 南赤道暖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西风漂流 e 西澳大利亚寒流(5分)
(2) b ae d(4分)
(3) 由西北向东南由东北向西南(2分)
(4) 秘鲁渔场(1分) 秘鲁寒流为垂直上升补偿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浮游生物生长旺盛,成为了鱼类的饵料。(3分)
(5)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气候干旱(2分)
略
读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图表示______半球的示意图。
小题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时。
小题3: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______,北京为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
正确答案
小题1:北
小题2:9;14
小题3:7月7日;7月7日8时
小题1:依据图中所给的两个经度值,可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2: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说明00经线为晨线;因为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所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亦即00经线上的时间为6时。由此就可得到答案。
小题3: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说明00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即7月7日0时。由此就可得到答案。
读“地球日照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1)该图表示 月 日前后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北半球为 (节气)。(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 A地处于五带中的 带, 该日A地的昼长为 小时。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正确答案
(1)6 22 (2分) 夏至 (2) 北回归线 极昼
(3)北温带 16 (4)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6月22日前后。
(2)因为从上题可知是北半球的夏至,因此此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A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因此在北温带之间。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该图中的晨昏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是晨线,所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点,那这个交点所在的经线也是6点,A点所在的经线在交点的西侧,两条经线的经度差是30°(看图中),时间差是2小时,因此A点所在是经线地方时是6点-2小时=4点。A点在晨线上,因此A点是4点钟日出,所以日落时间是20点,那么昼长时间是20点-4点=16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
(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3)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_______。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5)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什么?
(6)此时新一天在全球的范围是什么?
正确答案
(1) 70°E,20°S 15:20
(2) 6 70°S 及其以南
(3) 昼短夜长 西北
(4)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5)从20°W往东到l60°E
(6)从l10°W往东到l80°
(1)根据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图中夹角为70°,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AB为晨线,C点所在经线为20°W,则直射点的经度为70°E。
(2)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所以AC之间经度间隔为90°,C和D在同一纬线上,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所以D点此时地方时为9:00,为日出,则D点所在纬线白昼时间为9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70°S 及其以南地区。
(3)太阳直射北半球,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所以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4)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0°S,所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5)根据图示:赤道上白昼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所以两者之间重合。
(6)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00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根据20°W的地方时为6:00,0:00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10°W,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l10°W往东到l80°。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A到B再到C,方向是先向________再向________。
(2)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50°,则E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
(3) 当D (经度为东经150°)点为5月11日零时时,F点为5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南或南偏东 西南或南偏西
(2)西经150°。
(3)10 16 ;西经30°
略
读我国甲乙两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其中表1和表2反映的是甲中学不同季节
的作息时间表,表3是与表2同一季节的乙中学作息时间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表中所使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 (时区)的区时 。
(2)甲中学夏季的作息时间表是_____________ (表一或表二或表三) ,
运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说明判断理由:
(3)乙中学可能位于甲中学的_______。
正确答案
(1) 北京时间;东八区。
(2) 表2; 上午上课时间提前,午休时间延长。
(3) B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