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沿海某区域图,AB为晨昏线,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甲地常年受西风影响。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河流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其流向是____。(2分)
(2)如果该医域位于西半球,则图中河流注入的大洋可能是_________.该河流发源的山脉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此时,如果乙地时间为当地时间l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大约为____小时。(1分)
(4)甲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南(1分) 东南向西北(1分)
(2)太平洋(1分)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抬升(2分)
(3)14(1分)
(4)终年温和多雨(2分)
试题分析:
(1)由于甲地常年受西风影响,甲北侧是40纬线,判断甲位于南半球。河流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甲河由东南向西北流。
(2)如果该医域位于西半球,图示地区应产南美洲,图中河流注入的大洋是太平洋。应为南美洲西岸河流,源于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形成的。
(3)由资料可知AB为昏线,乙地日落时间为17时,可知乙昼长=2*17-24=10小时,北京与乙地纬度相同,半球不同,故北京的昼长=乙地夜长=14小时。
(4)甲地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甲在乙的______方向。丙地位于____(东、西)半球,丁位于____(高、中、低)纬度地区。(3分)
(2)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5分)
(3)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对跖点到南极点的距离。(4分)
正确答案
(1)东南 东 中 (每空一分)
(2)是。(1分)甲、乙同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2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距离最短。(2分)
(3)(45°S,30°W)。5 000千米(每空2分)
试题分析:
(1)从光照图中N极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甲既位于乙的东侧,又位于乙的南侧即东南方向。丙地位于45°N,15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20°W-0°-160°E为东半球,20°W-180°-160°E为西半球,,因此,丙地位于东半球。丁地30°N-45°N,属于中纬度。
(2) 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同位于晨昏圈上,且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段,距离最短,因此,是最短航线。
(3)丙点(45°N,150°E)对跖点就是关于球心的对称点,其坐标(45°S,30°W)。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可利用纬度1度对应经线长111千米计算为:(90°-45°)*111≈5 000千米。
(8分)下图中,甲图所示区域全部为白昼,乙图所示区域全部为黑夜。读图9回答下
列问题。
(1)F地位于 (国家),E地位于F地的 方向。(2分)
(2)此刻,北京时间是 ,E地的太阳高度为 。(2分)
(3)一个太阳日内,E、F两地有 小时同为新的一天,有 小时同为老的一天。(2分)
(4)M地(45°N)的一幢宿舍楼,其南面相隔30米处有一幢高30米的大楼,宿舍楼底层一年中正午阳光被南面楼房遮挡的时间达 个月。(2分)
正确答案
(8分)
(1)俄罗斯 西南(2分)
(2)2时整 60°(2分)
(3)6 8(2分)
(4)6(2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见E(900W,300N),F(600E,600N),可见F为俄罗斯,E在F的西南。
(2)“甲图所示区域全部为白昼,乙图所示区域全部为黑夜”说明00经线为昏线(18:00),根据时间计算方法可知,北京时间(1200E)时间为2:00,00经线为昏线说明昼夜平分,太阳直射在赤道,E(300N)正午太阳高度为H=900-(300-00)=600。
(3)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0(日界线),另一条是0:00界线。如下图,0:00所在经线在下图中A时(600E向到东1800)EF同地老的一天,相差1200,时间相差8个小时, 0:00所在经线在下图中B时(900W向西到1800)EF同在新的一天,相差900,时间相差6个小时。
(4)如下图,当太阳高度小于450时宿舍楼底层正午阳光被南面楼房遮挡,依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可得450=900-(450±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00,也即太阳直射赤道时,一年中有半年时间(6个月)会遮挡。
下图为地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以下问题。(20分)
⑴ 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⑵ 该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⑶A点的时刻是____,该点所在的时区是____区。
⑷该日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
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
(5)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慢)。
(6)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新的一天占地球的几分之几? 。
正确答案
(1) 画图(逆时针)
(2)夏至日 ,(3)6月22日,12时,西三区
(4)A,A,B. (5)慢
(6)23°26′N,45°W 八分之一
试题分析:(1)图中中心极点为北极点,自转方向呈逆时针。(2)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3)图示A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判断地方时为12时,结合其经度位置,位于45°W,即位于西三区。(4)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的规律:自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故A点离北回归线较近,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越往北昼越长,图示B点位于北面,则昼长较长。(5)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接近远日点,故公转方向较慢。(6)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正午12时所在经线,即A点所示经线,为45°W。新的一天的范围则东十二区所在的区时,根据45°W为12时,则计算东十二区为第二天的3时,故新的一天占3个时区,即全球的1/8。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知识点较多,属于传统主干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就能很好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特征,晨昏线图示的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通过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从而进一步根据经度差异计算等内容,学生应加强读图判读和基础知识的识记。
读图,完成问题。
⑴在图中画出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⑵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填“晨”或“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
⑶B即将进入 (填“晨”或“昏”)半球。
⑷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 ,比B晚2小时的点是 。
⑸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 。
正确答案
(1)略
(2)晨 相互垂直
(3)C、D F、H
(4)B=H>D=E=F>A=C
(1)作图要注意:一、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经过球心。(2)顺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是晨线。(3)B目前在晨线上,即将进入昼半球。(4)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比B晚2小时的是在B西30º的H、F处。(5)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二极递减。
读黄亦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序号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 ,表示黄道平面的是 。
⑵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 。
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⑷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G点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
正确答案
(1)① ②
(2)23°26′
(3)北回归线(23°26′N) 南归回线(23°26′S) (两者前后顺序可对调)
(4)昼夜等长
(1)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黄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34′.(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26′(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4)太阳直射于赤道,全球昼夜均等。
读图11,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
(2)图中B点的时刻为 ,D点的日出时间为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范围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这一天,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
(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该日 (2分)
(6)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风;长江流域河流水量较 (大或小)。
正确答案
(1)12月22日
(2)18:00;6:00
(3)0°—90°N
(4)DABC;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5)14:00(2分)
(6)西北;小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运用。一般可从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
(1)根据本图的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晨昏线特征: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时间为冬至日(12月22日)。
(2)图中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故B点时间为18时;D点位于赤道,故日出时间始终为6时;
(3)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此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越短;
(5)利用图示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计算北京时间;
(6)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故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长江流域冬季降水少,故长江进入枯水期。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不完整日照图
(1)B、C、D、E的经度分别是: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根据图上阴影(表示夜)的位置,请你在北半球图上绘出恰当的阴影(夜)部分。
(3)当甲点是2005年某月22日16时时,乙处是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_________时。
正确答案
(1)110°W 160°E 70°E 160°E
(2)将图中丙、D两点连结,左下区域为夜半球
(3)6 23 6
图中已知条件为A点经度为20°W,每个经度间隔为3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推出B.110°W,C.160°E,D.70°E,E.160°E;因为南极圈为极夜,可以推出对应节气为夏至。根据南半球黑夜为110°W—20°W—70°E,且南极圈为极夜,则北半球黑夜对应110°W—20°W—70°E,应为黑夜,且北极圈上为极昼,可以推断出黑夜范围应对应丙、D两点连线的左一区域。
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该小组从35m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M(如下图所示)。他们发现,铅球并不是竖直下落到 O点,而是大约偏移 O点 11.5mm。根据你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_______(东、西)偏离O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_______(东、西)偏。
(2)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广东省_______(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______________。
(3)偏移的规律
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_______。
(4)偏移的原因
我们知道了物体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原因。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东 东(2)小赤道地区
(3)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从两极向赤道偏移距离逐渐增加。
(4)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高度为H的物体其向东水平运动速度较地面大,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超前落在竖直下落的地点的东面。
(1)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2)水平运动速度越大,偏转越大(3)从赤道到两极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大
我国北方某高中学生夏令营在一野营地,营长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来测量该野营地的经纬度。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同学提出可用他测得的北极星高度角(H)来测算野营地的地理纬度(φ)。请依据右图分析:
①如在野营地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42°,那么野营地的纬度为________。
②当地的地理纬度与北极星高度角存在着什么关系?
(2)B同学提出,可用校正好的手表和日影来测野营地的地理经度。如你在测得野营地日影最短时,手表上的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该地的经度为________,并简述测算的一般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42°N ②北极星高度角(H)=当地的地理纬度
(2)110°E
①先算出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时间差
②根据两地时间差算出两地经度差
③根据与120°E的经度差,算出当地经度,某地经度=120°E±经度差(如当地测得北京时间大于12时,则用“-”;如小于12时,则用“+”)
如图所示,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来自北极星的平行光线与地轴平行,图中∠A和∠B互余,∠C和∠D互余,∠C=∠A,则∠B=∠D,∠B是当地北极星的高度角,∠D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反过来通过测量北极星高度,可以求得当地的地理纬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