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图13中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 ____;B的名称是 ;
C的名称是 ; 气压带A与B之间是 带; 气压带B与C之间是_____ ____带,在图中画出风向。(12分)
(2)图13中23.5°N至30°N之间,大陆西岸多为______ ___气候,35-55°N大陆东岸多为______ ___气候。(4分)
(3)若用干、湿、冷、热来表示气候状况,则A气压带控制下为_________,B气压带控制下为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西风带 画图略(12分)
(2)热带沙漠 温带季风(4分)
(3)湿热 干热(4分)
试题分析:(1)结合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纬度位置判断,A位于赤道附近,故判断为赤道低压带;B位于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C位于60°附近,故判断为副极地低压带。AB之间为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带。BC之间为北半球中纬度的中纬西风带。风向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画图即可。(2)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故23.5°N至30°N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的影响,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35-55°N大陆东岸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温带季风气候。(3)A为赤道低压带,所在纬度低,故气温高;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终年多雨,故A气压带控制下湿热。而B为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副热带,故气温高;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少,故B气压带控制下干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能利用气压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画出风向;并结合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判断气候类型的分布和主要的气候特征,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昼夜半球示意图,虚线标线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该图是以 为中心的示意图,图中 是昏线。
(2)全球进入新的一天比例为 。
(3)如图所示北京的日期为 (含月和日),北京时间为 。
(4)B点日出时刻为 ,昼长 小时。
(5)N、B、A三点白昼时间从长到短排序是 ,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 。
①N、B、A ②B、A、N ③A、N、B
(6)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
正确答案
(1)南极点 PN。 (2)7/8
(3)12月22日 17时 (4)3时 18时
(5)② ③ (6)46°52′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判断为南极点,顺着自转方向,经过PN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2)根据图示M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经度为45°W,时间为6时,计算0时所在经线为135°W,故新的一天从135°W向东到180°,占7/8。(3)图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节气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根据45°W为6时,计算北京时间。(4)图示B点即为当地的日出时间,根据M点为6时,推算为3点。日出3点,则上午为3点---12点,则昼长为18小时。(5)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越往南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由A点所在的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6)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
下图为北京时间2010年8月11日某时刻,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小题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经过太阳直射点的太阳光线。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纬度_____,经度_____
此时伦敦的日期和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是_________
小题3:此时昼长夜短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地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全球极夜的范围将逐日______(增大、减小),上海地区的日出时刻将逐日_______(提前、推迟)。
正确答案
小题1:画图略(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延长线过地球球心)15°N 60°E 2010年8月11日8时
小题1:从15°N向南北降低 65°
小题1:北半球(赤道以北) 75°S及其以南
小题1:减小 推迟
1、北半球极昼在75°及其以北地区,所以太阳直射点是15°N。根据自转方向,图上为晨线,因此它与赤道的交点为6:00,且所在的经线为30°W(伦敦所在经线为0°),12:00与6点之间相隔6小时,也就是90°的经度差,12点在6点的东侧,所以12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60°E。因为,30°W是6点,此时伦敦(0°经线),相差30°经度差,时间差2小时,所以伦敦的时间是2010年8月11日8时。
2、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
=90°-/40°N-15°N/=65°
3、太阳直射点此时在北半球,所以昼长夜短的范围在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75°S及其以南地区。
4、因为是8月份,此后的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全球极夜范围逐渐减小,上海地区的日出也推迟。
下面是“烟台市(约37.5°N)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烟台传统民居一般是坐北朝南,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正午时室内太阳光照射的面积最小的一天是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处于________(加速、减速)期。
(3)烟台从________(日期)开始,日照时间逐渐增长。甲、乙两套商品房相比,上午采光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
(4)如果请你向客户推销甲、乙两套商品房,根据你的推销理由,客户选择的商品房是哪一套?
理由1:夏季受降水影响较小,墙面不易受损。
理由2:夏季易受东南风影响,通风凉爽。。
正确答案
(1)烟台位于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采光条件好
(2)6月22日(夏至日) 减速
(3)12月22日(冬至日) 乙
(4)甲乙
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2010年2月12日当地时间(当地区时)晚上6时第21届冬奥会在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49°13′N,123°06'W)开幕,历时16天,于2月28日闭幕。
材料二 下面甲图为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半球太阳照射投影图,A地为温哥华。
(1)当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2月 日 时。
(2)若乙图为甲图中晨昏线与菜条经线相交位置图,且O点的地方时为6时19分,则:
O点所在地是
A.晨线一热带一西半球 B.昏线一寒带一东半球
C.昏线一温带一西半球 D.晨线一热带一东半球
(3)弧线ac为 (晨线或昏线)。若从甲图中a处乘飞机沿最短航线飞行到c处,
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 。
A.5 000千米 B.6 371千米 C.10 000千米 D.20 000千米
(4)写出第21届冬奥会开幕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冬奥会期间北京昼夜长短的变
化情况。
正确答案
(1)13 10
(2)D
(3)晨线C
(4)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第(1)题,温哥华地处西8区,与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2月13日10时。第(2)题,根据O点的地方时为6时10分,可知POQ为晨线,且O点位于赤道附近地区,为热带;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推断甲图中abc为晨线,据图中经纬度可推断晨线位于东半球。第(3)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弧线ac为晨线;a、c两点在晨昏线上,沿此线飞行距离最短,图中显示a点在赤道上,又因c点接近极点,则a、c两点距离接近大圆的1/4,即10 000千米。第(4)题,2月1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常昼短夜长;2月12日至28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图以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日前后。(4分)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2分)
(3)图中昏线是________。(2分)
(4) 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4分)
(5) A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4分)
(6) 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2分)( )
正确答案
(1)南极点 12 22
(2)(23°26′S,90°W)
(3) BC
(4)12 18
(5)12 6
(6)D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度变化判断,图中的90°经线应为90°E,推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为南半球,结合图示的晨昏线特征判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为正午12时,结合图示90°E为夜半球的平分线0时,故正午12时为90°W。
(3)图中AB线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即将迎来白昼,说明线AB为晨线;BC线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即将迎来黑夜,说明线BC为昏线。
(4)图中E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C点是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点。
(5)图示A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乙点所在纬线上夜弧为90°,故夜长为6小时。
(6)由于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故图示甲乙之间最短距离是略向南极点凸出的劣弧,故D项正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左图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用★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2)地球处于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日(二分、二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
(3)地球处于④位置时,右图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4)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___ (增大或降低),北京白昼的变化规律是_ __。
正确答案
(1)见图
(2)二分 赤道 北
(3)海口 哈尔滨
(4)降低
北京昼长逐渐变短,到③位置昼夜等长
试题分析:(1)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结合图示的太阳直射点
位置判断,②位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为6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在②过后几天;④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近日点为1月初,在④过后几天。(2)结合上题分析,①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直射点向北移动。(3)地球位于④为冬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越往南昼越长,故昼长最长的是最南面的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哈尔滨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4)图示从②到③,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上移到赤道,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京昼长变短,夜变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况,并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7日20时10分左右,搜索人员在主着陆场区内蒙古四子王旗(北纬41°10′~43°22′,东经110°20′~113°)找到“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2:“神舟八号”着陆当日某时刻的太阳光照图。
(1)在材料2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分)
(2)内蒙古四子王旗所在的时区为________,宣布“神舟八号”返回舱着陆时,其发射地酒泉卫星中心(41°N,100°E)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4分)
(3)内蒙古四子王旗连同材料2中的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4分)
(4)判断材料2中的弧AC是________(晨、昏)线,弧BC是________(晨、昏)线。(4分)
(5)依据材料2光照图,计算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区时是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2)东七区 11月17日18时50分
(3)A和B C (4)晨 昏 (5)11月17日13时
本题以我国“神舟八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及相关光照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时差等问题。第(1)题,根据图中经度的变化可知,该图中心点为南极,其自转方向应画成顺时针。第(2)题,根据四子王旗的经度可以计算出其位于东七区,酒泉和东经 120°相差20°,地方时相差1 小时20 分,经计算此时酒泉的地方时为11 月17 日18 时50 分。第(3)题,把四子王旗的纬度及图中四点的纬度进行对比可知,A、B 点的纬度最低,其线速度最大,而 C 点的纬度最高,其线速度最小。第(4)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进行判断,可知,弧AC 是晨线,弧BC 是昏线。第(5)题,由材料2 可知,东经90°为12 时,而四王子旗位于东七区,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05°,经计算可知四王子旗的此时区时为11 月17 日 13 时。
下图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A点时的光照图”,A点的是纬度2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C点位于B点的___向,其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此日昼长是___小时。(4分)
(2)等值线①、②、③中,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___。(1分)
(3)弧线AE两点之间的实际最短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___千米。(2分)
(4)若此时F点地方时为6时,在右图中画出DAGBC线此日的昼长变化折线图。(3分)
正确答案
(1)根据等太阳高度线判断C点纬度为70°N,B点为北极点,所以C点位于B点的正南方。北京时间为16:00,则C点地方时为0:00,经度为120°W。C点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
(2)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③地昼最短。
(3)AE两点之间太阳高度相差60°,所以两者的距离为111km×60°=6660km。
(4)F地位于晨昏线上,地方时为6:00,所以F点位于赤道,所以DEF三点昼长都为12小时。A点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GBC三点处于极昼区,白昼时间为12小时。
(12分)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⑵ 在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__ __。
⑶ 当地球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在_ ____上,此时大同的昼长为_____小时。
⑷ 在C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标出是晨线还是昏线;此时南半球为_____ (季节);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_____。
⑸ 当地球从C运动到D处过程中,大同的昼长_____________ (渐长或渐短),正午太阳高度____ (变大或变小)。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略(逆时针方向)
(2)夏至 23.5°N
(3)赤道,12
(4)图略 夏季 昼最短夜最长
(5)渐长 变大 先变快后变慢
试题分析:
(1)公转方向标注在公转轨道上,逆时针方向是自西向东。
(2)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3)结合A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为北回归线,判断为夏至日;C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为南回归线,判断为冬至日,则B表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4)晨昏线的特征: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结合自转方向,图示晨昏线部分由昼半球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为昏线。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判断为冬至日,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5)C位置表示冬至日,D表示春分日,故从C运动到D位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大同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从冬至日到春分日经过地球公转的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为:先变快后变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