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图A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纬度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B是“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值)之差随纬度的变化”图,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变化值,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地经纬度是     ; C、D两地的最短距离大约是        千米。

(2)一架飞机从B地飞往C地,航行方向是________方向,为了保持飞机巡航高度始终在平流层下部,机长应在飞行过程中将飞行高度逐渐   (上升、下降),原因是:             

(3)在图B上标出G、H两点的纬度并补全该图。

(4)E、F点的数值为(   )

A.23°26′,66°34′    B.43°08′,23°26′

C.46°52′,23°26′    D.46°52′,0°

正确答案

(1)(150°E、23°26′N)10000(或者9990)

(2)西南(1分) 上升(1分) 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大(2分)(3)图示(4)C(2分)

试题分析:

(1)图示日期是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天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达90,由此判断A点的纬度是23°26′N;A的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0:00,比120°E早2小时,故A的经度为120+30=150°E。由图可知:C最大太阳高度为66°34′,且北京时间12时日出,24时日落,昼长12小时,所以C地在赤道;D地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都为23°26′,D地终日太阳不落为极昼,是北极点。C、D两地的最短距离大约是111*90=9990(或者约10000)千米。

(2)B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可知B地经度120°E;且B地0:00日出,24:00日落,B在北极圈上。C地正午时刻是北京时间18:00,可知C的经度=120-90=30°E,一架飞机从B地飞往C地,航行方向是向西南飞行。

(3)图B是“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值)之差随纬度的变化”图,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变化值。回归线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差值=极圈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差值,G H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

(4)由上题可知E值为46°52′,F值是赤道和极点的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差值=23°2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表示不同纬度四地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

A.a—b—c—d

B.a—b—d—c

C.d—c—a—b

D.c—d—b—a

(2)图中a、b、c、d四个地点,全年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

(3)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图中b、d两地的纬度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

(4)若图中c地位于非洲大陆东岸,则c地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请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c;ab

(3)70°S;20°N;20°

(4)热带草原;东非高原地势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是          (填二分或二至中的一个节气)日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_。

(2)图中正午12时所在经线的字母代号是__________。

(3)这一天,A点所在地的昼长时间是____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     点。

(4)A、B、C、D四点的昼长由短到长排列依次是:               

(5)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6)此时,地球上极夜区的范围是             

正确答案

(1)冬至   23.5°S(或南回归线)   

(2)B   

(3)12 、6   

(4)DBAC  

(5)ACB     

(6)北寒带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运用。一般可从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

(1)根据图示的晨昏线特征: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为南回归线。

(2)图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为正午12时的经线,即B点所在经线。

(3)A位于赤道上,故终年昼夜平分,即昼长12小时,日出6时;

(4)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故昼长从短到长为自北向南排。

(5)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6)图示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圆孤为38°N纬线的一部分,a、b分别是晨线和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1)上右图中M点是否是极点_____(“是”或“否”),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在该纬度带架设太阳能热水器,为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保持最大角,

    集热板面需随太阳高度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请问一年内最大调整幅度为___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下列中的__________(填代号),请在上右图作出相应的晨昏线,用阴影

    表示夜半球。

[     ]

    A、90°E,0°

    B、90°W,30°N

    C、90°E,23°26'N

    D、90°W,22°N

(4)有关此季节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B、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正向赤道以南迁徙

    C、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D、开普敦炎热干燥

正确答案

(1)否;该纬线昼夜不等长,晨昏线(圈)不可能过极点

(2)2时;46°52'

(3)D;见下图(在所作的晨昏线上方打阴影,且晨昏线不与极圈相切)

(4)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为北京时间10时的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C处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此刻,A处是________时,D点是________时。

小题3:D处日出是________时,B处日落是________时。

小题4:D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小题5:这天是________节气;当C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节气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30°E,23.5°S)

小题2:4  10

小题3:4  18

小题4:16

小题5:夏至 冬至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北京时间为10:00,推算昼半球中央经线的经度为150°E。根据经度排列,C的经度为30°E,所以C处的地理坐标是30°E,23.5°S。

小题2:根据赤道B点此刻为6:00,所以此刻,A处是4时,D点是10时。

小题3:计算D点白昼时间为16小时,所以D处日出是4时,B处日落是18时。

小题4:根据D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计算D处昼长是16小时。

小题5: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这天是夏至节气;当C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     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     月7日。(2分)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2分)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     。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     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2分)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2分)

(5)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南半球信风带向什么方向移动?该移动直接造成有的地方降水丰富,有的地方干旱少雨,分别举例说明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3     5

(2)135°W   11°43′N

(3)16°34′S    56

(4)延长   减慢  

(5)移动方向:向北移动。 该移动会造成南亚地区降水丰富,因为北移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球自转影响,风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掠过暖湿的印度洋洋面,带来丰沛的降水。

该移动会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干旱少雨,因为该区在这一期间受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所以干旱少雨。

(1)根据图中经度值的变化,可知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再根据题干的提示“上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说明晨昏线通过极点A北极点之后,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3月22日,通过C点之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6月22题,B点位于AC的中点位置,所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5月7日。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45°W平方白天,则其地方时为12时,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则该邮轮所处的地方时为6时,比45°W晚6小时,通过计算可得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为135°W,根据上题的结论,B点位于AC的中点位置,所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5月7日,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赤道到北回归线的中间纬度,约为11°43′N。

(3)结合上题得到,通过B点之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11°43′N,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16°34′S;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56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4)根据上题的结论,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为5月7日到6月22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延长,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5)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即为5月7日到6月22日期间,南半球信风带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也是向北方向移动,该移动会造成南半球信风越过赤道,偏形成西南季风,使得南亚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而澳大利亚北部干旱少雨,因为该区在这一期间受来自陆地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所以干旱少雨。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中A、B、C、D为地球公转轨道的两分两至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1、2、3、4四点中,地球处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的是       ,地球经过该点时大致是每年的       月初。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3)椭圆轨迹M叫               ,其所在的平面叫         面。

(4)C点叫           (填两分两至点),地球经过该点时,大致是每年的       

       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填“快”或“慢”)。

正确答案

(1)1、七 (2)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轨道(黄道)、黄道(平)面

(4)冬至、12、22、快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1)图示1附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1表示远日点,地球每年经过远日点大约为1月初。(2)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所在的平面称为黄道平面。(4)图示C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C点表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由于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故公转速度较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A、B、C、D代表的北半球的节气。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2)ABCD中,黄赤平面交线与大阳光线相

垂直的是____   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是_______,直射南半球的是_________。

(3)A、B、C、D四点中,公转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   __,最快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B  D (或D  B)  A   C    (3)  A    C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读图分析能力。(1)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此时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2)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黄赤平面交线与阳光相垂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3)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公转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2°,则该日正午时分北京(40°N)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该日乙丙两地的昼长相差          小时。

(3)一年中乙地昼长大于甲地约有            个月;判断甲、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甲              、乙             。

正确答案

(11分)

(1)62° (2分)

(12°N  60°E)     2小时; (4分)

(3)6;23°26′    46°52′ (5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由图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12°N。根据图所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夹角应与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即:90°-(40°-12°)=62°。

第(2)题,甲地经度为30°W,因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故其地方时为6:00,因此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度为60°E。乙丙两地都位于晨线上,经度差为15度,因此日出时间相差1小时,故两地昼长相差2小时。

第(3)题,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上,甲地位于赤道上,只要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乙地的昼长就大于甲地,时间约有6个月,即从9月23日到下一年的3月21日;甲、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都为90°。甲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90°-23°26′=46°52′,因此甲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90°-46°52′=23°26′。丙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90°-2*23°26′,因此丙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90°-(90°-2*23°26′)=46°52′。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来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00,来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解答本题学生还需会灵活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EFG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小题2: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

小题3:A点日出为___________时,D点日落为___________时,B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

小题4:F点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__,H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

小题5:写出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23°26′N,90°W

小题2:BDHG   DBHG

小题3:6点  21点  24  46°52′

小题4:6点  43°08′

小题5:90°E—180°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左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判断直射点所在纬度23°26′N,根据第二幅判断EFG为昏线,所以直射点经线为90°W。所以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90°W。

小题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昼夜长短状况为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BDHG。正午太阳高度角距离直射点越近越大,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DBHG。

小题3:A点位于赤道,日出6点;D点白昼18小时,日出3时,所以日落21点,B点出现极昼,所以昼长为24,E点位于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H=90°-(66°34′-23°26′)=46°52′。

小题4:F点位于赤道,日出6点,H点位于南回归线线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23°26′)=43°08′。

小题5:根据图乙判读,90°E地方时为0点,所以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是90°E向东到180°。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极圈内的现象判断节气,根据12时经线判断直射点位置,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求正午太阳高度,根据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求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