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面是上海地区不同朝向冬至日日照时间与建筑物之间间距的关系曲线图。图中比例为前栋建筑物高度H与建筑物间距L之比。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正南方向没有日照的H:L范围是             

⑵当H:L为1:1.4时(即建筑物间间距为前楼高度的1.4倍)时,正南朝向有日照      小时,南偏西30°的朝向有日照约               

⑶要求建筑物有5-6小时的日照,最佳的朝向和间距选择是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月球与地球关系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图上的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12分)

(1)从太阳活动的影响考虑,ABC三地中易观察到极光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__________。  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表范围是________经线向东至__________经线。

(3)图中ABC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C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_________、      。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是         度。B点昼长           小时。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4)如果想到月球上生活,人类还需要创造的生存条件有适宜的______和水分条件。有利于人类呼吸的     ,避免过强紫外线伤害的环境条件等。

正确答案

(1)A

(2)5时;东经45度,180度;

(3)C大于B大于A;90度,西经135度。0  12

(4)温度,氧气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之一就是在二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2)根据光照图可知,全球被经线平分8份,所以经度差是45º.晨线时间是6点,180º是9点,北京时间(120º)=9点-4小时=5时。45ºE是0时,日界线就是0时的经线与180º经线。(3)根据光照图的特征可知,晨昏线经过极点,是二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高纬递减。C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是90º.直射点的经度就是12的经线,此时45ºE是0时,12点的经度是135ºW.由于是二分日,全球昼夜均等。(4)本题考查拥有生命的条件。有适宜的气温、大气、液态水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箭头中,正确表示地球运动方向的是       

(2)如果以C点为起点,依次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各走10千米,最后到达(   )

(3)图中C点在A点的       方向。

(4)若图中A点为21时,则此时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为     时;图中①②两虚线为晨昏线,其中   是晨线;B点当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正确答案

(1)乙 (2)C  (3)西南 (4)16;①;23°26′

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运动的方向、经纬线方向和长度、自转和公转地理意义。

(1)从极点附近为南极洲轮廓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由于纬线圈长度不同,而经线长度相同,走同样距离,但不可能回到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不可能最后回到原来地点。

(3)C比A靠近南极点,方向靠南,顺着地球自转方向,A点靠东侧,C靠西侧,所以C点在A点的西南方向。

(4)图中A经度为西经45度,位于西3区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21点,即西3区区时为21点,西8区区时为16点。A点为21时,0°经线为24点,为夜半球正中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顺时针方向,从①处进入白昼,为晨线。由于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直射点位于赤道上,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所以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日,广州、武汉、北京和海口四个城市的正午时分,同等高度的树木成影示意图如下

(1)上图中序号①②④代表的城市分别是         、                   。( 6分)

(2)据上图判断,此时我国正处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         前后。(2分)

(3)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上题所示节气地球运行到公转的位置是( )(2分 )

正确答案

(1)海口 武汉 广州 (6分)

(2)夏至 (2分)

(3)D(2分)

试题分析: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至日前后正午有直射现象;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正午日影有朝 南的现象;武汉、北京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只能是朝向正北,但武汉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由此可推断,①是海口,②是武汉,③是北京,④是广州。(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海口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故判断为夏至日。(3)根据图示的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判断,甲位于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而丁位于远日点,在7月初,则夏至日6月22日,在远日点之间,即图示丙丁之间的位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不同纬度的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方位和大小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进而结合近日点、远日点和冬至日、夏至日的位置关系判断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⑴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⑵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落时刻是   时。

⑶按图中所示的情况,北京时间是     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⑷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正确答案

⑴ 夏至日  23º26′N 、180º  ⑵晨线  20 ⑶ 8  24  ⑷ A、D

⑴图中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经度在昼半球正中央,为180º经线。

⑵晨线与经线交叉处的时间为日出时间,赤道上6点日出,乙地日出时的地方时为4点,正午为12点,日落则为20点。

⑶图中经线间隔为30度,根据180度经线推断,甲地右侧第一条经线为东经120度经线,地方时为8点。

⑷此时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京和图中乙地位于该范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昼长是__________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ED表示________________线,DC表示________________线。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

(6)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7)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______小时,D点的夜长是________________小时。

正确答案

(1)6 22

(2)15 B 18

(3)23°26′N,45°W

(4)昏 晨

(5)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6)23°26′N,0° 3时

(7)12 0

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为北半球图,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说明此时为6月22日(夏至日);从图中经线的分布可知相邻经线间相隔45°,D点所在的经线经过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地方时为24时,与之相对应的45°W地方时为12时,A点位于45°W以东,故A点为15时,A、B、C三点中纬度最高的是B点,故其白昼最长,从图中看,此时B正位于昏线上,即日落时间为21时,故其白昼长18小时;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经线为45°W;据自转方向可判定ED为昏线,DC为晨线;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B点日落时间为21时,昼长6小时,故日出时间为3时;图中C位于赤道上,任何时间昼夜都平分,昼长为12小时,D位于北极圈上,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故D点夜长为0小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④的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

(2)②的地点是___________,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值h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

(4)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①处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________,③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北纬h° 赤道

(2)北极点  0

(3)②③

(4)②③①④

(5)北 南

题目中的条件“北半球夏半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此时太阳直射在0°—23°26′N之间(包括北回归线)。图中②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过程呈一直线是解题的突破口,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北半球夏半年太阳高度值几乎整日不变、恒为h的只有北极点,如下图,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推理,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纬h°,此时发生极昼现象的最南界为北纬(90°—h°)即为下图中的③地。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即为下图中的④地。

由上述推理计算,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1、H2便可迎刃而解。分析题图中①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的高度值状况可以得出①地处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纬度低于③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9分)下列A、B、C、D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纬度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地中,此日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能观察到极昼现象的有____________,中午影子半年朝北,半年朝南的是_____。

(2)A、B、C、D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____________。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 ____            _

(3)A地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地冬半年看北极星的仰角是______________。

(4)一架飞机从B地飞往C地,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方向。

正确答案

(1)A   BD   C         (2)DBAC     CABD

(3)23°26′N,150°E  90°         (4)西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当太阳直射图中甲点时,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小题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小题2:此时,乙地的地方时为      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小题3:乙地的日出时间为      。  

小题4:此季节,影响我国的高压系统是     

          高压,我国的锋面雨带大约推移到                  

地区,形成                  天气。

正确答案

小题1:夏至

小题2:4 时;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小题3:0

小题4:夏威夷, 长江中下游 。 梅雨(高温多雨) 。

小题1: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图中甲点时,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

小题2:当太阳直射图中甲点时,乙地的经度为0°此时120°E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则乙地地方时为4时,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小题3:乙地在北极圈上,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则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因而日出时间为0时;

小题4: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季,影响我国的高压系统是夏威夷高压,我国的锋面雨带大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高温多雨的梅雨天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A、D、C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为       

(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      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3)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5)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什么?

正确答案

(20分)

(1) 70°E,20°S (4分)    15:20(2分) 

(2) 6 (2分)               70°S 及其以南 (2分)    

(3) 昼短夜长(2分)         30°(2分)  

(4) 从20°S向南北递减(2分)   

(5)从20°W往东到160°E(4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表示此时为近日点即1月初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AB为晨线。20°W地方时为6时,计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是70°E。根据晨线与赤道夹角为70°即晨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0°,推断太阳直射在20°S上。由此写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根据20°W地方时为6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

第(2)题,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可以推断出A点纬度为70°N,经度为70°E。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可知D点位于25°E,地方时为9时,而D点此时位于晨线上,求出当日昼长为6小时,C和D在同一纬线上,所以C点昼长也是6小时。

第(3)题,北京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影子在西北方。

第(4)题,该日太阳直射在20°S,正午太阳高度从该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5)题,在赤道上,从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是白昼,与东半球的范围正好吻合。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2)明确昼长=(12-日出)*2。(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4)明确东半球的范围20°W向东到160°E。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