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 1- 13,回答(1)~(3)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 A 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太阳直射点从 A 点移至 B 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期     ,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          

(2)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度。太阳直射点从 B 点移至 C 点期间,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向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 C 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 C 点移至 D 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全称)。

正确答案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汛 炎热干燥 (2)0 南 (3)少 12小时 逆时针 阿留申低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及不同地区相应的地理现象及变化。

本题为一道学科内综合题,涉及地球公转意义及不同地区产生的相应自然现象。(1)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 A、B、C、D 时日期分别为 6月 22日、9月 23日、12月 22日、3月 21日,即北半球节气为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A 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从 A 到 B 期间,长江流域处在夏半年,为洪水期。亚平宁半岛南部属地中海气候,此时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干燥。(2)直射点位于 B 时为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圈高度角相等,差值为 0。(3)直射点位于 C 点时,北极圈内为极夜,昼长应比赤道少 12小时,太阳直射点从 C 点移至 D 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气压中心为低压,即阿留申低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经纬网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

若某日图中A点和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且A点时刻为16︰00。

(1)简述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                  

(3)简述D地在北半球夏至日到秋分日期间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1)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60°(2分)

(2)120°W、0°(2分)

(3)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1分,之后仍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1分,秋分日昼夜等长1分(3分)

试题分析:(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图示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反映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A点(60°W)的时刻为16:00,可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12时所在经线)为120°W。(3)图示D点位于30°N,故北半球夏至日,该地达到昼长最长,夜长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D点出现昼变短,夜变长,直到秋分日出现昼长等长。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基础性试题,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基本分布规律和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球上同一经度的各地自转线速度相同。

[     ]

正确答案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14所示日期与图1-15 中地球位于甲处时相同,回答有关问题。

     

图1-1

5地球的二分二至示意图⑴ 将下列字母,填在图1-15中合适的位置。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⑵ 地球从C公转到B,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从A经C到B,为北半球的________(冬或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___夜___(长或短),纬度越高,________越长。南北半球季节_______(相反或相同)。

(3)在左图大圆外弧线上画“→”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在极点标注“N”“S”。

⑷ 图1-14中画出晨昏线,在图1-15中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⑸ 图1-14中A在D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B在A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C在D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⑹ A、B、C、D四地,一年中,正午人影有时朝南、有时朝北、有时没有影子的地点是______;楼间距最小的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为C ,逆时针依次为B-D-A。(2) 先慢后快 夏 长 短 昼 相反(3) AC所在的图为北半球,地球逆时针自转,极点处填“N”;BD所在的图为南半球,极点处填“S” (4)图略,图1-13:该晨线与北极圈左侧相切,与南极圈右侧相切,过过图1-13中间经线与赤道的交点,接受太阳光照射的为昼半球。图1-14:春分日全涂黑,秋分日不涂;夏至日过球心作垂线,背向太阳的一半涂黑,冬至日过球心作垂线,背向太阳的一半涂黑。 (5)正北 西南 西北    ⑹A  A

地球公转示意图与日照图结合,考查学生读图、作图能力。解题关键:图1-14中,甲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图1-13中应体现出北半球夏至光照图。⑶图1-13中上下两个半球的中间那条经线是同一条经线,为90°E 。90°E 在45°E 以东,AC所在的半球,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90°E 在135°E以西, BD所在的半球,地球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4) AC所在的图,极圈内极昼,BD所在的图,极圈内极夜,晨线与北极圈左侧相切,与南极圈右侧相切,过图中中间经线与赤道的交点。(5)判断方向: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断东西方向;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南北方向,距离北极点近的在北,距离南极点近的在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每年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     ]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图 1-17中北纬 66°34′处的昼长为        小时。

(2)下列四地中,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3)图示日期所在的季节,亚热带气候区大陆东部的河流处于(洪水期、枯水期);西部的气候特征为?

正确答案

(1)24h (2)B (3)洪水期 炎热干燥

判断不同纬度昼长、季节及相应地区气候特征。(1)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故 66°34′N 昼长为 24小时。(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广州(23°N)离北回归线最近,所以四选项中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3)亚热带气候区大陆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大部分处于洪水期。亚热带大陆西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图 1-22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及其与气候、水文之间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此图所示日期为__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_。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其最短飞行航线为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 。(8分)

(2) 如图所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分)

A.亚洲东部沙尘暴频发            B.非洲河流处于汛期

C.欧洲南部温和多雨              D.南美草原一片枯黄

(3) 简述此日期之后的半年内,位于广州市中心(23°07'N,113°15'E)的地标建筑“广州塔”正午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并概括说明当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5分)

(4)一年中M、N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单项选择)(1分)

A.N地最大        B.M地最大        C.两地不同          D.两地相同

(5)此日N地日落方向         。(1分)

正确答案

(1)12月22日(1分) 15°E (1分) 165°W向东至180°(180°向西至165°W)(3分) A-M-B(1分)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2分)

(2)C (1分)

(3)由长变短,直射时影长为0(无影长),之后再逐渐变长。(3分)

昼渐长,夜渐短。 (2分)

(4)D(1分)

(5)西南(1分)

试题分析:

(1)由)30°W和60°E 夹角可知MN线经度为15°E,东经度递增的方向(西经度递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晨昏线和极圈相切于M点,极圈以内为极夜现象可知该日为)12月22日;M点为切点地方时是12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5°E;0时经度为165°W,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165°W向东至180°(180°向西至165°W);由A地飞到B地最短航线沿晨昏线飞行,方向先由A-M

再由M-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只有C项正确。

(3)此日期之后的半年内即是由冬至日至夏至日的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移动至北回归线,“广州塔”在此时间内有太阳直射现象,因此其正午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由长变短,直射时影长为0(无影长),之后再逐渐变长;当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为昼渐长,夜渐短。

(4)M、N两地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

(5)此日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以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共10分,每空2分).根据所学内容回答: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随纬度增大而      ,南、北极点为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      ,南、北极点为   

(3)南、北纬600的线速度为赤道上的     

正确答案

(1)不变,0     (2)减小,0         (3)二分之一

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约15º/小时;线速度是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当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刻A点正值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______(纬度),______(经度)。

(2)分析图中BCDE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按大小顺序用“>”排列出__________。

(3)分析图中ABCD四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按白昼时间长短用“>”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中BCD三点所受地转偏向力的大小,用“>”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5)将图中BCD各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3°26′N  120°E

(2)C>B>D>E

(3)D>C>B>A

(4)D>C>B

(5)B>C>D

依据题意,当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也就是南极圈上出现极夜,应是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若此时A点正值正午,即太阳直射A点所在经线。从图上可根据C点经度为0°,推算出A点经度为120°E,因此,(1)小题答案应为23°26′N,120°E。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应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所以位于北回归线上的C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愈远离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愈小。B与C的纬度差为23°26′,E与C的纬度差为46°52′,D与C的纬度差为43°08′,所以,按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应为C>B>D>E。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大于夜,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昼小于夜,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所以,应是愈往北,昼愈长,正确顺序为D>C>B>A。地球上各点受的地转偏向力大小,应是纬度愈大,地球偏向力愈大,所以,正确排列应是D>C>D(B处为0)。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向两极逐渐缩小,所以,B点线速度最大,B>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北半球正值夏季。

[     ]

正确答案

×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