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A到B再到C,方向先向       ,再向       

若D处的经度为150°E,则E点的经度为       。F点的经度为         

正确答案

东南 西南

150°W  30°E

从A到B再到C,总体向南,但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先向右偏转,到B点后转为向左偏转。

D、E之间差60度,若D处的经度为150°E,向东经过180度经线到达E经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左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为二分二至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

(1)左图为北半球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此时,C地正处于             (日出、日落),这一天C地的夜长为_____小时。比较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    

(2)左图中所示日期,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这一天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3)有关A、B、C三点所在位置的叙述,B点在C点的       方向。     

(4)若黄赤交角变为25°,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变            (填大或小),

(5)此时,一艘轮船在C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月,日,时,分)。

正确答案

(1)冬至  日落   6   ABC

(2)66°34′或66.5° ,昼短夜长

(3)东北

(4)变大

(5)12月21日21时10分

试题分析:

(1)因为左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所以此刻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南半球俯视图,地球呈顺时针转动,C处在进入黑夜的晨昏线上,所以C在昏线上,所以C处于日落时刻。根据原理:黑夜中间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度,可以判断,135°W地方时为0时,由此可以求出C(180°)地方时为21时;根据昼长公式:昼长=(日落地方时-12)×2=18,可以得出夜长为6小时。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所以线速度A>B>C。

(2)A点位于赤道,日期为12月22日,所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5°=66.5°。哈尔滨位于北半球,此时是冬至日,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

(3)C比B更靠近南极点,所以B在C的北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可知,B在C的东方,所以综合起来,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4)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

(5)自西向东跨过日界线(180度经线)会减一天,所以为12月21日,根据前面的计算可知 :C地方时为21时,10分钟后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12月21日21时10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2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选择填空)。(2分)

(3)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3分)

(4)写出乙图时北京的日期和时间(北京时间)。(2分)

(5)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3分)

正确答案

(1)要求:与两地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甲图、乙图各一条直射光线,分别指向两个直射点。

(2)A

(3)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12月23日2时。

(5)甲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日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9月23日前后,②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到乙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1)从甲图中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乙图中可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甲图中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②地,故①地比②地相同高度旗杆影子长。

(3)甲图中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4)乙图为12月22日,图中0°经线为18时,故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2时。

(5)从甲图到乙图即从6月22日经9月23日至12月22日,②地位于赤道上,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由最小值变为最大值(90°)再到变为最小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图16),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①②③④点位于东半球是_____________。(1分)

(2)据图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月____日_____点。(3分)

(3)据图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是________。(2分)

(4)据图把此时的昼夜状况转化到南极上空府视图中(注意:必须表达出以下项目:①画出太阳光线;②画出晨昏线;③用    表示夜半球)。(4分)

正确答案

(1)①②③。  

(2)、6232点。

(3)、23.5°N

(4)、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运用。

(1)读图四地的经度位置:①120°E;②150°E;③30°E;④30°W;东半球的范围:20°W到160°E。

(2)利用此时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节气为夏至日(6月22日)。利用图示夜半球的平分线为90°E,即时间为0时,计算北京时间为2时;

(3)由于此日为夏至日,故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北回归线。

(4)光照图的转化,注意找到赤道上的晨点(6时);昏点(18时)的位置和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的切点位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日昼夜长短分布部分示意图,其中弧ABC为昏线,读图回答(8分)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北京时间是   点,太阳直射点在     (经纬度)。

(2)这天,下列城市中最晚打开路灯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悉尼

以上四城市当地正午时,相同高度的旗杆影子最长的是             

(3)此时全球大部分地区属于同一天的范围是                       。

(4)此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巴西高原大多地区进入湿季,植物生长茂盛  

B.意大利的波河流域进入洪水期

C.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比较A、B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异同:                          。

正确答案

(1)夏至日   17点    45°E     23°26′N

(2)C   悉尼

(3)135°W向东180°

(4)D

(5)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且A小于B

(1)根据弧ABC为昏线,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则为北半球的夏至日。135°E的地方时为18:00,则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7:0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135°E地方时为18:00,则12:00的经度为45°E。

(2)最晚打开路灯的地区白昼时间最长,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越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四地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悉尼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最长。

(3)根据45°E的地方时为12:00,地方时为0:00的经度为135°W,则大部分属于同一天的范围是135°W向东到180°。

(4)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5)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都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级递减,所以A地自转线速度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是      ,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                             (6分)

(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      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4分)

(3)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是                 。(2分)

(4)此时,新的一天在全球的范围是                         。(2分)

正确答案

(1)20°S,70°E,15时20分,昼短夜长(6分)

(2)6 , 70°S及其以南地区(4分)

(3)20°W向东到160°E之间的区域(2分)

(4)110°W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区域(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说明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北半球是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根据图中晨昏线与赤道夹角是70°,与地轴夹角是20°,判断此时太阳直射20°S纬线。根据北半球是冬半年,判断北半球昼短夜长,AB是晨线,与赤道交点是6点,即20°W是6点,从而计算出,70°E是正午12点,所以直射点坐标是20°S,70°E 。北京时间(120°E)是15时20分,北京在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

(2)读图,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说明A是切点,由上题知太阳直射20°S,可以推断出A点纬度为70°N。根据北半球此时的昼夜状况,可分析出A地时间是正午12点,计算出经度为70°E。因为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可知CD之间经度间隔是45°,所以D点位于25°E,计算出地方时为9时,而D点此时位于晨线上,即日出时间为9点,所以求出当日昼长为6小时,C和D在同一纬线上,所以C点昼长也是6小时。70°N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70°S及其以南地区。

(3)读图可以看到20°W向东是白昼,从20°W向东到160°E之间的区域是东半球部分。经计算可知,160°E过昏线与赤道交点,所以符合条件的地区是20°W向东到160°E之间的区域。

(4)读图,图中20°W 是6点,经计算可知,110°W是0点,180°是19:20,从20°W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区域日期没有改变,都是新的一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3885km的某地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2°。据此回答问题。

(1)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经度),________(纬度)。

(2)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

(3)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

(4)此时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范围________(大/小)。

(5)在图上标出夜半球的范围(用斜线表示 )。

正确答案

(1)100°E  13°N

(2)16  4时

(3)26°

(4)小

(5)如图所示

(1)根据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2°说明该地的纬度为42°。B点位于该地正北方3885km,距离该地的纬度为35°,所以B点的纬度为77°N,B点正南方可以观察北极星,为黑夜,所以B点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地的纬度为13°N,B 点经度为80°W,直射点的经度为100°E。

(2)根据图示:A点夜长为8小时,所以A地此日昼长约16小时,日出时间是4时。

(3)B地此日出现极昼现象,此时B点太阳高度为0°,太阳直射点位于13°N,所以B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6°。

(4)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到20°W。新的一天的范围是80°W向东到180°,所以西半球新一天的范围为160°E向东到180°,80°W向东到20°W,经度范围80°,所以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范围小。

(5)图中ABC弧线为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B点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及北京时间。(3分)

(2)该日一架飞机在B地日出时起飞,飞往A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时间是_____________小时,飞行员始终看到太阳位于飞机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2分)

(3)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________,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1) 20°S,72.5°E    15:点10分(3分)

(2)6  东南(2分)

(3)13小时 变短  变大(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30°纬线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可以算出昼半球中间的经线,即过B点的经线是正午12点的经线,度数是72.5°E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70°N相切,判断70°N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太阳直射20°S纬线。所以太阳直射点坐标是20°S,72.5°E。所以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度是162.5°E,时刻是18点,所以北京时间是15:点10分。

(2)根据图中30°纬线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可以计算出白昼时段的经度差,A地的昼长为11小时,所以A地日出时为6点30分。B地位于赤道,日出时为6点,从B地出发时,A地为0点30分,当降落时A地日出,时间为6点30分,所以飞行时间为6小时。A地在北半球,日出时间在6点以后,说明北半球是冬半年,所以日出东南方向,飞行中始终能看到日出,所以太阳位于飞机的东南方向。

(3)读图,C地与A地纬度对称,根据前面计算,A地昼长为11小时,所以C地夜长为11小时,昼长为13小时。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C点昼长变短。B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减小,所以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3) 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__。

(4)不考虑地面状况,从B点到A点的最短路线的行进方向是________。

(5) 北京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6) 此时,按区时计算已进入地球上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20°N,45°W) 

(2) C  

(3) 西十区  

(4)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5) 70°         

(6) 127.5°E到180°

试题分析:

(1)图示越往北昼越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晨昏线与经线成20°夹角,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夜半球平分经线为135°E,那么昼半球的平分经线应是45°W。

(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C点白昼时间最长。

(3)图示135°E经线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应为0时,若A点的地方时为19点20分,则计算A点距离135°E时差为4小时40分,即经度差为70°,故B点与135°E的经度差也应为70°,故计算B点的经度为155°W,故位于西十区。

(4) 同一半球,同一纬线上,最短路线为过地心的大圆,其路径先偏向高纬度后偏向低纬度。若不考虑地面状况,从B点到A点的最短路线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北京所在纬度是40°N,代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则北京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度。

(6)此时,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为135°E至180°,135°E在东九区,东九区的范围从127.5°E开始算,跨经度15度,故按区时计算已进入地球上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127.5°E到18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移动幅度为          

(3)2013年春节(2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正向        运动。

正确答案

(1)①(2分)   23°26′ (2分)

(2)46°52′(2分)

(3)南 (2分)北(2分)

试题分析:

(1)①表示赤道平面、②表示黄道平面,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移动幅度为46°52′。

(3)2013年春节(2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向北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