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是 。
(2)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
(3)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和 。
(4)此时,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月 日 时
(5)如图所示,新旧一天的比例为 。
(6) 据左图信息,在右图中画出提供相同信息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
(1)23°26 ’N ,180° 8时
(2)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90 °E 90 °W
(4)6月22日 3时(1分)
(5)1 : 1
(6)画图如下图所示(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现象,故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又因为0o经线平分夜半球,故与之背对的180度经线平分昼半球,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 ’N,180°),因为0度经线为零点,故东经120度经线为8:00,即北京时间是8时。
第(2)题,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现象,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3)题,由图可知,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90 °E和90 °W。
第(4)题,此时0度经线为零点,45°E比0度经线快3小时,故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6月22日3时。
第(5)题,新旧一天的分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此时0时经线为0点,为新一天的开始,180度经线为新一天的结束,即新一天跨经度180度,故新旧一天的比例为1:1。
第(6)题,据图示信息,在右图中画出提供相同信息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极圈内的现象判断日期及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位置。(2)根据0度经线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3)
根据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来判断新旧一天的比例。
读“二分二至示意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D、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及日期分别是D ,日期是 ;B ,日期是 。(4分)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速度最慢的是 。(2分)
(3)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点,乙图 点。在甲图中该日极夜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8分)
正确答案
(1)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2)A C(每空1分)
(3 )A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每空2分)
试题分析:(1)根据公转轨道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差异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判断为冬至日,而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故D表示秋分日。B表示春分日。(2)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故地球经过A冬至日,最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C夏至日时,最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3)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甲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乙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而北京的夜在变长,即昼变短,判断为秋分日。甲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常规考点,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③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读昼夜分界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8分):
(1)这是北半球 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有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
(3)此时,D点地方时为 时,和D点地方时相同的是 点。
(4)若A点的经度为90°E,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__________时。
(5)ABCD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夜最长的是 。
(5)请描述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正确答案
小题1:冬至(2′) 南回归线(2′)
小题2: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2′)
小题3:2时(2′) B(2′)
小题4:14时(2′)
小题5:B(2′) C(2′)
小题6: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
试题分析: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小题2:图示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小题3:根据图示A点为昼半球的平分线,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D带你时间为2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小题4:图示A点的地方时为12时,经度为90°E,则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较90°E早2个小时,故为14时。
小题5: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越往南昼长越长。越往北昼长越低,即夜长越长。
小题6: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图的基本判断方法和时间问题分析方法,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利于解题技巧的训练。本题还可结合图示考查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内容。
(12分)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1)和地球位于甲位置时昼夜状况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 。(2分)
(2)每年的 日期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与丙位置相比,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3分)
(3)图2中ab为晨昏线,请在该图中用绘出夜半球的范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兖州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后半年内兖州的昼长变化是 ,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5分)
(4)此时图2中C点为 点钟,该日C点日出为 点钟。(2分)
正确答案
32.(共12分)
(1)自西向东(1分)
(2)12月22日(1分) 冬至(1分) 快(1分)
(3)图略(2分) 23026/S 或 南回归线(1分)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1分)变长(1分)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1分)
(4)12(1分) 6(1分)
试题分析:第(1)题,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第(2)题,解题关键是甲节气的判断,可连接日地两球的球心,与甲的交点在南半球,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得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节气。与丙位置相比,甲位置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第(3)题,图2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南回归线,兖州在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此后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兖州的昼变长,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第(4)题,此时图2中C点为12点钟,因为C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平分昼半球,该日C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为6点钟。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但仍属于传统主干知识,设问深度也仅仅限于地球运动的意义层面,学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就能很好作答。
【方法指导】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做地轴的垂线,即赤道。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图1中的丙;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图1中的甲。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
该图中北极地区位于昼半球(DAB曲线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图中虚线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DAB为____(晨线或昏线)。
(2)若此时D点位于北极圈上,则此时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达到____(最大或最小)。
(3)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最小的是__。
(4)图中所示日期为____,节气为____,北半球昼夜长短为____,A点的昼长为____,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
(5)此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近.远)日点附近,公转的速度____(较快,较慢),这天之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
正确答案
(1)晨线
(2)最大
(3)C、D
(4)6月22日,夏至 ,昼长夜短,16小时,90,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5)远, ,较慢,南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北极地区位于昼半球,判断图示DAB以西为昼半球,故顺着自转方向,经过DAB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判断为晨线。(2)图示D点位于北极圈上,则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23.5°,为最大。(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4)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根据图示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故判断A点的日出时间为4点,图示C点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故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直射点为北回归线。(5)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故公转位置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读地球运动图,回答:(每空2分,10分)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运动的方向(包括自转和公转)
(2)地球运行到A.、B、C、D四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名。
(3)地球运行到A.、B、C、D中何位置时,离近日点较近。
正确答案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均呈逆时针方向。
(2)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春分。(3)C。(4)90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1)自转的方向标注在地轴上,自西向东;公转方向标注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2)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表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3)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C位置)。
读该图“西半球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斜线表示)。
(2)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是 ,6个月后白天最长的是_____。
(3)此时的节气是
正确答案
(1)画图略
(2)AB,C,C (3)夏至
本题考查地球与晨昏线的分布。(1)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6月后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越往北昼越短,越往南昼越长;(3)图示太阳直射与北回归线,判断为夏至日。
读图(N表示北极),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0分,每空1分,选择题每题2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当天 点日落。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上图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
A.北京 B.纽约(75ºW)
C.悉尼(150ºE) D.莫斯科(37.5ºE)
正确答案
(1)夏至,120ºW (2)晨,20 (3)4,24 (4)B (5)A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甲为6时,经度为150°E,故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12时所在经线为120°W;(2)结合地球自转方向,经过甲乙所在的晨昏线,即将由夜半球转为昼半球,故判断为晨线;图示乙地的日出时间为4时,故计算日落时间为20时。(3)图示150°E时间为6时,可计算北京时间,此时南极出现极夜。(4)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此时北京时间为4时,可计算40小时后,四地的区时,处于夜半球才可见到北极星。
(2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节气的日照图,画出太阳光线。(5分)
(2)AB是 线,E地正值地方时 时,东经73°29′的地方时为 时 分 秒。(7分)
(3)与C地地方时相同的是 地。位于热带的是 地。(4分)
(4)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为 。(2分)
(5)A点 时日出,昼长是 小时。(4分)
(6)请描述此时北半球昼长情况。(4分)
正确答案
小题1:夏至(2分) (画光线)略(3分)
小题2:昏 18(4分) 16 53 56(3分)
小题3:D D、E(6分)
小题4:(23°26′N,0°)(4分)
小题5:0 24(4分)
小题6: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4分)
试题分析: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阳光应与晨昏线垂直。
小题2: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B线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AB线为昏线。图示E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图示0°经线的时间为12时,故计算73°29′E的地方时较0°经线的时间早4小时53分钟56秒。
小题3: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图示C、D点的地方时相同。热带应位于回归线之间,故D、E点符合。
小题4:图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上 ,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即12时所在经线为0°经线。
小题5:图示A点刚好出现极昼,故日出为0时。昼长24小时。
小题6: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的基本特征,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本题还可结合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比较;太阳高度的判断等内容设计试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1) 这一天的日期是______前后。
(2) 比较该日A、D、E三点的昼长_____________。
(3)图中AB是_________线(晨,昏)。
(4)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 __。
(5)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时,E地的昼长是___小时,C地日出时间是___时。
(6)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 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正确答案
(1)6月22日
(2) A>D>E
(3)晨
(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2 4 6
(6)B
试题分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应该是夏至日即6月22日。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
(3)由于顺着地球自转经过晨昏线AB,由黑夜进入白昼,这说明它是晨线。
(4)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由于AB为晨线,所以晨线与赤道交点D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进而可以推出西侧的C点地方时为2时,E点的地方时为10时,此时正值日出,所以推出E地昼长为4小时;C和D都位于赤道上,日出时间都是地方时的6时。
(6)此日后三个月即为6月22日到9月23日,这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A错误;但是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北半球,北半球依然昼长夜短,但是夜处于增长,昼处于变短的阶段;南极圈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地球公转也向着近日点前进,逐渐加快。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