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该图是以__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2分)

(2)  弧MPN为______线,其中弧N P为______线。(2分)

(3)  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N地日落时间是______点;P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3分)

(4)  在图示这天,龙台镇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______(最大值/最小值)。(2分)

(5)  P在M地的______方向。(1分)

(6)  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_(近、远)日点附近,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______。(2分)

(7)  P地的地方时为______点,(1分)北京时间为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2分)

正确答案

(1)自西向东,   北极点。 (2分)(2)晨昏线,   晨线。(2分)(3)夏至日;     18点; 24小时。(3分)(4))昼长夜短、  最大。(2分)(5)东北方向。(1分)(6)远(近、远), 北。(2分)(7)24点(0点),(1分)6月22日23时。(2分)

试题分析:第(1)题 根据图不难看出地球自转是呈逆时针方向的,说明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圈夜视图。第(2)题 图中的弧MPN是昼夜的分界线,即晨昏线,其中弧N P是从夜晚转向白昼的分界线,即晨线。MP是从白昼转为夜晚的分界线,即为昏线。第(3)题 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说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N在赤道上,日出为当地的6:00,日落为当地的18:00。P在北极圈上,因为这一天出现了极昼,故其昼长为24小时。第(4)题,夏至日,北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下等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第(5)题根据P M的纬度高低和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容易判断出P在M的东北方向。第(6)题,夏至日接近7月初,所以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处在了远日点附近,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第(7)题,从图上不难看出P处在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0:00或24:00,其正对经线450W地方时为12:00。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时的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2:00+11小时=6月22日23:00

点评:本题是对日照图的最基本考查,难度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中O为极点,OA为20°W,图幅范围在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 ∠COA=90°,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

(2)B点在A点的         方向,A 、O两点距离与A、C点距离相比        (长或短、相等)。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正确答案

(1)0°

(2)东南 相等

(3)12:20 

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B点位于晨昏线上,故太阳高度为0。(2)图幅部分为东半球,OA为20°W,故判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中心极点为南极点。故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图示AC位于赤道,跨经度90°,而OA位于经线上,跨纬度90°,而赤道长与经线圈长度相等,故,AO距离与AC距离相等。(3)图示阴影部分为黑夜,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图示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B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6时,OA经度为20°W,则OB所在经线为25°E,计算北京时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日历中所示夏至时刻是“北京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2005年夏至时分,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日地球接近_______(远日或近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____(快或慢)。(2分)

(3)该日上海、南京、武汉三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择列为:_______________。(2分)

(4)该日北京时间正午时,重庆市某校操场上一旗杆的影子朝向是_____________。(2分)

(5)该日福州(26°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23°26′N,68°E。(2分)

(2)近日点    快(2分)

(3)武汉、上海、南京。(2分)

(4)西北。(2分)

(5)40°34′(2分)

本题考查时间问题。

(1)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直接判断为北回归线;根据今日冬至为北京时间15时28分,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12时的经度,即时间较北京时间晚3:28分,位于120°E西侧52°;

(2)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接近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的基本规律: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3)该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故昼长从长到短,依次从南到北。

(4)冬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重庆的日影始终朝北,而当北京时间为正午时,重庆还是上午,故太阳位置偏东,日影朝西北;(5)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距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左图“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左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左图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__地,最晚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地。

(3)右图中正确表示左图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________。

(4)该日,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该日后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________,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

正确答案

(1)略

(2)夏至  C  C

(3)乙

(4)极昼  变小  南  减小

(1)光照图发热判读:根据此图可以看出,北极圈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以南为极夜,(2)可以判定改图为夏至日的光照图。次日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相反。C点的白昼最短。B点地地理位置最靠东,看到日出最晚。

(3)B地区位于赤道,而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以推算出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度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要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变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北京正位于这一地区所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光照图”, 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回答问题。(15分)

(1)这一天的日期为        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         ,此时,佛山市盛行        风。

(2)A点的昼长为        小时。A、B、D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3)B点处在         (晨线或昏线)上,此日,A地比C地日出     (早或晚)。

正确答案

(15分)

(1)12月22日(2分)  冬至日(2分)   西北(偏北)(2分)

(2)4小时(2分)     B、D、A(3分)       

(3)昏线(2分)    晚(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附近时,地球上不同纬度四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与自转线速度分布,读图回答:(10分)

小题1:地球上不同纬度自转线速度大小分布规律是               ,图中D处位于    (纬线)。

小题2:图中A~D四处中,纬度最高的是      处,其余三处按由低纬至高纬的排列顺序依次是                 

小题3:图示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B点的昼长为                 小时。这一天,北京(约116°E,40°N)与上海(约121°E,31°N)两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是                ,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度;两地中白昼较长是         

小题4:若图中C处位于太平洋西海岸,则流经C处附近的洋流是            

正确答案

小题1:

小题2:B;DCA(2分)

小题3:

小题4:

小题1:线速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处最大,为1670千米/小时。

小题2: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地球运行至远日点附近时,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纬度最高;ACD三点中,D位于赤道,C位于直射点,靠近北回归线,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位于北极圈内,所以,三处按由低纬至高纬的排列顺序依次是DCA。

小题3:图示这一天,根据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处正午太阳高度为70°,可以判断太阳直射20°N。B点正午太阳高度为20°,可以推出B点为北极点,昼长为24小时;北京(约116°E,40°N)与上海(约121°E,31°N)两地中,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9°,相对较小的是北京;根据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昼长上海小于北京。

小题4:C处位于太平洋西海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为顺时针,西岸为日本暖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________方向。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正确答案

(1)图“略”(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

(2)18;3;东南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个地点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每空2分,共8分)

(1)A、B、C、D四个地点按纬度值的大小,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2)四个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3)7月上旬四个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此后10天中白昼时间逐渐增长的地点是           

正确答案

(1)C>D>A>B(2分)

(2)C>D>A>B(2分)

(3)B>D>A>C(2分)    A、C(任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

试题分析:

(1)图中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有0°时,表明该地有极夜现象,纬度最高;D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没有直射现象,应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A点一年中只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达90°,应位于回归线上;B地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90°,应位于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所以其纬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C>D>A>B。

(2)因纬度越高,一年中白昼时间越长,黑夜时间越长,所以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所以四个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C>D>A>B。

(3)读图中7月上旬四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B>D>A>C;图中A、C两地7月份正午太阳高度小于12月份,所以位于南半球,而B、D两地位于北半球,7月上旬以后10天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所以位于南半球的A、C两地昼在变长,北半球的B、D两地昼在变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北京一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9分)

正确答案

(1)正确;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阳光总能进入房内。

(2)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小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

(3)见图

试题分析:(1)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极圈的地区才符合要求,故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2)冬至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影子朝向相反,图中绘制正确;但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旗杆影子指向正北,且影子应是一天中最短时,故图示日影的长度绘制错误。

(3)绘制时应是北极圈以内极昼,且20°W位于昼半球最中间。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应抓住北京一年中的正午太阳方位和一天中太阳高度对日影方向和长短的影响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光照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开始太空行走,28日着陆返回地球。

(1)在左图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右图中的地轴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左图中全球出现昼夜平分现象的位置是_______(填字母)。

(3)右图表示左图中_____(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飞行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______(方向)移动,地球运行在左图公转轨道的______(填序号)段。

(5)简述“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飞行期间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确答案

(1)画图略

(2)BD

(3)A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南 ②

(5)昼渐短,夜渐长,昼小于夜。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注意标注在公转轨道上,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注意标注在地轴上。

(2)图示引出AC两位置的阳光,可判断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表示冬至日;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如B位置表示秋分,D位置表示春分;全球昼夜平分为春秋分日。

(3)根据图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判断为夏至日,与A位置一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4)“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飞行时间为9月25日—27日,故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最接近秋分日。

(5)“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飞行时间里,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京出现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